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山 肖涵予
去年年末,由中國臺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金點設計獎,將“視覺傳達類別”年度最佳設計獎頒給來自中國香港的海報展覽《YellowObjects》。該海報展覽由18名香港設計師匿名發起,去年11月底在香港開幕,主辦方印制了1000套免費發放,要求參觀者傳播粘貼到社區中去。《YellowObjects》含有大量明顯企圖分裂國家和顛覆政權的內容,有“Sui?side”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敏感詞匯,還有描繪父母為全副武裝的未成年子女戴上黃色安全帽、煽動暴力示威的插畫。
去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聲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是有“港獨”、或將香港特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改變特區的法律地位、或顛覆國家政權的含意。香港國安法禁止分裂國家及顛覆國家政權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并呼吁特區社會大眾不要以身試法。此后,特區政府相繼拘捕了那些擾亂公共秩序,傳播亂港分裂符號的示威者及頭目。但是,“港獨”依然在特區警察難以監管到的文創領域,以視頻、音樂、插畫、漫畫、模型、手辦、立繪、桌游及各類裝飾掛件等形式不斷傳播。
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來,亂港分子中一直流傳著所謂“和理非是勇武最堅實后盾”的說法,意思是暴力示威者需要依靠其他沒有走上前線的激進分子為他們的行動進行解釋、幫腔,在主流官方媒體之外爭取話語權,美化、合理化暴力和分裂行為。而在互聯網時代,相比起文字和行動,藝術化處理的圖形和符號更能抓住眼球,從而產生更大影響力。
從2019年年初開始,亂港分子利用海報在網絡上進行所謂“文宣”,其主要形式是創作現實題材漫畫、簡筆插畫、快速涂鴉、照片拼貼、二次元漫畫截圖等搭配文字說明,聚集了一批傳統“港獨”藝術作者、街頭涂鴉者等,以復制街頭藝術家班克西的墻體涂鴉作品以及“港獨”文字噴涂等為主。到2019年4月初,臺灣畫師“爵爵”和香港畫師“貓叔”建立合作創作賬號,以號召網民參加示威游行為目的,創作大量卡通插畫海報,以“可愛的”畫風和配色迷惑分辨力不強的香港青年。受其鼓舞,一批惡意影
射香港社會的簡筆卡通漫畫如“變態辣椒”,“巴丟草”、成濤、“大尸兇”等,以及大量以動漫作品中反面角色來映射或者扭曲香港現實的再創作在網絡上橫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臺灣賬號發起,把香港警察丑化成西方惡魔“哥布林”的一次網絡圍觀。后來,“臺獨”組織“島民抗爭聯合”在其反華桌面游戲的宣傳梳理中,公開承認插手并參與策劃制作了此次事件。同一時期,一款名叫《香城Online》的“港獨”游戲在網絡上傳播,游戲以影射香港的虛擬化城市“香城”為背景,玩家在游戲中完成跟隨隊伍游行,再自由活動去爬山,沿途有不同怪獸需要打,其攻略包括地圖(交通路線)、職業(暴徒分工)、怪物(警察)、裝備等介紹一應俱全,可操作性極強,“包教包會”,香港媒體人形容這個游戲簡直是“暴徒培訓手冊”。
隨著新冠疫情在香港開始蔓延,一些“港獨”創作者將戰場轉移到網上,在Instagram、Pintrest等專業圖片類、共享素材類網站分享自制支持“港獨”暴力行為的創作。“港獨”頭目黃之鋒在游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自制場景中,制作戴黃色安全帽、口罩、防毒面罩等元素的角色,設置大量涉及辱華、打砸搶、“港獨”內容并發布到推特之后,在網絡游戲場景中宣揚“港獨”之風開始流行。“港獨”文創呈現畫風多樣、種類繁多的特征,在互聯網中創造各類“模因(Meme)”并病毒式發酵。同時,相關實體周邊產品也逐漸開始成規模的生產與制作,在境外各電商平臺銷售牟利。
香港國安法實施后,各類明顯帶有激進“港獨”色彩的標語創作雖然減少,但一些創作者故意提煉出更多元素與符號,如黃色、雨傘、防毒面罩、護目鏡、口罩、“連儂墻”、粉紅豬等,制作成網絡海報、插畫,印有破損紫金花、“港獨”口號、暴徒形象、防毒面具等圖形的鑰匙扣、魔術貼、樂高模型、卡通卡片及橡膠手環等文創產品。其設計中包含激進口號的成分越來越少,越發側重表現形式的美觀,比如把暴徒粉飾成可愛的小動物,將毒瘤經過包裝在現實與虛擬社會中傳播。如反華組織“奶茶聯盟”的官方宣傳圖出自上文所述“爵爵與貓叔”之手,表面看來與一般奶茶店的卡通廣告圖無異。
文創制品“夾帶私貨”作為一種負面的“文化基因”,看起來雖然是不起眼的小東西,卻能夠利用其隱蔽特征,躲避傳統類型監管,大量碎片式傳播,像病毒一樣附著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迷惑分辨力較弱的人群,擾亂同代人共同的文化經驗、身份認同和情感結構,進而對正常的社會和歷史認知產生負面影響。其存在也證明了文化領域與分裂和敵對勢力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文化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會一蹴而就。▲
(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及云南財經大學學者)
環球時報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