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德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向一位德國友人致慰問信并寄去緊缺的口罩等防護用品。這位友人就是北京“長城友誼獎”獲得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客座教授、婦科內分泌科榮譽主任阿爾弗雷德·繆克(Alfred O. Mueck)教授。陳市長代表北京市政府和人民感謝他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希望他在疫情期間做好健康防護,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小小的口罩傳遞著北京人民的深情厚誼,溫暖著繆克教授的心。
繆克教授回信道:昨日我驚喜并且非常榮幸地收到了您寄給我的外科防護口罩以及您那封親切的來信,這進一步加深了我與中國的友誼。我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的客座教授、婦科內分泌科的榮譽主任,與北京婦產醫院院長嚴松彪教授、婦科內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進行了密切合作:建立了中國首個卵巢組織凍存庫,成立了第一個國際子宮內膜異位癥中心,創辦了“中德婦產科學會”等。請允許我向您表達深深的謝意,我一直銘記著中德友誼,并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在北京再次見到所有的中國朋友!
中德之間友誼的這段佳話,緣起2009年,在北京市外國專家局引智項目支持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阮祥燕教授作為大會主席,組織了第一屆更年期與婦科內分泌相關問題國際研討會,繆克教授作為國際著名專家,應阮祥燕邀請第一次來華授課,他的演講主題為激素治療與乳腺癌風險。他淵博的學識引起了大會主席阮祥燕的注意,激素治療與乳腺癌風險正是婦科內分泌更年期門診患者最擔心的問題。繆克教授領導的德國圖賓根大學婦產醫院激素與乳腺癌研究實驗室,是全球研究激素與乳腺癌最先進的實驗室之一。在北京市優秀人才項目支持下,2010年阮祥燕教授去德國圖賓根大學訪問研究,同時合作研究激素與乳腺癌風險機制。短暫的3個月訪學期間,阮祥燕教授爭分奪秒、夜以繼日,除超額完成激素與乳腺癌合作研究計劃外,在實驗室管理、教學與臨床特色方面也收獲頗豐。阮教授勤奮刻苦、摯愛醫學、尋求創新的精神,深深打動了繆克教授導師團隊。在阮祥燕訪學結束時,繆克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阮教授在德國圖賓根大學訪問期間,充分利用了全部時間,包括很多的周末與夜晚。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學者,有非常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看得出她對醫學的極大熱愛與激情,具有很強的科學創新思維與探索精神,希望回國后繼續合作。”這段經歷為此后20項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拉開了序幕。
年輕癌癥患者放化療,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不可逆地損傷了卵巢的功能,導致卵巢功能早衰,失去生殖能力。“如何在女性的生殖力遭受不可逆的損傷(如放化療)之前對其進行保護”一直是國際學術界的難題。雖然胚胎凍存技術已日臻成熟,但這方法并不適用于兒童、青春期前女性及未婚女性,卵巢組織凍存及自體再移植技術是最新的生殖力保護方法,可有效對需接受生殖毒性治療女性的生殖力進行保護。當時,國際上用此技術誕生的嬰兒已有數十例,德國具有全球最大、最成熟的卵巢組織凍存庫,但在當時的中國這一切還都是空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國際合作20項創新項目
阮祥燕教授在德國訪學過程中發現該技術后,向導師繆克教授表達了中國引進該技術的強烈愿望。之后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北京市外國專家局、市科委、市衛健委及北京婦產醫院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繆克教授鼎力幫助下,2012年阮祥燕教授團隊與德國生育力保護團隊在中國啟動了卵巢組織凍存移植生育力保護項目。2014年阮祥燕教授通過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德國衛生部合作的人才培養項目以英語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再赴德學習,期間還自費到歐洲最大的卵巢組織中心凍存庫學習各項操作技術和操作規范,此次研學讓她掌握了卵巢組織凍存全部核心技術。
2015年1月,德國卵巢組織凍存庫專家來華現場檢查、指導與評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卵巢組織凍存庫質量標準,經全面核查,完全符合國際卵巢組織凍存庫標準,德國專家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卵巢組織凍存庫頒發了人卵巢組織凍存庫合格證書;2015年1月9日,此項目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倫理委員會、新技術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的全體一致通過;2015年1月20日,開始了首例人卵巢組織的臨床凍存試驗;2016年9月9日,阮祥燕團隊聯合國際專家成功完成了中國首例凍存卵巢組織的移植,3個月后移植的卵巢功能恢復正常,這標志著此項技術在中國的成功,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白。生命時報、健康時報、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先后進行了報道,患者在接受采訪時激動地說:“卵巢還是原裝的好!