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環境遭受破壞 規模化的養殖對隨環境造成的破壞,是由于養殖規模大而養殖場選址建造初期并未規劃相應污染物處理設施,養殖場每日的糞便污水直接排放流入到外部環境當中,江河湖泊水正常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含有糞便的水中氮磷鉀有機物質含量豐富,進入水體后這些有機物質通過生物化學反應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將會刺激水體中藻類生長,擠占其他水生生物所需氧氣,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后,有機物分解釋放出腐臭氣體,太湖藍藻事件屬于典型案例。
1.2 空氣受到污染 空氣污染也是規模化需養殖場對環境造成的主要污染,規模化養殖場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糞便和其他污染物,有的養殖戶會直接將這些污物堆放在養殖場周圍環境當中。以規模化養豬場為例,生豬圈舍中的糞便不及時清理出去,生物發酵作用將會產生很多有毒有害的氣體,圈舍空氣質量變差同時,生豬呼吸道黏膜也會受到損傷,加劇疫病流行風險。
1.3 土壤生態發生惡化 規模化養殖行業發展需要土地,建造養殖前規劃不到位,人員密集處建造養殖場,無法建立完善土壤消納場所,每日產生糞便堆積于環境當中,土壤消納糞便堆積量最大能力不能將這些糞便消納,以至于土壤層以下受滲透作用滲入糞便發酵作用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土壤微生物群落發生變化,土壤耕作性能變差。有些養殖戶缺乏糞便處理知識,直接將畜禽糞物施入農田,畜禽糞物腐熟發酵不嚴格,將會影響到農作物生長,有毒有害物質進入農作物中通過飲食渠道,被人體吸收將會危害人體健康。
2.1 提高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 防范規模化養殖場對生態環境破壞,首先要提高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規模化養殖管理作為一項系統工作,這項工作完成質量取決于參與者。大量調查發現規模化養殖場飼養管理人員對于養殖經濟效益非常重視,而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為數不少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并未建立起專門的污染物處理設施,對污染物不加處理直接向環境中排放。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當地基層動物防疫中心工作人員加強宣傳教育,對養殖場飼養管理者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培訓,從意識上提高生態環境保護重視度。
2.2 加大養殖場檢查力度 規模化養殖場模式推廣讓我國養殖模式發生極大變化,未來畜禽養殖行業是集約化養殖場的天下。當前還有不少的養殖戶出于降低養殖成本目的,建設養殖場時沒有構建同等規模養殖場,飼養管理方面不科學,濫用抗生素藥物和添加劑,畜禽糞便中含有的抗生素超標,直接排放加劇對生態環境污染。基于此養殖行業監管部門需要加大檢查力度,結合定期和不定期兩種檢查方式,測驗飼料中的添加劑,違規養殖場需立即停產整頓。動物防疫部門需要及時掌握地區內規模化養殖場疫病流行情況,提供防疫措施保障動物健康。
2.3 合理建造養殖場 建造養殖場需要合理化,在禁養區和限養區外科學規劃養殖場,不能選在人員聚居密度高的地方建造養殖場,養殖場選址地勢很重要,地勢要高,通風、排水良好,水電的供給都要充足。根據養殖場生產規模設計對應的污染物處理設備,有條件養殖場建立沼氣池,對糞便加以能源化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