百家宴又稱“合攏飯”“長桌宴”,是侗族人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禮遇。這種傳統習俗發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的林溪、八江、獨峒、同樂等地,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百家宴有一定的儀式,舉辦當日,全村老少盛裝跳起蘆笙舞,唱起“耶歌”,向賓客行茶禮等表示歡迎。同時,各家各戶將自家最好的飯菜集中到鼓樓坪上,擺成長桌,集體招待嘉賓貴客。百家宴一開始,由族長或寨老致辭,然后全體舉杯歡呼飲酒,場面壯觀熱烈。百家宴展現了侗族濃郁的民俗、文化內涵及侗族群眾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熱情豪爽的民族性格。
百家宴是侗族款待四方貴賓的一種集體宴請習俗,一般以整個村寨為單位,由各家各戶派出1至3名代表參加宴席活動,集體招待客人,因其規模大、參加戶數多而得名。
百家宴場面隆重、熱烈、壯觀,百家宴的宴席桌呈長排形狀,由若干張長方形桌子拼接而成,一般長達20米,大型席桌可長達40米。
侗族百家宴有一定的儀式,舉辦當日,全村老少盛裝跳起蘆笙舞、唱起“耶歌”、向賓客行茶禮等表示歡迎。宴請時,客人被安排到正中的貴賓座席上,依次為寨老、族長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再到中青年男女。入座后,在寨老致完歡迎詞后齊呼“喊啦——唔呼,煎啦——喔呼,吁啦——喔呼!!!”宴席才正式開始。

侗族百家宴
大家從干杯、敬酒、換酒再到團圓酒,百家宴才算完成各項程序。侗家人會用特有的香醇糯米酒向客人敬酒。他們的敬酒方式非常獨特,姑娘、小伙子唱著敬酒歌走到客人面前,然后會拉著客人的耳朵,把酒灌到客人的嘴里。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對貴客的關心和祝福。
侗族人愛吃酸味食品,這是因為他們以糯米飯為主食,以酸味食品佐餐有助消化。侗族有大歌唱道:“侗家個個愛吃酸,酸菜送飯賽神仙。哪天沒有酸送飯,那天做活腰就軟。”百家宴的口味因此也是以酸為主,如酸魚、酸鴨、酸豬肉、酸蒜頭、酸黃瓜,等等,這些酸味的菜都是放在壇子里自然發酵而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俗語說:“侗不離酸。”三江侗家人離不開酸制品,尤其是那美味的酸魚、酸肉不僅是侗家人喜歡食用的酸制品,也是用來待客送禮的上等佳肴。
百家宴在三江侗鄉流行已有數百年,而三江縣的林溪、八江、獨峒、同樂等鄉村是百家宴的發源地。后來百家宴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并輻射到三江縣各個鄉村。長期以來,百家宴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民族學、民俗學及侗族飲食文化研究等特殊價值,已受到國內外賓客及專家、學者的關注。
百家宴是侗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具有廣泛而牢固的群眾基礎,并形成淳樸、善良、勤勞、勇敢和熱情好客的民族品格。舉辦百家宴的人們,不分民族、不分貧富、不分區域,都能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他們同時開展“講款”、“多耶”、“蘆笙踩堂”、演“侗戲”等多種文化活動。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侗鄉人民堅忍不拔,團結奮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特色文化,為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進步、建立和諧社會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