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海秀 圖/ 李藝雯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闭f起杭州,“人間天堂”或許是最為人們熟知的代名詞。
自2017年起,杭州成為繼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之后全國“雙創”周主辦城市后,“雙創天堂”逐漸成為杭州的一個新名字。在描述杭州“雙創”特色的眾多關鍵詞中,“國際化”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為杭州塑造生機勃勃的“雙創”生態注入強大動力。
2020年11月8日,以“開放、合作、創新、創業”為主題的2020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3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67位海內外院士出席大會。作為大會的重頭戲,2019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結果出爐,杭州再次入選“十強城市”,也是為數不多連續十屆入選的城市。除此之外,還舉辦了世行全球數字金融中心(杭州)、歐盟研究與創新杭州中心揭牌,發布杭州人才碼國際版,發布“揭榜掛帥”重大技術需求和項目發布,舉辦中國人才50人論壇、創客天下大賽總決賽、2020中國留學生論壇、世界健康大會等近40場會議和路演活動。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結束,世界各國和地區間國際合作的步伐還相對緩慢,但杭州以真誠為基,用實力與魅力再次展現了這片“雙創”熱土強大的吸引力。
成立于2018年的江干區錢運社區,是浙江省首個國際人才社區,地處錢塘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之處,江河匯流,也引來了高層次的國際精英匯聚于此。社區現有常住人口1.5萬人,其中有630名外籍人士,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區別于一般的國際社區,建設國際人才社區,要以國際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為他們提供安居樂業的綜合配套,吸引國際人才來社區落戶生活。
雙語是國際人才社區的第一個標志,社區標識、服務窗口、網站以及各種服務手冊,都使用了中文和英文,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成立了多語種翻譯志愿者服務隊,保障國際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此外,社區還配備了教育和醫療等國際化生活必備要素,杭州錢江貝賽思國際學校、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等讓國際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國際化教育;邵逸夫醫院、全程醫療等則集聚成高端國際醫療生態圈。
宜居環境和宜業環境是密不可分的。ITC歸谷國際中心為國際人才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的同時,在社區1樓大堂設立了蕭山國際人才服務中心,59項政府服務事項和70項國際人才定制服務事項在這里均可實現一站式辦理。這座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的垂直國際村落,僅僅成立一年,就吸引了INNONATION創新國度(杭州)動力空間、美國硅谷頂尖孵化器Founders Space杭州中心、MCN機構歪果仁研究協會、女性領導力社群SheUp、專業人才孵化服務機構海邦創智、秀購等50余家企業/項目入駐。
近年來,杭州陸續實施了“521”全球引才計劃“115”引進國外智力計劃等多項引才引智利好政策,各區政府也在積極探索特色服務,如錢運社區的“IF”(I即Internationalization,F即Family)服務理念、朗琴社區以“夢享家”為主題的文化家園社區品牌持續釋放社區人文溫度,下城區出臺人才生態“黃金30條”,拱墅區推出“運河英才”計劃,并在杭州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建立了浙江省外國專家書屋,還有以“全球·人才·家”為特色的國際青年人才社區。杭州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傅立說:“市、區兩級科技局大力推動政策落地,探索服務體系,切實提升了國際人才在杭的集聚度、活躍度和貢獻度?!?/p>
杭州,秉承“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人文精神,以一種求賢若渴的寬廣胸懷和一座城市厚待人才的最大誠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9年年末,杭州人才總量269.8萬人,增長11.5%;人才凈流入率、海外人才凈流入率、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在“浙”里,盡管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大家都樂于共享同一片社區空間,在一次次相遇相知間,更多的國際人才逐漸讀懂杭州、融入杭州、扎根杭州。

