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江西省鷹潭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引言: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的管理,需要在滿足國家相關法律基礎上,符合地方管理要求,遵循公開透明、依法監督、懲戒教育原則,實行監督管理與重點懲戒。以有效防范住房公積金資金可能存在的運作風險,懲戒失信行為,提倡誠實守信。
住房公積金是企業、事業、機關、社會團體等單位及其員工所繳納的一種長期住房儲備金[1]。通過加強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管理,逐步完善住房公積金行業失信懲戒機制,在經濟新常態下,督促相關責任主體并起到警示作用,使其做到嚴格遵循法律法規以及誠實守信。對于存在失信行為的責任主體,則需要根據國務院印發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懲戒管理辦法的制定,始終嚴謹、科學。依法采取相應措施,促使責任主體改正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房地產市場,做到管理機制的安全運行。
通常情況下,在全國范圍內,對于住房公積金信用認定、公布、監督、懲戒、管理信息披露等工作,由行政區域內,各省(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2]。由各業務部門以及分支機構,工作內容包括管轄地區內審慎信用主體失信行為以及初審、證據收集、資料匯總等,為失信懲戒措施的實施提供事實依據。按照失信行為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將個人失信行為劃分為一般、較重、嚴重失信行為,嚴重程度由低至高排列。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準確判定信用主體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一類失信行為,情節嚴重者有關部門可以實行聯合懲戒,將其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中,以下簡稱“黑名單”。對于多次發生輕微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或較重失信行為,卻未達到嚴重失信行為范疇,應該依法實行懲戒,同時納入重點關注對象名單中。認定部門需要通過合適方式對名單中的信用主體進行警示,告知重點關注期限,提示期限內發生較重或嚴重失信行為將會轉入“黑名單”中。
在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管理過程中,需要執行規范且嚴格的認定程序后,認定信用主體是否存在嚴重失信類或重點關注類的失信行為,認定后將會進行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懲戒,督促當事人主動改正失信行為,保證住房公積金管理始終規范、安全的運行。對于失信行為的認定,通常采用申報審定的方式,基本程序為信息認定、信息告知、申報認定、信息公示四步,具體執行程序如下:
第一步,信息認定。填報《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認定書》前,需要公積金中心各分中心、管理部依據職責與授權,合法核實、取證,判定信用主體是否存在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記錄信息事實以及納入理由,保留相關材料,建立信用主體的住房公積金不良信用檔案。重點關注類與嚴重失信類均需要部門負責人簽批認定書,嚴重失信類還需公積金中心信用建設領導小組簽批才可生效。
第二步,信息告知。告知當事人,給予擬列入“黑名單”的信用主體以申辯機會,在陳述事實、理由、證據成立的前提下,可以采納。
第三步,申報認定。公積金中心在依法認定信用主體的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后,其在業務系統中,應當標記個人或單位的信息,用以提示或警示。10個工作日之內,如若當事人未提出異議,則公積金中心可以依照相關規定,暫緩或限制該信用主體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
第四步,信息公示。經領導小組審定后,根據工作流程和相應制度機制發布信息,上報或公示信用主體的住房公積金信用信息。
一方面是動態管理。動態管理納入名單中的嚴重失信對象以及重點關注對象,按照不良事項(行為)終止日計算,設定有效期限。嚴重失信類通常為2年期,在此期間公積金中心有權暫緩或限制其辦理有關住房公積金相關業務。重點關注類為一年期,期間若信用主體再次發生失信行為且屬于重點關注類,將直接轉入“黑名單”。有關法律法規對管理期限有另行規定的從其規定。
另一方面是信息解除。嚴格遵循認定即負責原則,將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如實填報在《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修復書》中,部門負責人或領導小組簽批后,方能對信用信息進行修復或解除認定操作。實際執行信息解除程序時,應嚴格按照國家以及各省、市的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結論:傳統住房公積金各項管理難以適應現代國民生活需求,因此需要打破封閉式運營環境,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重視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的管理工作,明確住房公積金失信行為分類,嚴格執行失信行為認定程序,規范失信行為認定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