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貴

黃芪、人參均為中醫臨床常用的補氣藥,能補益人體正氣,增強免疫力,促進人體機能活動。二者的藥用歷史也十分悠久,當代尚納入藥食兩用范圍。古代和近代均有重用人參一味,以“獨參湯”名之,用于搶救虛脫危重癥者;現代亦有人用單味黃芪泡水喝者。事實上,無論黃芪和人參,大多應配入復方中使用,或加入藥膳中用,單用二者泡水喝的畢竟尚屬少數。原因是二者是以藥用為主,是藥就存在一定的偏極之性,在于平衡協調人體的機能活動。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長期服用或天天泡水喝,而是應有所區別,注意宜忌。
黃芪,亦名黃者。“耆”者,長也,黃耆色黃,為補養藥之長,故名黃耆。黃芪是俗稱,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夾黃芪的根,尤以根條粗長、皺紋少、質地硬而綿、粉性足、味甜、豆腥氣濃者為佳。黃芪性微溫。
生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多用于自汗、盜汗、氣虛浮腫,或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關節腫痛、中風后遺癥、癰疽久不潰破或潰后久不收口等癥。
蜜炙黃芪則重在補氣、養血、補益脾胃,多用治內傷虛勞、脾虛泄瀉、氣虛、血虛等病癥。主含苷類、多糖、黃酮、氨基酸、甜菜堿、黏液質、葉酸及鉀、鈉、鈣、鎂、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促進胃腸運動、利尿與抗腎損傷、促進造血、延緩衰老、抗肝損傷、降血糖、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抗缺氧、抗腫瘤等藥理作用。其應用很廣,與不同中藥配合,可產生不同功效。如與人參同用,可大補元氣;與桂枝、附子同用,可補氣助陽;與白術、防風同用,可益氣健脾、固表止汗,用治氣虛感冒;與當歸同用,可補氣生血,用于氣血兩虛之人。
黃芪服用方法亦很多,或由臨床醫生辨證論治后配入復方中用,或與山藥、黨參、鴨肉烹食,用于脾腎虧虛證,或與當歸、紅棗配伍,用于氣血兩虛或失血后貧血;或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15克~20克黃芪,以增加補益作用;也可單用黃芪10克~15克泡水喝;或以黃芪15克加枸杞子10克左右一同泡水喝,均有一定補虛作用。但表證未解、肝郁氣滯,或脾胃有濕熱、飲食積滯、胸脘煩熱、脘腹寒痛,以及因為肝腎陰虛、虛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患者,瘡疹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者均不宜用。孕婦應慎用。脾肺功能旺盛,正氣不虛之人,亦不宜隨意用之。
人參:別名土精、神草。其發祥于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即已發現人參并用其防治疾病,視為珍稀上品藥物,歷來的藥物學著作中均有記載。長期以來,被民間傳說演繹為包治百病的萬靈藥,甚至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獨特現象,并影響到日本、朝鮮等國家。人參來源于五加科植物,藥用其根,因根結如人形、功用神奇而得名。
現在市場上的商品人參多分兩大類,人工栽培的稱“園參”,野生的稱“山參”,也叫“野山參”。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朝鮮半島等地,而以吉林撫松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被稱為吉林參;產于朝鮮者稱為朝鮮參或別直參。
由于野生資源幾盡枯竭,故真正的野山參在市場上很難見到。目前市場所見的大多系“園參”的不同加工品。園參經曬干或烘干,稱為“生曬參”“全須生曬參”;蒸熟后曬干或烘干的稱“紅參”;經刮去表皮曬干的稱“白干參”;經水燙、浸糖后干燥者稱“白糖參”或“糖參”。人工播種在山林野參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山參”,習稱“籽海”。人參的商品規格及等級很多,不是專家很難辨識。總體應是根粗、體豐、紋細、蘆頭長、堅韌不斷、氣香、味甘、微苦者為佳。
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稱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之功,“久服可輕身延年”。近代和現代逐步歸納為:大補元氣、補益脾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補氣生血、益腎助陽、強身延年、扶正祛邪。多用于氣虛欲脫、氣虛亡陽、氣陰虛脫、血虛氣脫、脈微欲絕等虛脫癥。更多用于勞傷虛損、心衰氣短、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體虛、神經衰弱、陽痿、尿頻、消渴病、食少、倦怠、眩暈頭痛、婦女崩漏及久病不愈和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
人參對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可興奮中樞神經,有強心及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細胞分泌胰島素和腎上腺皮質的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促進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癥的形成,防止動脈硬化。
現代多用于危重病的急救、腫瘤、性功能障礙、糖尿病、白細胞減少、艾迪生病、慢性肝炎、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原發性低血壓等。人參所含營養成分豐富,如葡萄糖、麥芽糖、植物甾醇、膽堿、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礦物質、揮發油,以及人參皂苷、人參炔醇、人參酸、β-欖香烯等,是與靈芝齊名的滋補佳品,被譽為“百草之王”。
當代藥店和醫生處方時很少直接用“人參”之名,而多以不同方法所得加工品或產地成名,如紅參、白參、曬參或生曬參、全須生曬參、糖參或白糖參、別直參、高麗參(朝鮮參)、石柱參等。其價格各異。單用,多為1克~3克,可嚼食;可用開水沖泡后飲服;亦可蒸、燉后食。尚可用單枝人參或20克~30克白參、紅參,浸泡于500毫升糧白酒中,分次飲服。但臨床上除用大劑量人參(30克左右)搶救虛脫危重癥病人外,一般均配入復方中用,很少單用。
由于人參的補氣作用較強,幾正氣不虛、身體健壯的人不宜用;感冒、高血壓、發熱性疾病者不宜用;陽氣較為亢盛的人不宜用;孕婦、兒童應慎用。較長時間服用人參或用之不當,可出現人參濫用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咽喉刺激感、欣快感、煩躁、體溫升高、皮疹、出血、晨瀉、水腫,少數患者表現為抑郁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人參反藜蘆、惡皂角、畏五靈脂,一般不宜同用。在服用人參期間,不宜同時飲茶,不宜與蘿卜同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