蕭山區ITC歸谷國際中心內的國際人才公寓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圓夢的天堂。
杭州有個六和塔,海創基地有個六和橋。說起六和塔,杭州人、外地人,甚至外國人都熟知;說起六和橋,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創業一代里知名度也很高。《人民日報》曾頭版刊文稱:“北有北京中關村‘車庫咖啡’,南有杭州高新區‘六和橋’沙龍。”
“每周四下午2點,這里都會固定舉辦一場路演活動?!绷蠘蚍趸黜椖坑嘘P負責人說。在不足100平方米的咖啡館里,有著“5050”標識拉花的咖啡,10多位投資者圍坐在一起,3—4個路演項目……創客和投資者喝著咖啡實現夢想和雙贏乃至多贏,他們生動地演繹了“5050”拉花的意義。
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每個階段給予不同的養料,把一個科研項目轉變為走向市場的產品。除了六和橋,海創基地還建設了10多個眾創空間和孵化器。
貝殼社扎根于醫療健康領域已經7年,如同創始人姜慧霞所言,這是一個醞釀珍珠的地方,盡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貝殼社愿意陪伴并幫助創業者,與其共同成長,這也是貝殼社的初心所在?!坝泻玫膭撘馑悸?,有先進的技術產品,有充足的資金投入,但不一定能夠成功創業,因為創業是需要技能的?!苯巯颊f,“我們創建了貝殼大學,通過這個平臺,大家互相幫助和激勵,讓創業者不再孤獨?!?/p>
杭州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則帶著全國首個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的光環在“雙創”大道上闊步前行。這里已集聚發達國家院士4名,落地外籍非華裔人才創辦企業35家,吸引來自德國、法國、英國、比利時、加拿大的50多位擁有海外創業經驗或國際知名企業管理經驗,以及創業項目的高端人才。外籍特別是非華裔的創業創新人才和專家是園區重點引進對象,為此拱墅區區政府特別推出了全市首個專門針對外籍非華裔創業者的政策——“外創十條”,從項目資助、辦公補助、融資幫助、創業服務、住房保障、醫療保險等10個方面予以扶持和配套。正是這樣“挑剔”的聚才標準與要求、針對性極強的創新創業政策,確保了這片園區科技創新發展的高質量。
要說首個,杭州還有一個。在跨貿小鎮里有杭州首個來華留學生創業園和創業館,不僅為來華留學生搭建貿易實操的平臺,還培養了未來國際貿易伙伴的孵化平臺,更是杭州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實踐。如今,小鎮已與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科技學院、浙江財經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已有70多個國家300余名來華留學生走進小鎮了解跨境貿易,有40多個國家100余名來華留學生分批入駐創業園進行創業實習。
放眼望去,杭州城里一個個創業孵化基地拔地而起、一群群勇于創新的海內外創業者絡繹不絕、一批批獨樹一幟的創新產品橫空出世,這些都是杭州不斷豐富創新創業載體的真實寫照。杭州市科技局積極將人才、資本、項目等要素匯聚起來,并堅持“放管服”改革,強化政策供給,完善產業配套,精準對接“雙創”需求,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店小二”服務,杭州如同一個大型孵化器,這里已生長出最適宜市場的全域孵化生態鏈,為創客們育夢保駕護航。

可降解生物塑料制品
說起“限塑令”,大家早已知曉。浙江對“限塑令”進行升級,到2020年年底,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被禁止、限制?!跋匏芰睢鄙墳椤敖芰睢?,在這一轉變中,如何找到環境保護和生活便利的平衡點,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創新機遇。
坐落在杭州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里的中德生物基新材料研發中心就用科技創新找到了解題答案。聚乳酸是目前公認最具有前景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比較常見的技術是通過玉米、糖類等糧食作物來提取乳酸,不僅成本高,還會存在原材料“與人爭糧”的問題?!拔覀冞\用德國第三代乳酸發酵技術,利用特殊高溫厭氧菌發酵,從秸稈、廢紙等非糧纖維材料中提取乳酸,不僅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降低了乳酸的生產成本,還使其下游主要應用方向可降解生物塑料獲得更強的商業競爭力?!焙贾莸屡嫔锛夹g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安東介紹道。
這一技術不僅可以解決塑料袋的問題,還可以用于其他日常用品,展廳內擺放的吸管、面膜、口罩、針線、水杯,甚至還有襯衣、襪子和衛生巾等,都是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的,外表看上去與市面上所售產品沒有什么不同,卻更環保、更具有產業價值。下一步,研發中心還將打造集先進制造和先進材料于一體的產業化基地,針對下游產業鏈,與同濟大學開展合作研究,生產更多的環保產品,積極融入長三角產業合作。
在同一棟大樓里,還有一家在病理研究領域屬于世界先進水平的機構——中德魏爾嘯聯合病理研究所。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為臨床精準治療提供“金標準”。目前,該研究所的實驗室與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建立了良好合作,并且建立了頂尖的國內外專家團隊,在疫情期間,以高效率助力病毒篩查,通過互聯網實現遠程會診。

來自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的自然科學博士安東為記者講述“中德生物基新材料研發”項目

