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華
(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211)
在我國醫療水平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醫療器械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作為臨床常用診斷手段,CT增強掃描的診斷率要高于常規CT檢查。CT增強掃描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采用對比劑展開CT掃描,顯著增加病變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間隙的距離,提升病變部位的顯示率[1]。CT增強掃描包含螺旋CT,它具有掃描速度快的特點,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掃描工作,并得到各期影像,對患者的肝臟、動靜脈血流動力學等相關指標有更清晰的展示[2]。VR可以更具體、形象地展現出血管及其周圍組織的三維結構,對觀察異常血管、明確治療方案等發揮一定的臨床指導作用[3]。16排螺旋CT機具有運行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征,能夠在4~10 s內完成一個部位的掃描,而且分辨率高,能夠獲得更好的圖像質量。16排螺旋CT的應用使得CT的圖像質量和掃描速度發生了質的飛躍,在病變的定位、定量診斷上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方面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在對16排螺旋CT機的應用過程中增強掃描技術,可以有針對性地把握患者的患病情況,提升醫學臨床檢查的效果和質量,滿足患者準確診斷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多部位聯合增強檢查,可進一步減少輔助檢查的時間,對患者身體的影響更小,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科學的影像信息。對16排螺旋CT多部位聯合增強檢查進行對比分析,指導醫生有效地評估其臨床診斷標準。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260例來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行胸腹聯合增強CT檢查的患者,先進行CT平掃,再進行多部位聯合增強CT檢查,根據圖像質量結果及檢查方式評價16排螺旋CT聯合增強掃描的優化方式。
①儀器:分別選用CT高壓注射器和16排螺旋CT機。②胸腹單部位掃描的具體實施方法:在開展檢查前,要求患者飲用500~800 ml清水,對肝腎肺等器官的動脈期、延遲期、靜脈期等實施掃描,同時參考患者的具體患病情況確定掃描位置、延遲時間等,比如病灶部位、血供情況。肺部第一相位2.5 ml/s,壓力100 kPa,總劑量為100 ml,延遲時間為25 s/70~75 s/-。肝臟第一相位為2.5 ml/s,壓力150 kPa,總劑量為100 ml,延遲時間為20~25 s/70~75 s。腎臟第一相位為2.5 ml/s,壓力150 kPa,總劑量為100 ml,延遲時間為25 s/70~75 s/-。③胸腹聯合增強掃描的相關方法:造影前,要求患者飲用500~800 ml清水,確保體內胃腸道系統處于充盈狀態,前臂穿刺采用18~21 G靜脈針。碘普羅胺注射液的濃度為370 mg/ml。根據平掃圖像對增強層面及有關參數的變化情況進行調整,見表1。
從260例胸腹CT檢查患者掃描結果來看,增強掃描可呈現更清晰、完整的圖像,與單位置掃描圖像的呈現效果相比差異不顯著,單位置掃描的輻射量是胸腹聯合增強掃描量的2~3倍,見表2。

表2 不同病變部位行單部位增強掃描與行胸腹聯合增強掃描劑量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dosages of different diseased regions through single part enhancement scanning,and chest and abdomen combined enhancement scanning
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診斷與治療時,CT增強掃描是重要的臨床診斷方法之一,與 CT和X射線檢查相比較,CT增強掃描對疾病的診斷率效果顯著。但CT增強掃描需借助靜脈注射水溶性碘對比劑來提升病理組織的可觀性[4]。近年來,受影像學技術持續發展的影響,螺旋CT增強掃描在各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饋,如腎癌等[5-6]。螺旋CT具有很多優勢,比如圖形分辨率高,掃描速度快等,同時在后期處理技術的輔助作用下,可重建原始容積資料進行多模式的圖像,獲取更為立體、直觀的影像學信息,為全面了解腫瘤提供科學依據,如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邊緣、內部結構及其與腎臟血管系統、集合系統及正常腎組織的關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7-8]。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螺旋CT被公認為診斷腎癌及眾多疾病最理想的檢查方式[9]。
研究和分析260例患者,把握16排螺旋CT機的優勢,以提升患者的診斷效果和治療質量,注重發揮16排螺旋CT的優勢,進行更大范圍的掃描,有效地減少運動偽像,提高病變的發現率和診斷率。臨床上應用16排螺旋CT診斷疾病的范圍較大,在科學調整機體相關參數的基礎上,不但能夠增強CT多位置聯合掃描的有效率,而且能夠大大減少輻射劑量[10-11]。胸腹聯合增強掃描有利于展現更清晰、完整的圖像,符合圖像的基本標準,對疑似或已確診者有較強的臨床指導作用,能夠確定病變位置的相關數據,為確定臨床治療方案提供借鑒與指導。在進行胸腹聯合增強掃描的過程中,16排螺旋CT對其中參數的優化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