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 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萬載縣供電分公司
(一)對風險管理的影響。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營改增后,企業需要對此前運行的財務機制進行調整,以適應營改增政策的新要求。為此,企業需要構建內部財務管理模式,優化管理架構,如此,就需要財務管理人員具有較高的素養來加以配合,并在對營改增政策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對企業發展戰略進行分析與制定。另外,營改增中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要求進行了明確,管理更加嚴格。如果企業在運行中存在違規問題,就需要面臨行政及刑事處罰。最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財務管理人員仍需要對企業資本架構進行新的考量,進而通過最低的成本運作,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二)對財務分析的影響。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使企業的資產負債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企業的固定資產價值及累計折舊會出現一定下降。立足于長遠角度,這會使企業的流動資金及負債比例明顯提高,進而對企業的負債及資產總值產生重要影響。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短期內會使企業的成本壓力及稅務壓力得到緩解,從長遠來看,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可持續發展空間。因為現金流對企業日常經營具有極大影響,而營改增政策也對現金流產生了影響,進而左右了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使企業的償債壓力增加。
(三)對稅收管理的影響。營改增政策實施前,企業所繳納的營業稅主要是價內稅,而營改增后開始實施增值稅,而這是價外稅。由此,就會對企業的銷售收入帶來改變。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使企業在確定具體銷售收入時,會刨除增值稅來進行確定,進而產生數量上的差異。在此背景下,如果企業未能對產品定價進行調整,則會使企業銷售收益下滑。
此外,營改增還會影響銷售稅金。增值稅模式較營業稅在納稅金額與納稅業務核算模式等方面有所改變,進而影響企業的利潤。企業經營中,流轉稅極為常見,而營改增也會對流轉稅產生一定影響。在此前的稅收制度中,存在著重復納稅問題,而稅務制度改革后,增值稅的特性會使得納稅人承擔的流轉稅負減少。
(一)強化企業的財務核算機制。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影響了企業的銷售、財務及服務等多個方面,并會在短時間內極大程度的增加財務核算的工作量。如果在此過程中,企業未能采取有效對策進行適應性轉變,就可能導致自身運營出現諸多問題,為此。企業應首先對營改增政策進行全面了解,根據政策要求,對自身的財務核算管理機制進行調整及優化,借此對各運營流程進行完善,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科學調整。企業要立足于自身發展實際,通過對資產架構及資產重組,來實現經營模式的優化,更好地適應營改增對自身的影響。
(二)優化稅收籌劃管理機制。企業應立足于營改增政策,在對其相關條款進行明確的基礎上,采取科學措施來明確納稅性質及主體。部分企業借助營改增稅務體制改革,實現了自身效益的極大提高,但即便如此,也需要全面準備以應對營改增對市場大環境的沖擊。鑒于此,企業應不斷優化稅收籌劃管理機制,使納稅主體利用流通過程對有關稅負進行合理的規避,尤其是選擇供應商時,必須要確保財務管理的有序性,開具詳細的增值稅發票,通過對營改增優惠政策的充分利用,挖掘更多客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三)定價模式的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也對企業的定價模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前的傳統定價模式已經難以適應變化的市場發展需要。為更好地提高企業對營改增政策的適應性,企業就需要對市場經濟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優化完善定價模式,使其可以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并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的定價過程不可過于盲目,應是在對營改增政策進行全面解讀的基礎上,依據營改增政策的相關條例與具體要求,對自身的發展實際情況及未來發展戰略進行完善與調整。對企業而言,科學的定價模式可以更好的應對營改增政策落實對企業產生的沖擊,幫助企業更為科學的應對市場競爭,最終確保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四)加強企業記賬流程的應對。除以上三點外,企業如果更好地強化自身對營改增政策的適應性,對政策的優惠部分進行充分利用,就需要積極引導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根據企業的發展實際情況,進行財務流程的調整與優化。特別是對財務分析的合理性優化。基于此,在營改增稅務制度改革后,企業首先應對自身所面對的市場發展環境進行有效分析,構建企業增值稅臺賬,依據會計核算制定的財務管理策略,營改增環境下全面開展企業財務部門的各流程工作,充分利用營改增政策的積極內容,使企業可以切實的享受到政策落實的實惠。
與此同時,企業也需要扎實推進各項財務管理工作,以更為主動穩健的工作作風,對營改增后市場環境所做出的種種變化進行有效應對,控制風險,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礎上,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營改增政策的落實一方面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而在政策落實的背景下,此前的相關制度已經難以符合變化的市場需求。故而企業就需要在全面解讀營改增政策的基礎上,對自身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不斷調整,強化自身對市場的適應性,提高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創造更高的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