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檔案

曾艷紅,長沙市第二屆“卓越教師”,“雅禮語文名師工作室”骨干成員,“劉煒偉名師工作室”骨干成員。長沙市雅境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主持省級規劃課題《初中語文原生態閱讀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參加全國語文基本功大賽課例獲全國一等獎。關注中考作文動態多年,曾參與中考命題及閱卷。
“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就是通過一個個小事物、小事情、小人物寫出潛藏的內涵。如:由落花我們會聯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由廚房刷碗清脆的響聲,我們會想到媽媽的辛勞,從而明白“原來,愛就是一種深沉的責任”;由環衛工人我們會聯想到不怕臟不怕累的默默付出,由農民伯伯我們會想到純樸、勤勞、剛強……一滴水,半瓣花,無論再微小,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在寫作中,我們常常遇到的情況是:命題老師依據大的時代背景,給了同學們一個大的寫作主題。如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文歌頌祖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背景下,要求我們謳歌“奉獻”;世界環境日的寫作主題是“保護地球”“愛護環境”……這些命題都與宏大的時代密切相關,那我們該如何“以小見大”呢?魯迅先生說過:“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反過來,一個大世界其實也可以濃縮在一滴水中。
寫作時,我們首先要選取典型的小人物、小事件,找出“小”與“大”的關聯點,通過多層關聯,自然而然抵達“大”的境界。
同學們都讀過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寫的是母親這一平凡的人物,朱德選取了如煮飯、種田、種菜、紡織等生活小事,寫出她勤勞樸實的品質。接下來,他通過母親身上的美好品德,升華到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擁有的同樣的精神,正是千百萬勞動人民,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文章從母親寫到勞動人民再寫到祖國,就有了兩層關聯。
再如楊絳的《老王》。作者筆下孤苦伶仃的老王,生活得并不如意,但他做事干凈,還給作者送來了香油和雞蛋。這些小故事,呈現的人物老王雖然貧窮卑微,但極為純樸善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通過老王,作者再將主題升華到人人平等,呼吁社會關懷時代背景下的不幸者。通過多層關聯,老王的故事反映出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主題。
在作文評卷中,高分作文都是由一物一事,再聯想到人的精神品格,或者時代和歷史的大環境,有一層一層的遞進和升華。如一位同學寫的《一河之長》,寫長沙市圭塘河畔環境污染及治理,選取一位河長不辭辛苦治理和維護圭塘河的故事,到受到他的影響,人人都自覺守護圭塘河,人人都成了“河長”。主題也由一個人的義舉上升到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和參與。
除了多層關聯,同學們還可以把小的人、物、事放到大的歷史背景中去表現,即從特定背景里“透視”小事所蘊含的深意。有了這份深意,文章就能流光溢彩。
譬如都德的《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表現出極強烈愛國的情感。他從一個不愛學習調皮搗蛋的小男孩變成一個熱愛學習、熱愛法語、熱愛祖國的小男子漢。小弗郎士的變化與“法國被普魯士侵占、上最后一堂法語課”這樣的歷史環境有關,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小弗郎士突然醒悟,他內心潛在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醒了。
都德沒有寫英雄人物的流血犧牲,而是細致地描寫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小孩在特定的歷史中民族意識的覺醒,讓人不禁去思考:一個小孩子尚且如此,大人們又會怎樣?這樣的寫作手法,就很具感染力,很貼近讀者的心。
我們再來看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由七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是在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展現“愛國”這一大主題,但編劇沒有選擇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反而選擇一些普通的人物、平凡的小事。
例如其中一個小故事——《前夜》,大背景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國大典上升國旗。為了保證升旗萬無一失,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等比例搭建了整套系統,徹夜反復試驗;明明自己恐高,卻毅然決然地爬上旗桿頂端焊接阻斷球。這份愛國之心,讓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普通人將平凡的小事做好,為祖國的大事貢獻力量,見證時代的風云,就是對“我和我的祖國”最好的詮釋。
一篇好文章,一定要有它過人的思想,有它深刻的靈魂。講完故事,同學們可以用一些議論性的語言把它的靈魂給點出來,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中這樣寫道:“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又如,《紫藤蘿瀑布》中這樣寫道:“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樣的點睛之筆讓文章沒有停留在故事層面,提煉出了故事的內涵或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而深化主題。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曾說過,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一滴水里見世界,我們可以從廣闊浩瀚的背景中,“聚焦”一個人物,“截取”一個事例,“捕捉”一個細節,從而具體、深刻地揭示“大題”的意義所在。
實戰演練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奉獻”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請同學們拿出筆,寫一寫這種精神。
解 碼
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許許多多平凡崗位的普通人愛國情感被激發,無私奉獻一己之力。我們可以選擇普通人平凡事來體驗奉獻。
如寫身邊熟悉的一位醫生或者護士與家人道別逆行去武漢支援;一環衛工人匆匆送去12000元不留名;本來家里很困難的菜農卻把蔬菜捐到抗疫一線;小區保安未回家過年,在崗位上認真嚴格地執勤……同學們要把這些人物形象和事件過程寫具體,再把這些小事情與國家大事件緊密聯系起來。由一個人的“奉獻”到千千萬萬人的“奉獻”,正因為這種奉獻精神,我們才能戰勝困難,從而表現時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