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山東魯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前言:復興國有企業發展是確保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社會良好運行的客觀需要,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作用。由于經營理念落后、經營技術落后等,使得國有企業在20世紀末逐漸失去了市場主導能力,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了振興國有企業發展,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國企改革過程中,一些固有的頑疾也逐漸被放大,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問題也逐漸得到各方的重視。為了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成本管理質量,必須要走精細化發展路線。但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在實施成本管理工作過程中,還處在一些問題,使得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發展受阻,為此,國有企業需要提高對這些問題的重視,加快解決這些問題才行。
(一)國有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要具備調整能力。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硬性機制,所以精細化的成本管理需要具備一定的調整能力。隨著國有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日益變化,國有企業成本管理風險成因也趨于復雜,這無疑增加了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難度,所以精細化成本管理必須要具備靈活的調整能力,要能夠根據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發展狀況與要求,以及外部宏觀政策、市場變化等來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風險承受能力。
(二)國有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必須全員參與。國有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的另一個原則是要具備全員參與性,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要對國有企業各工作環節產生的所有成本進行管理,而這就會涉及到國有企業中的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人員,所以需要每一位國企職工參與其中。此外,成本管理需要國有企業其他部門的參與及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國企成本管理的先進性與全面性,防止成本管理出現遺漏,從這一點分析,也是需要國有企業全員參與進來。
(一)精細化成本管理認知有待進一步提高。精細化成本管理思維是管理領域發展中最前沿的成本管理理念,其出現及應用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有待進一步成熟,所以很多國有企業對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的認知都不是很全面,對精細化成本的理解只停留在某個點上,無法抓住其實質核心內容。其次: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缺少其他部門的配合與參與,其他部門往往認為此項工作與己無關,這不利于國有企業充分調動所有的力量參與到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管理建設當中。
(二)專業化人才力量不足。當前大多數國有企業中,專業化的成本管理人才配備緊張,一方面國有企業沒有為成本管理隊伍提供健全的培訓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另一方面,成本管理人員對自身的要求較低,缺少學習、敬業、實踐精神等,為國有企業開展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管理建設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三)國企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備。首先:國有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缺少健全的監督機制,使得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存在隨意性、無序性,造成國有企業成本浪費、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根治,甚至在一些國有企業中沒有設立獨立的監督部門。其次:國有企業成本管理覆蓋力度不夠,往往只將成本管理貫徹在某些重要工作環節當中,并沒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使得國有企業成本核算缺少全面性,無法真實反映出國有企業成本全過程。最后:成本管理中包括人員的培訓機制、管理部門的信息技術配備及運用力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不利于國有企業構建完備的成本管理體系,增加了國有企業實現精細化成本管理的難度。
(一)增強國企成本管理全面性。首先:國有企業在成本事前管理時一定要制定出項目實施的細則,并在成本支出之前規定財務部門按照上級定額標準制定明確的實施細則,并嚴格執行定額以及實施細則。 其次:國有企業在成本事中管理時要加強對成本的預算與審核工作,保證國有企業成本支出的合理性。最后:國有企業在成本事后管理時要做好項目預算審查工作、績效考核工作,提高成本管理隊伍對本職工作的認識與重視。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國有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參與,信息化技術更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先進性、全面性、科學性,從而有利于國有企業實現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發展,所以要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國有企業要打造完備的硬件配套設施、人員信息化掌握、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為一體的信息化運用發展路線。
(三)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性。首先: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培訓機制、成本管理考核機制、成本管理激勵機制等,為成本管理人員的發展提供更加系統、科學的培訓幫助,調動國企成本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成本管理是國企成本隊伍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是成本隊伍必須要做好的工作,所以國企成本管理人員要嚴格要去自我,加強學習與鍛煉,為精細化成本管理建設做好準備。
結語:成本管理是新時期提升國有企市場競爭力、激活國有企業發展活力的基礎與保障,所以國有企業必須要加快推進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發展活力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