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東營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山東 東營 257091)
近些年來,我國的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危險品在產量以及運輸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據我國危險品運輸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的危險品運輸可達3億t,占年貨運總量的30%,并且每年都在逐漸的上升當中。在其運輸過程中諸多不安全因素嚴重影響著危險品的運輸安全,事故發生率不斷上升,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往往不可預計。就今年六月份發生的浙江溫嶺槽罐車爆炸事故來說,該爆炸車輛是液化石油氣槽罐車,已經導致20人遇難,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危險運輸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安全。
運輸行業的復雜程度較高,運輸數量、種類都較多,國家在關于危險品運輸的管理上并不完善,也沒有明確的標準,而且一般危險品運輸企業在自營運輸業務中占得比重較大,導致危險品運輸企業的發展較為滯后,因此運輸企業在針對危險品的運輸管理上也基本與其他運輸品類似,并無較為專業的且具有針對性的標準規范,而且危險品運輸過程中大多是由物流服務公司承擔原料運輸的全部風險,導致企業無證經營、無證運輸、超載超限問題的出現。如今,危險品運輸過程中的事故發生率越來越高,我國也逐步加強了對危險品運輸企業的管理工作,從2019年的1月1日就開始按照GB7258-2017的規定,要求危險品貨物運輸車開始全面安裝盤式制動器和空氣懸掛,并于11月底由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及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危險化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2019年底29號),至此,我國針對危險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也更進一步。
在運輸行業的發展中,企業要想獲得更多利潤就需要嚴格的控制成本,在有關統計中,我國運輸行業中物流成本占GDP16~20%,其中物流成本就高達10%,這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運輸企業的規模發展就會因為資金的問題而受到限制,導致企業發展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在管理上也比較落后,人員質量上也參差不齊,其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缺乏專業性,比如符合危險品運輸、裝卸搬運的裝備專用化程度不高的等等。因此,隨著國家對危險品運輸行業管理力度的加強,運輸企業也必定會經過改組與重建,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在滿足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效益與安全性要求等等。
信息時代的發展進步,各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基本步入正軌,在運輸行業也加強了物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的應用力度,物聯網技術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其在危險品的運輸過程中應用中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比如GPS定位系統的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救援的效率,降低損失(如圖1)。除此以外,還有大數據技術、紅外感應技術等等的使用在提高危險品運輸安全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圖1 GPS定位系統在危險品運輸中的應用圖示
危險品運輸是一項發展的、長期的、高風險的工作,人、車、路、貨物等方面的因素時刻影響著運輸安全,以下就人車路貨等四個方面分析影響危險品運輸安全的因素。
在危險品運輸過程中,尤其是道路運輸上,駕駛人的因素對運輸安全起著決定性的因素。由于人的判斷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而人的意識是多變的、復雜的,因此其在貨物運輸中駕駛人的操作行為也是導致運輸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60%以上的交通安全事故發生都是因為駕駛人的因素導致的,通過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駕駛人出現事故的原因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駕駛人的違法行為,比如超速行駛、超載、違反交通信號、違法停車、疲勞駕駛、無證駕駛等等,以上這些違法行為存在眾多安全隱患,不利于行駛安全;二是駕駛人的操作失誤,比如轉向失誤、剎車與油門的控制出現問題等等,還有的駕駛人對車輛不熟悉導致應對突發事故的反應能力較弱而出現事故。從以上分析中都可以明確駕駛人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比如浙江溫嶺“6.13”槽罐車爆炸事故,爆炸原因初步了解是由于事故車輛進入匝道時速度過快,車輛失控,閥門箱遭到嚴重側撞,液化氣泄漏,引起后方兩車起火后,槽車也開始起火。罐體受到烘烤造成罐內氣相沸騰爆炸(據通報槽車安全閥也未能正常起跳,喪失了避免罐內爆炸的最后一個機會)。這起事故是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一起運行中的液化石油氣槽車爆炸事故。但究其原因,仍然是進匝道車速過快這一簡單起因,而車速過快正是駕駛人操作上的問題。
