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祎依(長沙縣廣福中學)

向祎依,長沙市農村中小學名師廣福中學工作站執行站長,長沙縣初中語文陳曉名師工作室學員,教育學碩士,中學一級教師。長沙縣優秀青年崗位能手、長沙縣中小學學科優秀教研工作者。主持市級資助課題,參與省級課題研究。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勵,多堂課例獲市級公開課一等獎、縣級優課。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只有真實可感的文章,才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只有真誠的文章,才能贏得我們的喜歡,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同學們,課本中就有這樣一篇飽含真情,真實而動人的佳作——七年級上冊的《秋天的懷念》。
文/史鐵生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
(原文有刪減)
同學們,這是一篇句句含情,字字如金的抒情散文,全文語言平淡、文字樸實,沒有經過刻意編織與雕琢,但卻讓人讀來感觸不已。在這篇文章里,我們能從作者對母親的深愛里,看到他對生活、人生的認識與信念。正是這種厚重的意蘊,使它超越了一般懷念文章悲悼、痛惜的情感而升華到一種崇高、壯美的境界。
這一切都源于作者“說真話,抒真情”。所謂“情到真處方動人”。平時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呢?
寫真人真事、親身經歷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摯,最易寫出動情點。《秋天的懷念》一文以去北海看菊花為中心,敘述病入膏肓的母親忍受著巨大的病痛,隱瞞起病情,忘我地把愛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兒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作者的親身經歷令讀者感動,使讀者產生“共情”。
“細節”,顧名思義,細小的環節或情節,細節描寫就是對文章中細小的環節或情節進行的描寫。沒有細節,便沒有情節的生動性、形象的明顯性、主題的深刻性。正如我們平常所說的“于細微處見精神”。
《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有多處經典的細節描寫,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好好活……’”這個句子。在這句看似通俗易懂的細節描寫中,那偉大而讓人肅然起敬的母愛值得細細品味。同學們,讓我們反復誦讀“撲”“抓”“忍”“好好活兒”這幾處精準表達,不難推出“母親撲下去的是她兒子要死的念頭”“母親抓住的是我的生命,她希望我好好活下去,生怕我離她遠去”“母親忍住的是自己已得絕癥的病痛、忍住了兒子暴怒無常的脾氣和兒子癱瘓給自己帶來的巨大打擊”。在體悟到這份復雜的“撲”“抓”“忍”之后,我們方知這是怎樣一位用心良苦的偉大母親。
用精準的細節描寫來塑造一位偉大母親的形象,每讀到這些文字仿佛眼前就能浮現出那凄苦但又溫馨的畫面。其實,你們也可以做到。
老師為你們附上五大細節描寫“心法”,要認真查收:
1.提取細小的傳神動作。
2.捕捉人物特色的語言。
3.描摹個性外貌神態。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5.刻畫典型的景和物。
我國古代詩歌非常重視借景抒情、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我們應該借鑒這種傳情達意的方法。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所。
2.渲染故事氣氛,增強故事真實性。
3.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
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5.暗示社會環境。
6.深化主題。
《秋天的懷念》將事件發生范圍框定在秋天。秋天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悲傷、凄涼的季節。生活的信念來源有很多,但是自己必須有勇氣地、堅強地面對生活。就像那各色的菊花一般,人生也要活出各種色彩,讓我們正視自己的世界,打開封閉的內心,接納自己,接納他人,勇敢地綻放自己,就像那五顏六色的菊花一般。從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讀罷《秋天的懷念》,老師也忍不住寫一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請看這篇獲得長沙教育壯麗70周年一等獎的文章:
文/向祎依
桌上,紅光一閃一閃地跳動,陪伴了我兩年多的翻頁筆正在充電。黑黑的軀體,硬朗的線條,四四方方的按鈕均勻地排列在它的“頭部”,把手處進行了磨砂處理,手感極好。不記得是在哪里將它請回來的了,只知道它這兩年一直陪著我上講臺。回想起初上講臺時還是十三年前,那時……
憶起第一次實習的學校,那是一所位于郊區的普通小學,我被安排在六年級組跟班實習一個月。推開教室門的那一瞬間,空氣中彌漫的是刺鼻的汗臭,仿佛是一陣“毒氣”襲來,我差點打了個趔趄。原本不大的教室里被六十幾個孩子擠得滿滿當當,烏壓壓一片都是人頭,天花板上懸掛著兩臺搖搖欲墜的吊扇。
