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工貿學校 山東 淄博 255200
烹飪專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對社會輸送優質的烹飪技術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烹飪是生活中的必備技能,能夠有效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烹飪文化是悠久歷史中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烹飪職業教育的高效開展,為推動烹飪文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烹飪基礎知識課程是培養學生烹飪技能的關鍵環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烹飪技巧得到極大的發展和融合,使得傳統的烹飪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實際的社會需求,需要對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提升烹飪技能水平。
求異思維是指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進行思維的科學發散,有效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實現思維活躍度的有效提升。求異思維在知識構建中的科學運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知識形成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夠對知識運用能力形成有效的鍛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學習效果的提升。烹飪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知識間的聯系較為緊密,求異思維的運用能夠使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實現烹飪知識體系的高效構建,并能夠使學生能主動了解烹飪技術發展形勢,積極學習先進的烹飪理念和技能,實現烹飪能力的有效提升。[1]
3.1 教學思路較為傳統 教師作為烹飪教學的主導者,在基礎知識教學中,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當前教師的教學思路較為傳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烹飪教學的實踐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融合,無法形成較好的教學效果。重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思維缺乏有效的引導,不利于學生自主意識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影響學生烹飪技能水平的提升。[2]
3.2 教學形式相對固定 在烹飪基礎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為固定,主要是以教材內容為主,而現有的教材知識已經不能有效適應烹飪技術的發展,對教學內容缺乏有效的充實,不能對先進的烹飪理念和技巧進行有效的利用。同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教師的操作演示為主,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無法做到準確的了解,不能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學生處在被動接受位置,對其思維無法形成有效的激發。[3]
3.3 學生的能力水平相對不足 職業學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理解能力相對薄弱,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無法在教學活動中保持較好的課堂專注度,不能形成較好的教學效果。基礎知識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知識內容較為復雜抽象,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不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創建。
4.1 優化教學思路 烹飪基礎知識的有效掌握為烹飪專業課程開展提供基礎保障,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任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對求異思維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確的認識,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在實現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科學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準確掌握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對教學活動進行針對性設計,有效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2 充實教學內容 隨著烹飪技術的發展,現有的教材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教師要提升主動意識,積極學習和引進先進的烹飪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充實。要利用先進的烹飪知識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不同知識的有效交互,為求異思維的培養提供有效的條件。
4.3 科學設計課堂引導 烹飪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需要學生對相關的烹飪原理進行有效的理解,對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要求較高。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有效提升理論學習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科學設計課堂導入環節,提升課堂趣味性,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行有效的激發,利用情境教學思想,為學生呈現科學的烹飪知識場景,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實現知識的自主構建,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探索過程形成有效的指引,實現對求異思維的科學培養。例如在烹飪原料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視頻、圖片,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4.4 創新教學形式 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直接傳授為主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烹飪專業教學要求,教師要提升創新意識,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有效融入到基礎知識教學中。要合理任務驅動法,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實踐任務,通過獨立完成或是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有效的鍛煉。在合作學習中,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和合作實踐,實現成員間思維的有效互動,對求異思維進行有效的激發,并通過實踐過程實現對知識的高效掌握。
學生求異思維的養成對提升烹飪基礎知識學習效果起到關鍵作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實現對知識的高效構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積極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形成對求異思維的科學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