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英 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教育部制定并頒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其中強調發展智能教育,在數字校園的基礎上向智慧校園演進,構建智慧化的教學環境,探索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智慧化的學習平臺,提供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推進學生主體的個性化學習繼而實現終身學習。
近年來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其影響引起了各方關注。我國政府提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理念,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學、處處學、時時學的學習型社會等。
根據教育信息化2.0計劃及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我國高職院校的數字校園建設正不斷展開。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的建設是實現個性化學習的基礎。其中關鍵的構成部分是數字教學資源,多樣化的網絡教學平臺等。
(一)數字校園。數字校園是指以網絡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將學校的主要信息資源數字化,并實現網絡化的信息產生、管理、傳播和使用方式,從而形成數字化、信息化的校園環境。
(二)智慧校園。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實現教育、教學等各方面的“智慧化”。學生可以利用通暢便捷的智慧校園平臺實現個性化學習。
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的建設都應該是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4G等信息技術為基礎。智慧校園的核心是智慧教學平臺,它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生活、學習行為等進行實時、綜合記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的個性化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和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的推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以數字校園建成為前提,把原有的教育教學資源數字化,再進一步升級轉型至智慧校園,是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前提。如何保證學生主動進行個性化學習是高職教育界正在積極探討并逐步實施的重點問題之一。
(一)個性化學習的內涵。個性化學習是隨著智慧校園的普及,智慧學習環境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學生學習的量化記錄與考核,通過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學習記錄數據分析提供教育決策。根據平臺提供的各種信息進行數據采集,通過使用特殊的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為系統管理者、教師等提供相關信息,促進教育管理、教學質量、學習效果等各方面的提高。
(二)個性化學習的組織與管理構想。開展個性化學習,實現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必須要進行合理的學習組織與考核、記錄管理等。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其加入平臺軟件、App等的設計中。
1.個人學習空間和個人學習賬戶。實名注冊個人學習賬戶,為每一個學習賬戶設置學習空間。提供學生個性化設置空間的權限,提升趣味性、展示學生的個人特色。2.建設滿足個人學習需求的選課系統。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的基礎。平臺應設置滿足個人學習需求的選課系統,在選課過程中要考慮教育教學要求及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設置輔助制定學習計劃的功能,在健康及固定上課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下,合理協助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并提供提醒功能。3.學習方式及考核記錄。根據學習基本規律設置各學習階段及適應的內容,采取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對某一內容或課程按學習階段進行學習。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解決了學習考核記錄及分析的難題,同時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等確保學生獨立、真實完成各種形式的學習。
(三)推進個性化學習的保障。
1.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未來人類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要實現處處學、時時學、個性學的目標,首先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其次,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掌握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中學習必須要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不弄虛作假、不剽竊他人成果等。2.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多形式數字化資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網絡虛擬環境的個性化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的重要問題。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探索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數字化資源形式,如游戲沖關的形式等。3.推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制度保障。
結論:綜上所述,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革命與發展必將給高職教育帶來機遇與挑戰。只有在政府合理規劃、資金投入,高職院校積極配合發展,高職教師不斷提高信息素養、踐行于教育教學,學生在各種動力機制的保障下提高信息素養,實現個性化學習,積極動手、努力實踐,校企合作共贏發展,才能實現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