研究員在中德魏爾嘯聯合病理研究所做實驗
數字化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未來工業的趨勢,而中國無疑是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在全球領先的氣體和工程公司林德工程擔任亞太區首席財務官的于恒(Joe Buetzler)在杭州已經7年了,他切身感受到杭州在推動數字化發展方面的主動性和巨大潛力,于是積極推動IOT+AI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落地杭州。除此之外,于恒還帶領團隊充分利用杭州強大的互聯網技術資源,不斷投入資金及人力,持續研發線上辦公應用系統及其他相關技術,未來更是希望將高效便捷的數字化應用推廣到林德的全球網絡中去。
于恒對于杭州的喜愛不止于此,他還順利推動林德工程亞太區總部落戶此地,這是首家世界500強外企在浙江設立的區域總部。這一舉動不僅會對杭州的制造業總部集群、產業集聚、吸引外資等方面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而且與杭州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和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雙引擎驅動,加快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藍圖高度契合。
浙江是經濟大省,更是我國民營企業和制造業的領軍省份。位于富春江畔的浙江華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杭州華鷹游艇有限公司,經過35年的奮力拼搏,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賽艇制造企業和為數不多的量產游艇制造企業,其制造的“Aquila”游艇品牌已在全球注冊,并連續6年參加全球最大的邁阿密游艇展覽,每年都會推出自行研發的雙體動力游艇產品。
這些年來技術與產業的大跨步是其聚才引智產生的直接效應。國際賽聯器材委員會前主席、國際造艇大師克勞斯對華鷹在開發戰略、產品設計、工藝流程、質量控制、設備投資上進行了全面指導和整改,讓華鷹開啟了全新的創業之路;建立游艇研究院,開啟全球引智計劃,建立系統的“藍領技工”培養計劃,則是走出了一條集聚全球資源和自我培養的聯合發展之路。
“造每個人的精品車”是吉利提出的口號,作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代表,正在逐步邁入“構建出行生態”的質量互享戰略4.0階段,基于目前吉利在研發、采購、制造、銷售服務全過程創建的“質量網”,逐步全球化,構建互享生態圈。質量保證體系是品牌崛起并立足市場的關鍵,也是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韓籍專家崔載福對吉利的貢獻之一。由于在質量管理方面的杰出貢獻,崔載福先后榮獲2009年浙江省“西湖友誼獎”和201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
科研工作是創新的一大源泉,但這一切基于良好的學術環境的構建??茖W無國界,西湖大學雖然創立僅有兩年時間,就已經云集了像加拿大籍、黎巴嫩裔的默罕默德·薩萬教授一樣杰出的30余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他們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在西湖大學,國籍不是科研的障礙,來自世界各國的科研工作者在這里共同追尋真理,探索科學奧秘。市、區兩級政府和學校則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生活和科研上的種種便利。目前,西湖大學科技攻關已經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率先解析了新冠病毒侵染人體時的復合物結構,發現了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一系列重要生物標志物,研發了用于現場快速檢測新冠病毒的儀器。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韓籍專家崔載福接受記者采訪

加拿大籍韓國裔專家林鐘城帶著先進智能化制造流程與質量控制項目落戶杭州
建設人才鏈、優化創新鏈、圍繞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杭州多措并舉,持續釋放產學研相互成全、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打造創新引領、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的創新創業閉環生態。
“我先后在法國、美國、韓國、加拿大工作,從來沒有見過像杭州這樣歡迎企業家、服務創業者的城市。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曾就職于吉利汽車的加拿大籍韓國裔專家林鐘城(Lim Jongseong)帶著韓國的先進智能化制造流程與質量控制項目落戶杭州。
“杭州和深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有活力的城市?!眮碜杂~卡斯爾、在艾思豐(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擔任項目經理的杰克·沃特金(Jake Watkin)這樣描述杭州的創業氛圍。
“我們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不同,習慣不同,卻不約而同來到杭州創業?!焙贾荼雀タ萍加邢薰緞撌既思嫜邪l總監、來自比利時的魯本(Ruben Gijsemans)曾在上海工作,但在他看來來,杭州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優厚的資源條件。
縱觀多年來杭州推進“雙創”的發展歷程,有一種力量始終貫穿其中,那就是始終在探索與創新;有一種視野引領前行,那就是高度重視國際化合作與共享,這種創新精神和國際化視野已經滲透到肌體里,成為最寶貴的城市基因、最鮮明的特色標識和最強勁的驅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