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麗 煙臺市萊陽市古柳街道辦事處
前言:經濟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經濟管理工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行政事業單位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單位運行效率。結合當前現狀來看,有相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展開經濟管理工作時,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事業單位資金使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所以文章接下來重點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解決建議。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具有公益性質,收入來源一直是由國家財政部門撥款支持。所以大多行政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方面受到傳統經濟管理觀念影響缺乏合理性。在事業單位開展項目建設工作時,一些負責人缺乏長遠的目光,缺乏綜合分析隨意地舍棄項目,導致出現事業單位資金浪費使用不合理情況發生。其次,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受之前傳統經濟管理習慣的影響會提前挪動儲備資金,以及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預支資金等,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方面效率極其低下,甚至一度造成資金入不付出的現象。
行政事業單位在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存在著內部組織結構不合理,部門之間權責不明晰,導致事業單位處理問題效率低下,嚴重時甚至引發人民群眾的投訴。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決策部門與執行部門互相干預,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個體。所以在決策及執行的過程中,導致經濟管理現狀混亂。其次,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明確的獎懲制度,行政事單位相關負責人缺乏科學合理的薪酬規劃,沒有通過福利待遇的調整引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積極性。這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導致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混亂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完善的經濟管理機制。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萬事萬物時時更新,在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方面還在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并沒有結合當今時事進行適度更新。所以會導致對于當今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應對無力,其次在行政事業單位的一些財務管理工作基礎不夠扎實,財務部門與審計部門權責不明晰,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單位實際運行中出現的財務問題缺乏有效監管。
隨著我國市場制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由之前的政府扶植撥款轉變為面對市場風險自我把控,導致事業單位在市場發展過程中適應能力嚴重不足,風險意識較差,競爭力不夠。如何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得以生存,是事業單位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事業單位面臨的財務風險不僅僅是指面對市場的自我調控能力,還有在國家財政撥款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自我救贖,保持自身的收支平衡也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為了解決行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資金使用不合理的問題,首先需要事業單位根據當前單位發展的經濟現狀對現有的資金流進行統籌規劃,結合本單位以往的資金開支狀況,做出一個財務預算報表,并且在后續的工作開展中,嚴格按照報表來執行。其次。根據我國現有的市場經濟特征,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掌握市場動態,根據事業單位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預算機制,杜絕預支資金行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率。
針對于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組織結構有待優化的問題,單位負責人應當深入基層,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采集到基層員工的意見反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為了提升事業單位基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適當調整薪酬管理辦法,比如,退休金計劃和離職補助計劃等方式,提升內部員工的積極性,還可以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到事業單位門。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還應當加強對于在職員工的提升和幫助,定期開展培訓工作,提升基層員工的專業素養,幫助其在自身崗位上找到工作價值。
在經濟全球逐步一體化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事業單位也應當提升自自身的風險危機意識。通過對自身機制加以改革,提升對市場制經濟的適應性及競爭力,努力實現自給自足,降低國家財政撥款出現風險對自身單位造成的影響。其次,要制定市場經濟風險預警機制,通過重視對市場經濟風險的預測以及評估,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苗頭,及時做出對應的解決方案,把可能對本單位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除此之外,還應當提升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的專業管理水平,對現有的領導人員進行培訓及考核,提升實戰能力。其次,在事業單位招聘的過程中,對于備選人才優中選優提升進入門檻。來更好地實現提升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要想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新形勢,就必須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只有顛覆傳統的經濟管理理念,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以及在單位內部制定激勵機制,提升自我的風險意識,才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順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