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龍生 沈陽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由于計算機的大眾化,電子信息技術也逐步擴大其影響范圍。“互聯網+”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其發展步伐,同時電子信息技術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目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一些問題,阻礙了發展步伐,由此需要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以促進其發展。
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進,計算機得到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相關產業蓬勃興起。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便是其中之一,該產業從研發到設計再到生產維護等需要一定的理論和技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信息化手段。根據技術的性質,可以歸入“技術科學”的屬性中,并且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涉及到的行業領域越來越多,在大眾生活中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滲透到社會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日益成為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支柱性存在,從百姓日常生活到國家軍事防御工程,均涉及到電子信息技術。
(一)缺少專業型人才。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量引進先進技術,為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然而由于我國這方面的事業起步較晚,相關的專業性技術人才仍然短缺,除了我國自身教育體系的問題,如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停留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然而這個階段的教育卻并不涉及電子信息技術,而現代的高等教育又較晚實現普及,所以目前該項事業出現了人才斷層。還有總體而言,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仍然是起步的基礎階段,高等院校中對本項目的教學研究尚未深入,少數接受過電子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生沒有選擇繼續研究相關事業,使得耗費精力培養的人才基礎不能應用于電子信息技術事業。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加大了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投資力度,并且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地之一。然而在技術不斷更新行業不斷發展的背后也暴露出我國關于電子信息技術核心科技的掌握問題,沒有核心技術,使得我國面臨著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困難的局面。所以需要加強對核心技術的投入力度,早日掌握核心,實現產業轉型。
(三)發展環境欠佳。雖然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然而由于對利益的追逐和技術的限制,出現了一批虛假產品,這些處于灰色地帶的產品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正常發展,也暴露出我國相關法律關于監督虛假技術的體制尚不完善的問題,法律環境不容樂觀。由于電子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快,實效性強,而法律條文則需要層層考慮,這就使得法律對于虛假產品的監督行為存在滯后性,不利于維護正當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公司的利益,同時也使得市場上魚龍混雜,充斥著各種假冒偽劣的抄襲品殘次品,損壞市場環境,不利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一)培養專業人才。在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才競爭逐漸成為產業競爭市場競爭的核心。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對于人才的需求穩步上升,盡管目前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從業人員較多,但是大部分是操作性的技術工人,真正掌握高端信息技術的高素質人才很少。針對這種事實,首先要增加人才投入力度,吸引人才,通過各種途徑引進高端人才。其次在高校教育中,著重對于人才的培養,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基礎。切實推進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在招募技術人員時應著重其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自主創新意識,確保招募的人工符合企業發展需求,能夠促進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并引導企業內其他基礎員工學習相關技術,定期對員工開展專業培訓,輸送最新產業訊息,使得技術人才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更好的與時代結合。
(二)優化產業結構。質量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都是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要條件,信息和工業的聯合發展,不斷相互融入,優化產業結構。傳統工業手工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產業的輔助,和工業資源的利用。伴隨我國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信息化產業和傳統工業的融合速度不斷加快,國家方面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引導作用,促進新型信息化產業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大力發展科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科研力度,引進高端技術的同時,不斷研發新技術,不斷提高電子信息技術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三)營造有利發展環境。政府需要適應市場發展需求,輔助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增加資金投入的同時,完善相關制度,規范該產業行業的發展體系,并且要優化該產業的發展環境,不斷強化和完善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督體制,為電子信息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與此同時要不斷發展科技,鼓勵自主創新,研究核心技術,多年以來,由于核心技術這一薄弱環節,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受制于其他發達國家,所以需要不斷發展科技,早日掌握核心技術,加快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腳步。
總結:結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也面臨著發展環境不佳、專業性人才不足、產業結構不完善等問題,這對于正處在重要轉型期的中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而言十分不利,所以需要培養專業人才、不斷發展技術掌握核心科技、政府幫助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推動企業度過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