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 第二綜合服務保障中心
(一)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是小微企業在創立初期經常采用的模式,其實質就是將公司的財務管理權集中在一把手一個人身上。這種模式是經常運用在小微企業創立的初期,因為在這個期間大部分小微企業實際上是以家庭式經營為主,所以當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被應用到具體小微企業中,就容易形成效能。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經營靈活度,也不容易調動下屬積極性。
(二)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是與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相對立的。這也表現在企業經營權包括且不限于其中的企業財務管理被授權或者下放到中層管理部門負責人,而企業負責人也就是一把手不參與具體財務管理。這種模式被廣泛運用在小微企業的穩定發展期。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減低交流成本,節約時間的前提下快速做出決定。但是缺點就是往往部門負責人是從自身角度來思考問題,缺乏大局觀和整體意識,容易做出不利于企業全面發展的決策部署,致使企業受到損失。
(三)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混合制財務管理模式是介于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和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之間的一種最為常見的形式。其基本上吸取了兩種的優點,也較好的規避了兩者的缺點。它不存在絕對的集權和分權,其在實際中的表現是在涉及到企業戰略層面發展的決策時需要一把手來決定,體現出集權的一面;又在具體經營活動中適度放權給具體經營部門領導,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其各自積極性。但是在這種模式下,需要提前設計好整個企業組織框架,特別是行事規則和應急預案需要提前制定。
(一)財務管理目標不明確。大部分小微企業在設置目標時往往采用的是與行業內相似企業進行復制的方法,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不切實際的現象,模仿往往容易雷同,而雷同很容易導致目標制定盲目。特別是對于財務管理活動而言,如果目標不明確或者不正確,就有可能對整體經營活動產生桎梏,進而形成短期行為。特別是在遇到金融危機等市場波動時,往往會由于目標不明確而導致了影響其持續發展。
(二)財務管理體系不健全。財務管理體系是通過合理科學且成文的財務管理制度匯總而形成的。而對于小微企業而言,由于創業初期一般采用集權式的財務管理模式,導致了董事長或者管理者的權威一家獨大,這樣也就為后續企業發展中產生“一言堂”的行為埋下伏筆,特別是如果管理者法律意識比較單薄,財務問題理解為僅僅是收支兩條線的人為管理的話,那就很容易產生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如果企業長期沒有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財務工作完全依靠人治,這也就導致財務工作無章可循、相對來說更容易造成混亂。另外,大部分小微企業的會計崗位設置不合理,只有一個會計和出納,甚至部分企業二者為同一人,這也為企業發展埋下了相當大的隱患。
(三)缺乏有效的財務內控機制。財務內控機制是企業發展必要因素,一些小微企業雖然存在部分財務規定,但是還是在思想上對財務內控制度不甚了解,比如經常會有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就是自己的,因此無論是經營收入或者其他營業收入均應該為自己所有,對自己的私事也是通過公款來進行支付和彌補,這樣也對企業資金安全程度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實際中,還有一些企業并沒有非常嚴苛的報銷手續,可能沒有發票就可以報銷,這樣也極容易引起資金管理的混亂和資金流失。
(一)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小微企業作為規模較小、成長初期的企業,其實質目標也與大中型企業一樣,即為創造更多利潤收入。因此基于這種目標,就應該在成立初期盡快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這樣企業的發展就會有更為明確的方向,同時在目標的驅動下,可以更好更快的進行制度建設和員工人力配備,這樣更有利于實現資源配比最優化,也更有利于規避市場波動對企業的決策影響。實際上,新興成長型企業在成立初期就是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依此來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來實現自身目標。
(二)健全企業基礎管理體系。首先就是要制定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從第一部分的財務管理模式來看,無論是哪種管理模式,都必須經歷從人治變革到法制的過程,這也就是建章立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來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擯棄以往“一把手就是一言堂”的情況發生,這也需要制度的約束。這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可以借鑒相關行業同規模的企業。其次就是合理設置財務部門架構,不能出現一個經理直接對應一個會計的行為,特別是不能出現一人身兼數職的現象。在一定合理的組織框架中,盡可能形成科學高效的人員配備和任務分工,并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實現相互支援、相互協調、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最后就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通過招聘來實現人才引進,然后通過高效科學的激勵機制和晉升制度來留住人才。
(三)優化企業內部管控。一是要加強內部會計核算控制。督促會計人員嚴格做好會計分錄和記錄,注意審核和保管好財務會計憑證。對其中存疑的要盡快指出,并督促改正。要建立資金管理信息平臺,通過會計電算化的方式來進行有效控制。二是要加強監督,要成立專門的督查部門,使用專門的人員來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并可以采用第三方監管等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