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但與精致谷物相比,我們更推薦的是:全谷物!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頻繁地聽到要吃全谷物才健康,也看到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全谷物食品。那么,你知道怎么挑選嗎?
全谷物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經過攆磨、粉碎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和精致谷物相比,全谷物有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
具體來說,就是全小麥、糙米、大麥、燕麥、蕎麥、高粱、黑米、小米、薏米、玉米等。當然,經過適度加工,基本保留完整谷粒營養的制品,如全麥粉、燕麥片,也可以說是全谷物。
沒錯!全谷物保留著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谷皮及其天然營養成分。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很多營養素,大部分都在谷皮、糊粉層和胚芽中。在精細加工的過程中,它們會被丟棄。
已有研究證明,經常吃全谷物,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疾病的發病風險,比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等。全麥面包、燕麥片等全谷物食品可以強化腸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吃谷薯類250克~400克,相當于每頓飯1小碗米飯或1個中等大小的饅頭。其中,建議大家每天吃50克~150克的全谷物和雜豆類,50克~100克的薯類。當然,具體食用量最好因人而異。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類是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歐美等發達國家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纖維膳食模式的缺陷,有利于預防相關慢性病的發生。
1.吃谷類食物容易發胖
減肥的人瘦不下去,常常把這種不快歸結于碳水化合物的錯。谷薯類雖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但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脂肪產熱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能刺激人的食欲,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有部分減肥人群意欲通過不吃主食,不限制輔食達到滿足口福并減肥的目的。調查結果發現,這種飲食在早期因為加快了體內水分的流失,體重會有所減輕,但卻會因脂肪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想減肥的美眉還是少吃多動吧。
2.糖尿病患者要杜絕主食
部分糖尿病患者認為控制血糖就是要控制主食。為減輕饑餓感,經常花生、瓜子不離口。其實,堅果屬于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肉食品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同樣也會升高血糖水平。若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可能導致脂肪的過度分解,出現酮癥,甚至發生酮癥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應少于150克~200克。
5.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多吃點粗糧的確對糖尿病患者有益,但也不必矯枉過正,一點細糧也不吃。事實上,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差無幾,在75%~80%,但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就有可能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影響蛋白質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時間長了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不利。通常情況下,盡量采取粗糧、細糧搭配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