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嘉賓: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整形美容外科博士 陳煥然
醫療衛生界與美最為相關的專業,非整形外科莫屬。一個美字,貫穿了整形外科的始終,從目的到結果。甚至來整形外科看門診的人都不能被稱為傳統意義上的患者,而被稱為求美者。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求美者敢于走進整形外科,不僅僅是女性,還有男性;不僅僅是中青年,還有老年人,甚至少年。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讓我們更快樂、更自信、更充實。美似乎有一種魔力,吸引著人類不斷去探索、去追求、去更迭。
為什么美會有這么大的力量?讓我們聽聽在整形外科耕耘30余年的陳煥然博士是怎么思考這個問題的。
康德說過,美就是一種無利害的自由的愉悅。所以追求美的事物自然就是追求愉悅。
想一下生活中那些跟美有關的事物,迷人的風景,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美麗不老的容顏,婀娜多姿的身材,漂亮得體的服飾,傳世不朽的藝術品……哪一樣不讓人心動?而這種美好的感覺無關他人,完全是自我的體驗和享受。所以,在感受美的同時往往伴有個性的升華和自由的體現。
拿美容整形來說,整形外科的求美者通常是各色各樣的女性,她們對美的認識不同,來整形美容的訴求也不同。每個人對美的追求都是帶有個性的。而當求美者達到了自己對美的心理預期和效果時,那種對自我的肯定與滿足是其他事物很難給予的。
這種由美帶給求美者的自信又會給予求美者創造美的力量。比如很多美麗加分成功的人士開始嘗試之前不敢嘗試的事情,挑戰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份勇敢和力量會帶給他本人一種全身心的人生體驗,也會帶給周圍人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不管是自我的全新體驗,還是所散發出的正面能量,這本身也是一種美的存在,會以美的方式繼續給人以滋養,進而帶給心靈自由和享受。

正因為美是個性化的、自由的,是能夠帶給人愉悅的,所以美才能引領人們快樂地生活。一個總是在追求美、享受美的人,大概率是一個懂審美、有情趣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他有能力快樂地生活呢?
美是多方面的。這個很好理解。個人外表的美,不只是容貌姣好,包括穿著打扮干凈清爽,服飾化妝得體舒適,這不是個人膚淺的“臭美”,而應該理解為美化了社會和心境,是一道流動的風景線。而迷人的風景、住所所處的地段、小區環境、居室戶型,這些外在環境的美所帶給人們的能量,同樣也是不可估量而且源源不斷的。再如生活中各種精致的追求,通暢舒服的人際關系,以及音樂、藝術、電影、舞蹈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這些都是美,都能夠給人們帶來美的感知。
美又是多層次的。還是拿容貌美來舉例。最簡單的美就是干凈整齊的外表,雖然沒有修飾,但是干凈整齊本身就可以帶來舒服的感受,不僅是自己舒服,別人看到也舒服。如果再深一個層次,那就要注意到服飾的搭配,比如什么服裝配什么鞋,上下裝顏色是否和諧,是濃妝還是淡抹等等。如果再深一個層次,那美就不僅僅體現在外表,還有一個人的內涵所散發出的美的氣息,比如舉手投足的優雅,待人接物的禮儀,與生俱來的氣質等等。每一個層次的美都會帶給自己不一樣的呈現和體會。而不斷去發掘更深層次的美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能夠帶給人快樂和力量。
可以說,時時處處都充滿美的生活就是樂活。而追求美的最大意義同樣不也是為了樂活嘛!
擁有了美麗的外表,能時刻看到迷人的美景,享受精致的生活,維系著良好的人際關系就一定會過得快樂嗎?不一定。如果這么簡單,那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會感到空虛和寂寞。這里,我們要談一談美的最高境界——發。
人與人之間,貴在有愛。父母之愛、手足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這些愛是最大的美。羅馬神話中的女神維納斯兼任愛神與美神的化身。因為有愛,才能美得充實而有意義。所謂“女為悅己者容”,真正的動人不是裝扮的女子,而是因為有悅己的那份甜蜜幸福的心境。
從醫學上來講,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偶然、一個奇跡。而從哲學上來講,既然人活著的前提是生命的偶然性,那么從整個宇宙的時空來說,其實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對于整個時空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稍縱即逝,終將逝去的。既然如此,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每個人對于美的追求、對于愛的渴望,其實就是賦予每一個生命獨特的意義。
說到底,心靈的充實和滿足,人生的寬度和深度,是我們在一生中不斷追求美、追求愛的過程中實現的。
(編輯 欒兆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