“易錯字”專題練習卷,復習,對答案,黑板上滿滿都是板書,我一邊講解一邊書寫,邊上座位的孩子在嘀咕,有孩子壓低聲音討論,還有孩子趴在桌上,直愣愣地瞪著我揮汗如雨。下課的教室是鬧哄哄的菜市場,六十幾個孩子往門口奔去,一身臭汗的我被推搡著擠出了教室。我攤在年級組辦公室旁的小椅子上,仿佛經歷了一場大戰。
我不禁尋思:這樣機械地操作實在是費時費力。而學生課上呆板機械、課下瘋狂暴走,令課上課下簡單重復勞動的老師要么秒變“潑婦”,要么心灰意冷。這樣亂糟糟的教室、這樣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教師行業,前景真是堪憂啊。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完善的現代化信息裝備以及暢通的教師專業成長平臺、眾多的實現夢想的機會,今天的農村中學,真的什么都不缺。這兩年,忙活著站內各項活動的我慶幸當年的自己突破了城鄉成見,來到了這所現代化的農村中學——校園內綠樹蔭濃,青草如茵,花團錦簇;教學樓、科技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風雨操場與食堂,高低錯落,氣勢宏偉,細膩中透著大氣。
叮鈴鈴,上課了!我拿起課本,淺笑輕盈,走向教室。推開門,撲鼻而來的是講臺前綠蘿與桂花香交織的氣息,甜美、舒心。寬敞明亮的教室里,50位學生正以端正的坐姿迎接我的到來。走上講臺,電腦已經打開,投影儀也準備就緒,拿起鼠標,瞅見那支熟悉的翻頁筆,它正靜靜地躺在鼠標旁,嘴角上揚,仿佛在說,老朋友,我等著你呢。
還是一堂復習課,我將“形近字專題糾錯”課件打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對著PPT迅速勾勒。“哎呀,這兩個字真的好像,差點寫錯了”;“老師,麻煩您回到上一張PPT,我好像對錯了個題。”我握著翻頁筆,在教室走道上來回巡視著,滿心歡喜……
(原文有刪減)
讓我們借助這篇半命題作文“××的味道”來繼續探討如何“說真話、抒真情”。
文/陳小墨(長沙縣廣福中學)
媽媽、奶奶、爺爺都是我們最愛的親人,但感覺不同:媽媽——甜,奶奶——香,爺爺——咸,而爸爸則是五味俱全的。
酸——在我與妹妹發生爭執時,爸爸護著妹妹。上次,我有一瓶酸奶,和妹妹分著吃,可是妹妹卻要整瓶,她理直氣壯地和我說:“我比你小,你得讓著我,我就是要以小爭大。”我心里一酸,就跑去要爸爸評理,爸爸見兩姐妹為了一瓶酸奶吵架,火冒三丈,奪過我手里的酸奶給了妹妹,還要我伸出手板。我怒氣沖沖地盯著爸爸,爸爸打了我的手板一下,我強忍著要奪眶而出的眼淚,二話不說沖進了自己的房間,將房門反鎖起來,在日記本上將爸爸的“罪行”記錄下來:“哼,太偏心了,為什么總是護著妹妹,不管我的感受……”
甜——“走!去游樂場,今天讓你玩個盡興!”暑假,爸爸興沖沖地對我發出邀請,還順勢摟住我的肩膀,瞬間我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那天,我們一家人玩了很多項目,印象最深的就是坐海盜船,在上船前我還和爸爸信誓旦旦地說不怕不怕,一到響鈴時,腿就止不住地在抖動。隨著渦輪的發動,我渾身都在發抖,感覺嗓子要跳出來,強烈的失重感讓我緊閉著雙眼,正想大哭時,一個溫暖又寬厚的手掌伸了過來,是爸爸,他一手捧著我的臉護在自己的胸口,一手在我的后背上輕拍,說著:“小墨不怕,爸爸在這;小墨不怕,爸爸在這。”那一刻,世界仿佛都寂靜了,我漸漸睜開眼睛,看到爸爸因緊張而漲紅的臉,在他懷里聽著他撲通撲通的心跳聲,我心里滿滿都是甜滋滋的。
苦——意想不到,愧疚不安。第一次歷史單元測試,我信心百倍地交卷,垂頭喪氣地回家。“66分的成績,你是怎么做到的?666啊。”伴著同學的譏笑聲,我迅速跑回了家。正在房中閉門思過,不知背后那個熟悉的身影何時出現的,伴著一聲悶咳,我迅速起身,本能地靠墻站好。“這是考試卷嗎?”爸爸皺眉。“是……是的。”我頷首低眉,隨即奉上自己的試卷,心中默念“別揍我,別揍我”。還是那個寬厚溫熱的手掌,它輕輕地壓在我頭上,壓散了我所有的不安,隨著那聲“唉,小墨”我目瞪口呆,此刻,我多么希望爸爸揍我,至少,我心里不會如此不是滋味!
辣——爸爸偷襲我,我吃到芥末了!爸爸是鄉村中學的校長,平時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回家。上周末,爸爸帶著一個神神秘秘的小飯盒回來了。是壽司!我立馬抓上一塊送進嘴里,天,好辣,好刺鼻,是芥末!“哈哈哈哈”背后傳來爸爸得意的笑聲,我沒好氣地回頭瞪著他問:“爸爸,你是不是故意的?”“這是我學校的一個學生自己做的,讓你們也嘗嘗不同的味道嘛。”他笑瞇瞇地看著我。
這就是父愛,這就是我那五味俱全的爸爸。我愛他,他也愛我。
小作者獨辟蹊徑,不寫傳統保守的“成功的味道”“失敗的味道”“友誼的味道”等易于操作的題材,選材于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日常,注重生活的細節,借助了當時真實的環境烘托真情。讓讀者眼前一亮。
飲食之味酸甜苦辣皆備,人生之味亦如此。味道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格調,是一種氣質,將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會變得豐富多彩。文中的爸爸“酸”“甜”“苦”“辣”的背后,是對作者深沉的愛與責任。正是文貴情真,感情真摯,文章才能感人。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情到真處方動人。奧地利作家卡夫卡曾說:“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希望同學們在寫作中記真實的事,忠實于自己的感受,說真話,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