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豐順縣潁川中學 廣東 豐順 514300
為了進一步落實素質(zhì)教育,不能單純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本身的教養(yǎng)也是決定了學生今后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性因素。為了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于初中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到底有哪些策略能夠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呢?
1.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具體是指學生能夠自發(fā)主動地去進行學習,不需要老師時時刻刻進行督促,更不需要老師耳提面命地指出學習的重要性。這種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學生在每次課前跟課后,都能順利地進行自習,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主動對老師進行提問,有著認真鉆研的精神,不會敷衍了事,不懂裝懂。
2.良好的生活習慣。過分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的生活能力有很多弊端,容易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來到學校學習,接受教育,是為了能夠實現(xiàn)學生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貢獻力量。一個學生若連生活治理的能力都沒有,談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呢?作為初中生,部分學生第一次離開家,開始了寄宿生活。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愛護公共環(huán)境,不破壞公物,遵守校園和宿舍的紀律都是初中生所必須具備的,只有擁有這些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才能夠在校園的集體生活中過得更加幸福快樂。
3.良好的道德品格。教育是為了育人,而品德是一個學生成人的根本。可以說,道德品格是里,行為習慣是表,只有擁有了正確的三觀,才能夠做出正確規(guī)范的行為。作為學生,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他人,擁護社會主義,熱愛祖國,不輕易動搖自己的道德底線,堅守自己的正義。
1.營造愛學習的風氣。人不是單獨的個體,人是集體的一份子。為了引導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努力營造出一個善學好問的校園氣氛。具體的方法有:在校園顯眼處粘貼與學習相關的標語和海報,發(fā)動班級同學集體創(chuàng)作與知識和學習相關的黑板報,在班級布置圖書角,鼓勵學生多看書。老師在課下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鼓勵學生多向老師提問。還可以讓學生自行組建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合作交流,共同探討,最后一起分享學習成果。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老師一定要進行耐心的輔導,在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時,老師可以監(jiān)督學生,激勵學生將良好的習慣堅持下去。例如:每天監(jiān)督學生早起,和學生一起晨跑,一起進行晨讀,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可以說學生的生活習慣與學生在家庭中的成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父母對學生的生活習慣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部分家長在學生成長的初期,因為忙于工作就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管教。還有部分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想讓孩子將重心放在學習上,就幾乎沒有對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多么的復雜和困難,而是在于學生自己能否堅持認真把這些生活中細碎的小事料理好。作為老師,應當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幫助和指導,特別是住校生,需要老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關注。當學生在校期間已經(jīng)足夠地獨立時,放假回到家后,家長一定不能讓孩子放縱。老師和家長要提前達成共識,在生活治理能力上,要平等的對待學生,在家里要像在學校一樣。當學生在校內(nèi)產(chǎn)生問題時,老師也要與家長及時地溝通,不能采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要抱著和家長站在同一陣營的心態(tài),共同努力去教育孩子,一起把孩子的生活行為習慣培養(yǎng)好。
3.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不只是從表面上去進行教導,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好校園的德育工作。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校園內(nèi),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思想道德品質(zhì)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活動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例如開展讀書分享會,讓全班同學先去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然后在班會上分享自己對書中主要內(nèi)容的理解,說說自己的感受,談談書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片段。通過對經(jīng)典書籍的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內(nèi)涵,為學生三觀的形成埋下堅定的基石。
初中生正處于三觀逐漸形成的階段,對這一關鍵時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會直接地影響到,學生學習生活以及未來成長等方方面面。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輕松順利地接收知識,在日常生活方面能夠自理獨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也為今后步入社會奠定了基礎。當然,最重要的行為習慣一定是學生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懂禮貌,講文明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