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 青州市 262500
生物學科的培育價值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基于學生的個體發展,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基于社會發展而言,通過實施課題教學,為學生培育優秀人才。為了發揮初中生物學的育人功能,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深入挖掘生物學科的培育作用,把握生物學的學科本質,才能展現生物學本身的魅力作用,對學生的思維、情感與行為帶來積極影響,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初中生物學科所研究的主體主要以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為主,簡而言之就是任何一個具有生命特征的物種都可能成為生物學科研究主體[1]。為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學科的內在本質,掌握生物學的研究主體,盡管在教材中已經給出“生物就是擁有生命力的物種”,但是對于理解能力相對有限的學生而言,無法利用此定義對生物主體進行判斷。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從生物學科本質出發,通過舉例教學的方式,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內在本質,學會運用生物定義,對生活中的事物加以判定,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
例如:初中生物教師以部編版“認識生物”為例,為例讓學生能夠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教師從生物學的學科本質入手,分析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利用舉例教學方式,將抽象性的概念定義轉變成直觀形成的內容,契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破學生的學習理解難點,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
【教學情境創設】初中生物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現“獅子追捕斑馬”“植物光合作用”“老鷹覓食”等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教師利用案例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生物的特征,把握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展現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
【具體教學實錄】
教師:同學們觀看上述的視頻動畫,發現這些視頻動畫都是生命現象,那么什么是生物呢?生物具備怎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討論。
學生:討論后回答。
小組1:有生命力的,具有生命的物力就是生物!
小組2:有感情的物體。
小組3: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養料,需要吃東西。
教師:同學們可以根據你們分析的結果,列舉相應的生物嗎?看一看他們的生存條件是什么?
小組1:就像人類和動物,都需要吃一些食物。
小組2:我們人類需要吃蔬菜、肉類!
小組3:馬、牛、兔子等小動物只需要吃草。
教師:我們和動物都需要營養,同學們想一想植物需要營養嗎?
小組1:當然需要營養,植物離不開陽光、空氣、水。
……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舉例教學方式,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內在本質,突破自身的學習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
初中生物主要研究分析生物體,也是自然界中層次性、復雜性、開放性的結果,并在在不同環境變化中,促使生命活動與信息發生日益改變[2]。為此,初中生物學的學科本質也是具有復雜特征的完整網絡體系,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思維,通過轉換教學角度,合理解釋生物學科的發展規律,讓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對生物知識進行合理分析,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科的不同特點,發揮生物學科的教育作用。
例如:初中生物教師以部編版“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為了,教師通過轉換教學角度,讓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分析教學問題,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科的不同特點,理解生物學科的內在本質,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發展。
教學設計:
【教學問題導入】初中生物教師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規律、興趣愛好出發,為學生精心策劃教學問題,激活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使學生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科本質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
【具體教學實錄】
教師:在實際生活中,想必大家都見過麻雀,可以結合你們對麻雀的認識,向我們介紹一下麻雀嗎?
學生1:我在我奶奶家看過麻雀,麻雀偷吃我奶奶家的玉米,我認為麻雀的有害生物。
學生2:對!麻雀主要以谷物為食物,經常偷吃糧食,會使糧食減產的!
教師:同學們我們看待這一種動物也不能只從一個角度來看待,其實麻雀在繁衍期間需要一定的影響,也會捕食農田間的害蟲,也幫助農民伯伯保護了莊稼呀!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及時轉化教學角度,讓學生從不同方面了解麻雀的特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學生固有的認知看法,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學科的內在本質,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學教育內容,并非只是自然學科的知識體系,還能利用知識體現出科學的思維與方法,發揮良好的育人作用。基于此,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師深入挖掘生物學科的育人作用,把握生物學科的內在本質,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認知觀念,使學生學會共處、與生存,才能為促進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