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瑩 平邑縣統計局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建筑業市場呈現總體向好態勢,建筑業生產規模持續擴大,施工能力不斷增強,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建筑業總產值穩步上升,龍頭企業作用更加突出。但由于建筑業企業自身素質良莠不齊、統計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導致了建筑業統計還不能完全做到“統全”“統準”。建筑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提高統計質量是統計人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一是部分企業統計工作不規范。現行統計局納入建筑業統計的企業一般是三級資質以上的企業。但在實際統計工作中可以發現,資質為二級及以上的建筑業統計人員配備比較正規,素質較高。但資質為三級的建筑業企業很多為家族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對統計工作重視不夠,有的僅僅滿足于數據上報了、邏輯沒錯誤就可以。此外,絕大部分建筑業企業沒有成立專門的統計部門,企業統計人員目前還多為財務人員或工程管理人員兼職。
二是部分企業統計人員專業素養不高。隨著近年來聯網直報的實行,統計報表的審核從單純由政府統計部門審核而演變為企業統計人員在數據填報時需自行審核才能達到上報要求,可以說,對企業統計人員的要求更高了。但一些低資質企業統計人員多為企業財務人員甚至是企業負責人親屬兼任,統計知識匱乏,計算機操作水平低下,平時數據統計隨意性大、精準度低,在一些統計指標的填報上只注重邏輯無誤可以上報,很多數據為估算值,不能精準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三是統計數據與住建系統數據不共享,存在“數出多門”現象。目前在對建筑業總產值等主要指標的統計上,統計部門和住建部門都在分別進行統計。雖然在統計數據的權威性上,政府部門更傾向于統計部門。但統計和住建部門數據不共享,“各自為戰”、“數出多門”的現象多年來并未解決。企業統計人員要在兩套不同程序上填報數據,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工作負擔。
四是部分統計指標數據匯總難度大。由于建筑業的行業特殊性,受季節性、項目及人員流動性影響較大,加之數據來源于項目部、人事部、財務部等不同部門,故在實際統計工作中,一些統計指標比如建筑材料消耗量、從事建筑也活動平均人數、年末自有施工機械設備等指標統計起來難度較大。特別是一些特級、一級等資質較高建筑企業,經營范圍點多面廣,在省外產值較多,省內項目也分布到各個城市的不同項目中去,數據匯總起來用時較多,在上報期內往往不能做到應統盡統。
五是政府統計部門對企業指導力度有待加大。統計業務培訓往往只培訓到縣處級統計部門,對企業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較少。企業統計人員的培訓往往只能由縣區統計部門工作人員負責,但除統計年報會和必要的檢查指導外,縣區統計部門工作人員與企業統計人員溝通較少,及時去企業指導工作不夠頻繁。即使去檢查,更多地往往是檢查財務表等報表,對其他產值表來源沒有深入各項目部實地調研了解。此外,縣區統計部門對企業的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往往較小,不能采取有效方式加大企業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建筑業企業統計成效,建議:
1.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建議統計部門把企業統計人員工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組織對企業統計人員業務素質能力進行全方位輪訓,全面夯實企業特別是低資質建筑企業統計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在平時統計工作中,縣區統計人員要注重并加強與企業統計人員的溝通力度,對數據上報時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幫企業排憂解難,在溝通中達到業務教學的目的。
2.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建議從每年年初開始,縣區統計部門根據工作安排制定出對企業的執法檢查計劃,對平時報表不規范、數據質量差的企業嚴格按照《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進行針對性地執法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統計數據瞞報漏報、敷衍了事等情況在媒體上給予曝光,同時進行經濟處罰,切實增強企業負責同志和統計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和統計規范化意識,從根本上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3.加大溝通協調力度。統計部門應定期與住建部門就數據質量問題加強溝通協調,建議兩部門應聯合起來,加強協作配合力度,通過聯合舉辦業務培訓班、聯合執法調研、數據共享等方式,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現狀,把“各自為戰”的局面向互通有無、互補共贏上轉變。此外,統計部門工作人員應增強工作責任意識,加大與企業統計人員的溝通聯絡力度,對企業統計中遇到的難題及時給予幫助指導,盡最大努力提升數據質量。
4.加大分工合作力度。建議進一步細化對企業統計工作的要求,要求企業建立對統計數據細化分工的制度,在企業層面要求各部門通力合作,對每一個項目的原始數據都責任到人,層層精準匯總并上報,建設好企業內部項目統計網絡,固定原始數據收集時間,確保數據應統盡統。
總之,建筑業統計工作遇到的問題,可以大體歸納為思想上不重視、工作上不規范、執法上不嚴格3個方面。因此,想要提升統計數據質量,就要從執法、管理、培訓等方面去有針對性地完善。如此,才能切實提高建筑業統計的規范性、全面性,進而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