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蕾 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人口密度的不斷增長,以家族為單位而運作和經營的財產樣態逐漸成為我國主流財富單元,在此市場需求下,家族信托業務應運而生,家族信托市場也因此而展現蓬勃發展趨勢。但當前我國的家族信托業務市場仍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各項制度并不完善,因此重點應落實在完備各項基礎設施制度中來,為信托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家族信托業務意指委托人將財產交由信托機構,由信托機構代為處置、經營、管理和運作,并根據委托人的意愿將財產收益進行分配的一種新型理財手段。我國于2013年首次開展家族信托業務,即平安信托發行為“鴻程世家”辦理的信托業務,在此之后,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與建設信托、北京銀行與北京信托、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陸續加入家族信托市場以分得一杯羹。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68家信托公司,其中36家開展了家族信托業務,業務總規模達850億人民幣[1]。
我國目前針對信托領域只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作為較高位階的法律,其他都是一些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或者地方性法規以及指導性文件。2018年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規范資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托監管工作的通知》,將家族信托業務和其他資產信托業務區分開來,但《信托法》主要針對的是普通理財信托,家族信托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著眾多法律空白亟待補充。比如,我國的信托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但是并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家族信托的登記機關和登記審批流程[2]。
根據《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以上的高凈值人群將達到197萬人,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為190萬億元,至2019年年底將達到200萬億元,如此龐大的富人市場,對家族信托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我國的信托業務發展較晚,很多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沒有開展相應的家族信托業務,即便是能夠辦理家族信托,但是相應的人力、物力條件都很有限,這導致我國的家族信托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尷尬現狀。
國外的家族信托業務較我國信托機構更為成熟,高凈值人群對國內新興的家族信托機構并不了解,也因此我國的家族信托市場信用水平很低。家族企業成員出于對信托機構能力和經驗等因素的充分考量,往往會選擇與國外信托結構接洽,辦理信托業務,據調查,到瑞士銀行集團咨詢辦理家族信托業務的人群中,中國人達到20%左右的比例。由此可見,來自境外的信托機構其強大的競爭實力會嚴重阻礙我國家族信托經濟的發展[3]。
1.加強家族信托人才隊伍建設
我國家族信托市場起步較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缺乏專業化人才,無法進行風險評估并提供專門的定制服務。所以金融機構想要開辦信托業務,擴大信托市場發展,當務之急是要吸收具備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建設專職從事家族信托業務的穩定化團隊,并通過后期的從業培訓、業務考核、定向交流等手段提升人才服務和創新能力。
2.運用信息化手段發展信托業務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托機構應該合理運用智能系統,比如研發專門的手機客戶端,通過線上操作,客戶可隨時購買信托產品與信托公司達成合作,方便信托機構及時與客戶溝通和交流,幫助客戶了解我國信托業務市場,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信托業務成交率。
信托機構可以通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等媒介進行普及教育和宣傳,正確引導我國高凈值人群對家族信托管理的觀念,向目標客戶宣講家族信托財富管理、財產傳承等功能,介紹機構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并謹慎向客戶分析這其中蘊含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提升客戶對我國信托機構的信任度和好感度,營造良好的家族信托文化氛圍。
1.完善登記制度。家族信托涉及到家族企業內部的親緣關系,極具隱私性,如果家族信托也全部納入登記生效范圍內,將影響家族信托的保密性和靈活操作性。建議我國出臺具體的法律規定,設置專門的登記管理部門和流程,將家族信托登記改為登記對抗主義,規定家族信托委托人凈資產最低額度、確定受托資產范圍、明確委托人和受托人各自的權利義務等。
2.完善稅收制度。根據家族信托的特點,為家族信托設置專門的稅收制度,包括納稅主體、征稅對象、稅率以及其他納稅要素,根據受托財產的區別實行差別稅收政策,解決有關遺產稅的歷史遺留問題,防止重復征稅。
3.完善監管制度。明確銀監會的監管職責,家族信托監管應該包括信托市場準入監管、信托操作過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確保信托機構具備相應的資質和能力,督促信托機構審慎經營,合理運作信托資產,加強對信托機構的事后評價,對違規操作的信托機構追究其法律責任,降低家族企業風險,維持家族信托市場秩序良性運轉。
結束語:總而言之,家族信托市場是非常值得開拓和發展的,我們只有正視目前存在的問題、積極改正,才可確保家族信托能夠長久安全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