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航 張一娜 王丹
1.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2.錦州醫科大學
《政府會計制度》規定應付賬款是指單位因購買物資、接受服務、開展工程建設等而應付的償還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款項。對于醫院而言,應付賬款是由于購買藥品、耗材、試劑、設備以及開展基本建設項目而形成短期負債。數據顯示,2016年遼寧省三級公立醫院,應付賬款占流動負債的比例為56%,2017年所占比例為57%,2018年所占比例達到58%,金額超過192億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立醫院資金壓力更大,周轉資金不足,良性循環面臨挑戰。應付賬款具有金額大、無利息的優點,利用其形成的資金可以解決醫院的短期資金需要,但是應付賬款管理不善,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需方原因:目前,政策要求公立醫院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控制在30%以內,百元收入消耗的衛生材料費為20元,因此藥品和衛生材料的成本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達到50%,所需資金量巨大。在當下的供求關系中,醫院更具優勢,更具有話語權,幾乎沒有哪個醫院能對藥品、衛材實行即時結算貨款,形成了大額的應付賬款,而且還款周期的確定,更多的取決于醫院。
供方原因:藥品、耗材的銷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立醫院是主要的需求方,而且需求量大,利潤可觀,銷售風險小。供應企業為了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必然會采用積極的營銷策略,有意地進行賒銷。
(一)賬賬不符,賬物不符。目前,大部分醫院尚未實現信息系統一體化,財務系統多為獨立的,與醫院的HIS系統或物流系統不能互聯互通,采購部門已將采購物資錄入管理系統,但未把發票、入庫單、驗收單等原始憑證及時交至財務部門辦理入賬手續;或供應商發票不能隨貨同行,沒能及時提供發票,采購部門沒有上報財務部門做暫估入庫賬務處理,導致財務賬目與采購部門賬目不相符,財務賬與實物不相符。另外,醫院與供應企業往來明細賬由于入賬不及時等因素也普遍存在不一致的情況,而且例行的對賬往往流于形式。
(二)信用度受損,影響供需關系。對于公立醫院而言,應付賬款具有金額大、無利息的優點,利用其形成的資金可以解決醫院的短期資金需要。為了充分使用信用資金,大部分醫院會延后付款,不遵守合同。一方面影響醫院的信用度,在以后的交易中,廠家會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回款風險,進而提高供應價格。另一方面臨違約風險,可能會被訴諸法律,影響持續供貨,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行。
(三)增加負債總額,影響籌融資能力。應付賬款是負債總額的一部分,當應付賬款不能滿足醫院的融資需求時,醫院更多的是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負債總額高會影響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多項銀行對醫院償債能力的考核指標結果,給醫院籌融資帶來不利影響,影響籌融資能力。
(一)控制公立醫院應付賬款的規模。一方面合理確定應付賬款的回款周期,避免因回款周期過長增加應付賬款的規模。積極響應集中采購、帶量采購,降低物資采購成本,縮短回款周期,控制應付賬款總體規模。另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文件要求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降低應付賬款規模。
(二)加強應付賬款的對賬工作。應付賬款對賬是醫院全方位管理的重要環節,分為內部對賬和外部對賬,內部對賬是指醫院內部總賬與明細賬、財務賬與實物賬的核對,外部對賬是指醫院與供應商之間往來賬目的核對。
對于內部對賬而言,醫院要充分利用財務信息化系統設立明細科目,進行輔助賬核算,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對實物資產,確保總賬和明細賬、財務賬與實物賬,賬賬相符。
外部對賬涉及到的供應商數量多,金額大,差異查找工作量大、難度大,應設立專門的賬務人員實施對賬,一旦發現雙方不符之處,立刻查找原因,及時更正,防止串戶、錯記、漏記等,同時防止人為的弄虛作假和貪污挪用現象的出現。
(三)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受疫情的影響,大部分醫院都面臨著診療量和醫療收入銳減,而人力經費、防控物資等成本激增的問題,周轉資金不足,良性循環面臨挑戰。公立醫院要充分發揮預算的指揮捧作用,適時調整年度預算,壓減非必須、非緊急項目預算,保障藥品、耗材、維修、采購等必須項目的資金需求。在年度預算的基礎上細化分解每月資金預算,實現醫院資金的良性循環。
(四)完善醫院內部控制機制。建立全流程、閉環式的物資采購、保管、消耗、付款內控機制,采購是應付賬款的第一步,是控制應付賬款規模的源頭,合理確定采購計劃至關重要。保管和消耗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存貨量的多少,合理確定庫存量,力爭實現零庫存,減少資金的占用。付款是控制應付賬款規模的最后一道程序,嚴格執行采購合同,履行審批流程,按時支付款項。
應付賬款的管理涉及到醫院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要建立各部門、各崗位不相容職責分離制度。實施定崗、定責、定權限,崗位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互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