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 王靜
1.安徽新華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2.安徽新華學院藝術學院
引言:本文對快節奏生活的大背景下,對人群每日必須所做飲水活動的載體工具的智能化進行探討,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飲水習慣是不同的,有些人很少喝水,其實這樣是一種極其危害健康的做法,這樣的做法特別容易導致腦老化;誘發腦血管及心血管疾?。挥绊懩I臟代謝功能。所以保持日常飲水所需是十分有必要,但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由于生活、工作、學習等種種壓力,忘記喝水或每日飲水量不足的情況經常出現;同時,水杯作為飲水載體,產品的功能性顯得十分單一,其功能只能表現在做為水的載體,所以在該款產品的設計理念將產品功能多元化進行更加完美的展現出來。文章希望通過對飲水產品的研究設計以及探索對智能化時代背景下日用產品的設計增添薄力。
與傳統水杯作比較,傳統水杯的功能和交互作用單一。在日常生活中,清晨想喝一杯咖啡,步驟是先取出咖啡,將固體咖啡粉末倒入杯中,倒水后用勺子進行攪拌,喝完咖啡后又需要進行對杯子和勺子清洗的流程,對于快節奏的大背景生活下這種沖調咖啡的流程顯得過于繁瑣復雜,如果能免去許多繁瑣的步驟并加以生動的交互體驗,那才真是美好生活的伊始,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對比可以得出改進和優化的功能與交互,智能攪拌杯的功能需要實現:攪拌、加熱、照明、手機支架的多元化功能,以及達到預想的人機交互的設計,在功能與交互方面有了前提設想做基礎,才得以實現智能攪拌杯的成型。
1.攪拌:之所以將產品以“攪拌”命名,因為產品的功能以攪拌的功能來展現。在杯子底部設計三葉攪拌器,通過位于外部杯壁的開關控制。在我們需要飲用粉狀固體飲料或沖泡茶類飲品時,會給予用戶極其便利的交互體檢。同樣的沖調咖啡的流程,使用此款杯子,我們只需要加水和固體咖啡粉末,在強大的攪拌馬達作用下,水和粉末充分融合從而攪拌出一杯口味醇正的咖啡;同時,攪拌功能不僅為我們制作飲品時提供便利還會使得我們清潔杯子的過程變得十分簡便,飲用完后加入少量清水開啟攪拌功能,在馬達的作用下,杯子會進行無死角的清洗過程。攪拌功能的利用將會給予用戶最方便快捷的飲用過程,將飲水產品簡化化。
2.加熱:大多數口腔科的醫生建議,人群最佳的飲水溫度是35~38℃,這一溫度與人體體溫是極其貼合的。過冷或者過熱的飲品,都容易給口腔、牙齒、胃等帶來不良刺激,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根據巴氏消毒原理,水中大部分的細菌和病毒在60℃~65℃的水溫中只能存活3分鐘。從這一條建議可以探討出我們對水的飲用溫度有著極其苛刻的健康要求。水杯的加熱通過位于杯底的移動儲蓄電源保障,在杯子外部杯壁嵌入顯示溫度的led顯示屏方便用戶得知水杯內部液體溫度,達到與用戶一種良好的交互體驗,電源則可以利用usb插口進行電源的輸入與輸出,輸出的端口相當于為用戶提供了充當移動電源功能,盡可能最大化的將功能進行多樣性設計。
3.照明:產品的用戶對象主要為上班族和學生,此類群體,在辦工桌與課桌呆的時間占據了一天的大量時間,在有限狹小的空間里辦公學習需要光源來支持,所以選擇加入照明功能,水杯的功能若添加照明功能會給與我們及大的便利,照明功能位于杯子杯蓋處,杯子整體采用了,杯子與杯蓋成一體的簡約設計,兩者利用極小的接觸位置相銜接,這符合大眾對生活用品簡約化的設計要求,同時為電路所傳輸的電源能夠到達杯蓋做保障,照明采用了led護眼燈泡,環狀光散射照明,對不同照明光源的考究采用開關的連續按壓會提供照明光源和閱讀光源兩種不同種類的光感工藝,為上班族和學生群體帶來又一實用的便利功能。
4.手機支架:上文中講到產品的用戶群體為上班族和學生,群體對與手機的依賴程度之高,一天需要用手機進行學習、娛樂、工作的時間維度之大,但是對產品的用戶進行考察得知,在一般情況下辦公或者學習時,手機是隨意擺放在桌子上,如果需要隨時觀看視頻或動態需要壓低頸椎采用十分不舒適的姿勢去關注手機內容,所以我們得知用戶對手機的交互期望是用十分舒適的姿勢與手機交互,并且能夠解放雙手,于是在智能水杯的設計中添加手機支架這一功能。此功能位于杯子下部杯壁處,位于下部的設計可以使得杯子加上重物后降低物體重心,不易傾倒。支架采用不破壞杯子整體造型的嵌入式設計,可以隨用戶不同觀看視角進行角度的調整,支架中部的鏤空設計可以使得手機與杯子電源輸出連接,為用戶的手機在不備之時進行電源的輸送。
結束語:在此設計的基礎上,本方案還可以進行擴展,應用到其它日常生活產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另外,本產品也可擴展到與手機通過WiFi聯網,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控制系統。在日常產品的探索與考究方面將會提供一個具有參考意義的理念,同時也會對用戶的體檢進行不斷的回訪調查,根據調查進行不斷的換代更新,朝著智能化、簡便化、多元化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