我覺得移回的不僅僅是個卵巢,是個小太陽,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至今這位患者的卵巢移植已有4年多,功能一直正常,相關報道發表在國際絕經學會的官方期刊Climacteric上。阮祥燕教授團隊經過8年的披荊斬棘,2018年11月,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術相關項目被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為“重點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標志著我國人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術在北京婦產醫院實現了科學研究向臨床應用的重要轉化,成為保護女性生育力與卵巢內分泌功能的臨床常規。目前,北京婦產醫院卵巢組織凍存庫已成功凍存300多例卵巢組織,其中10例患者的移植時機成熟,進行了卵巢組織移植手術并且全部成功。

拉貝教授(前排右一)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進行教學會診
中國更年期女性超過2.38億,平均絕經年齡為49歲,意味著1/3的生命將在絕經后度過,絕經相關癥狀、疾病會對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然而10年前的中國普遍缺乏對更年期女性的規范化、系統化評估與管理及疑難問題的分析處理。阮祥燕教授作為學科創始人,1999年在中國首先建立更年期保健質量保證體系,但更年期相關問題復雜,涉及多個學科。有時,一個患者需要服用10種以上的藥物如骨質疏松的藥物、降壓藥物、降脂藥物、糖尿病藥物,還有癌癥幸存者的更年期用藥選擇等。繆克教授以他具有3個博士學位的多學科淵博知識,定期教學會診,使北京婦產醫院的更年期保健治療更完善,使中國的患者得到國際前沿的更年期保健服務。2011年中國醫院協會與中華醫學會聯合授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全國首個“絕經門診項目中心”。在北京婦產醫院就診的患者60%以上來自全國各地,日門診量500人次左右。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主席Andrea Genazzani教授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婦科內分泌科”。中心每年為全國培訓更年期保健醫師200多人次,推動了我國更年期保健與相關疾病診治的規范化。
之后,繆克教授牽頭建立了中德婦產科學會,幫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相繼建立門診微型宮腔鏡中心、亞洲首家歐洲認證的國際跨學科子宮內膜異位癥中心,并與國際絕經學會、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密切合作,啟動更年期及婦科內分泌相關問題繼續醫學教育國際合作項目。鑒于北京婦產醫院在國際合作領域的卓越貢獻,2018年,科學技術部授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至今,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共有國際客座教授9位,11位國家高端A類人才,其中繆克教授、托馬斯·拉貝(Thomas Rabe)教授(《拉貝日記》作者約翰·拉貝嫡孫)分別于2015年和2018年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一個科室有兩位國際專家獲中國政府友誼獎殊榮,這在中國是首家,也是學科帶頭人及科室創始人阮祥燕教授團隊20多年腳踏實地、努力創新的成果。

繆克教授(右)與阮祥燕教授(左)在德國圖賓根大學實驗室做實驗
在十余年的合作中,北京婦產醫院阮祥燕教授團隊帶領中國婦科內分泌與更年期學科逐漸走向國際,連續12年舉辦更年期與婦科內分泌相關問題國際研討會。即使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大會仍克服困難,首次創新性地采用互聯網直播技術,運用線上直播與現場參會相結合的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讓國際學術會議觸手可及,線上線下參會近9萬人次,惠及全國醫學工作者。
阮祥燕教授牽頭創建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中國婦科內分泌學分會,任該學會主席;創建中德婦產科學會,任中方副主席,繆克教授任德方主席;創建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官方雜志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中文版(編委會),阮祥燕教授任中文版主編。阮祥燕教授連續被選為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在亞洲是首位;并入選為國際絕經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也是中國第一人。如今,阮祥燕教授負責的內分泌科培養了碩士生、博士生50余名,研究生30余人次在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世界大會、國際絕經學會世界大會、歐洲男女絕經學會世界大會上榮獲“百名優勝金獎”“最佳壁報獎”等數十項榮譽。阮祥燕教授共發表論文論著300余篇,SCI80余篇,與國際專家一道在生育力保護與保存,激素與乳腺癌風險機制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北京婦產醫院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在被聘為首都醫科大學客座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客座教授和內分泌科榮譽主任之后,繆克教授在每次國際大會上都不忘介紹自己的中國身份。有人曾經和繆克教授開玩笑地說,他是中國婦女之友。他這樣說:“尤其能為中國婦女朋友排憂解難,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