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娜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為保證在新常態下繼續取得驕人的成績,就必然需要做好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戰略選擇。知識管理能力在企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經濟新常態下提升該能力尤為必要。
新常態,代表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以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經歷了重大、劇烈的變動后所呈現出的面貌已經不同于以往,這種新面貌說明事務已經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狀態。經濟發展同樣符合這個原理。新常態源于舊常態,是舊常態的變革(揚棄)和繼承。
以中國經濟這些年的發展歷程為基礎,從中國經濟舊常態的特征中可以窺探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中國經濟舊常態的特征如下,①經濟增長迅速(年增長率 10%以上);②通脹率不高;③以利用資源環境掠奪式開發和粗放式(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要素投入)為經濟比較優勢[1];④經濟發展缺乏平衡(具體表現:外延式大規模投資建設擴張、房地產業過度投資和入世后外貿出口爆發式增長);⑤投資率、儲蓄、杠桿率普遍較高,但消費率過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如下,①經濟走向趨向于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②處于中高速增長階段;③經濟發展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以往是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
知識管理屬于新領域范疇,近年來,吸引了很多企業的注意力。經濟新常態下不斷發展背景下,企業愈來愈重視知識管理。然而,很多企業并未徹底區分信息及知識管理,以致兩者混淆的現象層出不窮。在進行知識管理時,知識被歸為資源范疇。知識的創新及知識的有效、系統應用是知識管理的重點內容。企業知識管理以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目標。但是,現階段,很多企業將注意力集中于儲備知識,嚴重忽視了轉化知識、誠信知識、共享知識等,阻礙了致使管理閉環知識連的形成,無法實現知識循環(收集知識、創新知識)。與此同時,由于閉環知識鏈未形成,知識管理難以充分發揮出其自身價值。
員工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元素,其的知識管理意識對企業實施管理水平、知識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企業須加大對強化員工知識管理意識的重視及投入力度,以為順利實施知識管理政策奠定堅實基礎。通過開展必要的培訓,員工能夠深刻意識到知識在企業及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切實行動來支持企業提升知識管理能力。
眾所周知,良好的氛圍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知識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部分,其對良好的氛圍具有迫切需求。良好的氛圍,有利于提升企業知識管理能力。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對激勵體系進行優化、對知識共享進行建立、對共同愿景進行塑造等),企業可鼓勵員工積極創新知識及應用知識、對從而構建出良好的文化氛圍(樂于共享及創新知識)。如此,提升知識管理能力的外部氛圍能夠得到有效保證。
就企業發展來講,其自身具備核心技術,而核心技術與企業重要知識存有密切的聯系。所以,企業須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對知識保護機制加以建立及完善,以防止核心知識伴隨著人員流動而流失[7]。
所謂的企業外顯知識組合化指的是企業整理和加工獲取的與自身相關的知識,以促使知識內化,進而對各方(企業、團隊及個人)知識加以豐富。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對知識庫(編輯知識、存儲知識及傳播知識)加以建立。此外,員工應留意變化的形勢,不斷對知識庫內容進行更新。企業外顯知識組合化,對實現知識雙向增長(企業方面及員工方面)、提高企業知識管理能力等具有積極的意義。
結束語:經濟新常態下,知識管理能力在企業生產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盡管,當前我國已重視知識管理能力,并對其的提升途徑進行積極探索。但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企業須不斷努力提升知識管理能力。本文在論述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及知識、知識管理及知識管理能力內涵概述基礎上,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知識管理存有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經濟新常態下中國企業知識管理能力提升策略:該形勢下,我國企業須重視知識管理,以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而成為行業翹楚。希冀,更多的專家、業內人士能夠參與該研究課題,以為企業知識管理能力相關理論“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