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北票市委黨校
引言:遼寧省北票市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樣本市,從中隨機選擇了9個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每個村隨機選擇20戶作為樣本進行調查,主要對各個行政村的情況、發展狀況、治理以及農戶家庭情況、生活情況、收支等展開了調查,并對所采集得到了數據進行了一一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比對,得出了遼寧省北票市農村微觀經濟發展的現狀及當中所具有的問題,并提出發展的建議。
(一)農民收入呈現多樣化趨勢,農村家庭收入不斷提升。在農村家庭的收入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多樣化發展,農村家庭的收入不再是種地,而工資收入、生產收入等都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從而調查行政村總人口當中,處于16~40歲年齡段的總人數為4472人,占比為50.7%;勞動力人口為5737名,而常在外務工的農村人口(半年以上)1352名,占比為23.6%。全市農村人口總人數為17.5萬人,目前所含有的總農村勞動力人口為11.2萬名,在第二、第三產業中從事工作的總人數為6.7萬人左右,在這些產業中就業總人數占到了農村總勞動力的50%以上。在農民的經濟收入結構中,占農村總收入的46.3%,工資收入占比為37.9%,同時也成為農民的另一個收入來源。
(二)土地表現出了規模化發展,生產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在所調查的所有行政村中,其總土地面積為15922畝,流轉土地面積為1986畝,所占比例大約為總面積的12.5%。遼寧省北票市是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城鄉建設的主要城市之一,全市共有46萬畝耕地,早有13萬畝土地完成了流轉程序,占承包總土地的28%左右,并且培養了487個具有規模化的經營主體,在這當中有115個經營主體其規模達到了100畝以上,而有17個經營主體土地規模超過了1000畝。隨著農產業規模化面積的不斷擴增,農業機械購置惠農方針的有效落實,從而促進了農產業的機械化發展,在調查過程中使用機械進行耕種及播種的面積就超過了98%。
(三)穩固的三大產業,特色產業的不斷發展。在遼寧省北票市的農村地區,小麥、玉米、棉花是其主要的產業,從調查的行政村中小麥總面積為10027畝,占總土地面積的62.9%;玉米面積為10006畝,占總土地面積的62.8%;棉花為5451畝,占總土地面積的34.2%。在遼寧省北票市每年都進行棉花種植的土地共計25萬畝,棉花產業則是地區的支柱性產業。隨著特色性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農產品的種植結構也表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一)產業結構單一,風險抵抗力差。農業的種植作物主要是棉花、小麥等一般作物,其種植占總土地面積的90%以上;而其養殖業發展是比較落后的,主要以家庭養殖為,其標準化及產業化程度非常低。
(二)農業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低。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專業知識不充足,收到過農業基本教育的人數不到一千人,僅占勞動力總人口的13.2%。農業技術水平低、信息不順暢,造成農業生產模式具有非常大的推廣難度,從而導致產業升級具有較高的難度,進而變成了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瓶頸”。
(三)剩余勞動力素質偏低。農村青壯年大部分都在外務工,僅有少數剩余勞動力,并且這些人的素質普遍較低。隨著農民工進城工作的不斷增多,大多數的青壯年農村勞動力都走向了城市,所進行調查的行政村其總勞動力人口為5747人,在這當中常年(半年以上)在外務工總人數為1353人,占總人數的23.4%,從而導致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很難得到推廣,新成果很難得到有效的轉化,農業發展無法獲得有效的提升。
(一)延伸產業鏈,實行現代化農村發展。深入延伸農業的發展產業鏈,而將休閑農村旅游也、農村電商等新產業作為引領,積極發展本市內特色農產品的發展,讓特色農副產品利用“互聯網”的形式實現新產業鏈的發展,從而加速農村多項產業的共同發展,保證農民的增收,實現現代化的農村發展。鼓勵遼寧省北票市鄉村地區,構建現代化休閑農業旅游、田園發展的“田園”模式。
(二)發展綠色農業,加速農業發展。推行高效高產、成本節約、環境穩定的農業技術產業,對農業的主要功能及格局進行轉變。推行并使用農藝及工程節水技術,合理減量農業生產的投入品,實現農藥化學的零使用,對秸稈等廢棄物實現資源化應用,對各種農業廢棄物等實行回收處理,使用種養循環的發展模式,營造優美的田園發展體。
(三)適度實現規模化種植,融入品牌化農業發展。利用流轉的土地化發展模式,從而實施規模化經營活動,通過入股、訂單等發展模式實現經營的規模化,將現代化農業發展區、引入龍頭企業及規模化的發展主體作為核心,積極發展農民社會服務組織等新農業運營主體,建設綜合性農村田園發展主體,不斷提高遼寧省北票市農村產業化的知名度,建立自主化發展品牌。
結語:國內的農村微觀經濟發展,主要是改變公社化發展模式、重新轉變農村微觀經濟的基礎。而怎樣才能將這個偉大的實踐上升到相應的理論,并進行相應的科學回答從而使其更具重要價值。要想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就需要深入分析當前傳統農村微觀經濟模式中所具有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