車輛因素也是決定危險品運輸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其危險品因其不同的性質等特點也需要選擇不同的車輛,比如爆炸物、一級氧化劑不得使用全掛汽車列車、三輪機動車、摩托車、人力三輪車和自行車裝運;爆炸器、一級氧化劑、一級易燃品不能用拖拉機裝運等等,綜合來看,因為車輛因其安全事故的數量較少,但是仍然需要加強對車輛因素的重視。
(1)道路狀況
對于道路運輸的危險品來說,道路狀況也是影響其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即光滑平直的路面更有利于安全運輸。但是有些貨品運輸路程較長,跨區域較多,期間會經過各種不同的道路,有效道路的復雜程度較高就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比如一些道路彎道過度,就有可能使車輛產生離心力與路面發生摩擦而影響車輛的穩定性。
(2)自然環境
危險品運輸中經常會因為天氣的影響而出現問題,比如高溫天氣會使某些不耐熱的物質發生爆炸、潮濕天氣可能會使某些液體發生變質等,而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則會直接影響車輛的行駛安全。
(1)行駛前的裝載
裝載過程中如果包裝不夠牢固,在張貼標識時出現不清晰、不規范等問題以及貨物移動、磕碰,就會增強風險。
(2)行駛中的超載
貨物超載導致車輛局部承受巨大負荷,嚴重時甚至會發生側翻。對于危險品來講,一旦發生車輛側翻,有可能會引起爆炸或者有毒氣體泄漏,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駕駛人作為危險品運輸的主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針對駕駛人運輸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以及操作失誤等行為需要加強運輸企業的重視,因此在其經營過程中應該提高崗位要求,加強對駕駛人管理。一是要提高該崗位的準入門檻,對駕駛人的駕駛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以后再予以錄用;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從業資格培訓,崗位培訓,即對聘用后的駕駛人進行危險品運輸崗前相關培訓,只有培訓合格得到駕駛人才能夠正式上崗工作;三是要加強對運輸過程的監督,采用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對其進行實時監控與管理,自主分析駕駛人的行為、姿態等細節,確保運輸過程安全。
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經常會處于無法跟蹤的狀態,不利于保障車輛的行駛安全,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車輛的監管也至關重要,當前國家已經強制要求各車輛需要使用GPS實時定位系統,在追蹤車輛的行駛位置上有著較好的作用。除此以外,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的時代,其在運輸行業上的應用也更加簡化,比如引進相關技術設備創建屬于自己的監管系統,實現對整個運輸過程中駕駛員、車輛以及危險品的監控預警,保證運輸過程的透明化,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
危險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道路以及天氣的影響較大,因此可以建立基于道路狀況和自然環境的動態監測體系,要求運輸企業能夠建立一套圍繞“危險品性質—天氣條件—道路狀況”三位一體的動態監測體系,實現低運輸全過程的動態監測工作,并且對道路狀況以及天氣狀況進行有效的預測,幫助駕駛人判斷行車的安全性,期間也可以借助物聯網數據規劃最佳的形式路線,為駕駛人的行車安全保駕護航。
可以在貨物的裝卸流程中加強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即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危險品的屬性,可以有效評估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除此以外,在危險品的包裝上還要根據其性質、運送路程、沿途路況等實際情況選用安全、科學的包裝,包裝要保證嚴密并具有清晰、易于識別的標志。再就是裝卸過程應該保證道路、燈光、標志、消防設施等符合安全裝卸的條件,裝修工人需要佩戴安全防護用具等,根據貨物的實際情況進行裝卸,并進行固定,防止其出現摔碰、滾翻、重壓等問題,而且尤其需要注意不同的危險品不能同車,全面保證危險品的安全。
綜上所述,危險品運輸近些年的數量一直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安全事故發生概率也不斷提高,嚴重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從人、車、路、貨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以后,能夠較為明確的得出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因素,因此在當前的危險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管理,在人的方面可以提高崗位要求,加強對駕駛人管理;在車的方面可以實現物聯網技術的全覆蓋,加強對車輛監管;在路的方面可以建立基于道路狀況和自然環境的動態監測體系來進行道路上的運輸監督工作;在貨的方面可以監測并規范貨物裝卸流程,保證危險品自身安全。通過以上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危險品運輸安全的管理質量,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