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黃岡供電公司 湖北 黃岡 438000
所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主要針對國有企業傳統模式下退休人員管理問題,也就是將原本由企業承擔的退休人員養老服務轉交社會機構負責。尤其是對一些規模化企業而言,傳統企業化養老模式面對不斷增加的退休職工人數負擔過于沉重,改為社會化管理模式后將有助于企業發展。因此,包括電力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退休人員管理采取社會化模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一)減輕企業負擔。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已近三億,其中更有不少是大型國有企業的退休職工。包括電力企業在內的國企退休人員已經是國內退休人員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企業面對的退休人員數量呈持續增長態勢,部分企業健在的退休人員數量甚至已經與在職人員持平。
傳統模式下,電力企業形成了相對成熟的企業養老模式,也就是在職工退休后由企業負擔養老費用與各項具體事務。然而退休人員數量的持續增加正在成為不少電力企業難以承受之重。尤其是在部分經濟效益不甚良好的電力企業中,退休職工養老已經給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額外負擔,成為阻礙企業發展主業的負面因素之一。
因此,將電力企業退休人員管理改為社會化模式正當其時。通過社會化管理,企業可以將退休職工的養老問題委托給社會機構負責,企業則可專注于主業生產,通過集中資源和精力突破逆境實現生存與發展。
(二)保障退休人員權益。對電力企業而言,兩頭兼顧的后果往往是顧此失彼。試圖沿襲傳統模式的初衷雖是保障退休職工的福利待遇,然而企業畢竟在養老問題上沒有專業機構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跨界操作不一定能夠帶來理想的成效。因此,將退休人員管理轉交專業社會機構負責才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對包括企業、退休職工和社會而言都是更為積極的措施。
因此,電力企業退休人員管理社會化模式,恰恰是為了保障退休人員合法權益,使退休人員能夠得到更加專業和全面的照顧。
(一)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信息檔案。電力企業實現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前提之一,就是全面掌握退休人員基本情況,了解退休職工數量、健康狀態、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或技能情況等詳細信息,建立起完整的信息檔案數據庫。這是為了在構建社會化管理模式時,實現交接清楚不落一人,避免出現退休人員檔案信息盲區或空白。夯實社會化管理模式的基礎,這是電力企業實現退休人員社會管理的核心原則之一。
同時,建立健全退休人員信息檔案,也是為了實現社會化管理共性兼顧個性的重要目標。雖然同樣屬于電力企業退休職工,然而每個職工在職時從事的工作內容、形式、技術各類等千差萬別,只有通過構建完整的檔案形成每個退休職工鮮明生動的檔案形象,未來的社會化管理才能實現有的放矢、以人為本。
(二)做好過渡交接,不斷豐富社會化管理形式與內容。電力企業建立健全退休人員信息檔案后,還需做好與社會機構的過渡交接,不能僅僅是將檔案一交了事,而是必須確保一段時期內的協同管理,以便社會管理機構盡快熟悉每個電力退休人員的基本情況,采取更具針對性的管理辦法以提高管理品質。
同時,社會化管理模式還需要不斷豐富管理形式和內容,以切實保障電力企業退休人員在離開企業后待遇不變、福利不退。而豐富管理形式的渠道不一而足,可以通過聽取退休人員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走一條能夠滿足最大多數人需要的道路。
考慮到一些退休人員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社會機構也應當構建起多種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機制。比如允許家屬代為辦理退休事務;或在確有需要的情況下上門現場辦理等。
(三)重視精神服務,構建高水平社區文化服務體系。隨著全社會物質收入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已步入小康或接近小康的生活。然而優越的物質生活并不能取代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對一些企業退休人員而言,離開工作崗位就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加之其中一些退休人員身邊缺少子女或親人的陪伴,沒有目標的退休生活便充滿孤獨寂寥。這顯然是新時期企業退休人員管理實現社會化模式,尤其需要關注的特殊點。
因此,電力企業退休人員管理構建社會化模式還需要重視精神服務,構建高水平社區文化服務體系。比如建設社區老年大學,就目前情況看,省市一級老年大學往往人滿為患,許多退休人員無法報名參加學習,這是影響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重要原因。而社區建設老年大學雖然在規模上相對有限,然而從服務周邊群眾的角度看則更具區位優勢。尤其是對電力企業這種大型國企而言,社會化管理面對的通常是同一企業內的眾多退休人員,知識水平、學歷結構和技能水平等較為接近,且長期在同一企業共同工作而具有更多共同語言。這為社區開辦老年大學提供了更多便利。
企業負擔退休人員養老問題是計劃經濟時代特殊制度下的產物,早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客觀要求。因此,采取社會化管理模式既是社會理性發展和制度成熟的體現,也是從根本上實現企業退休人員養老規范化問題的正確手段。然而,實踐過程中一些地區陸續出現諸多問題,比如社區養老服務簡單化、表層化;只重視物質服務而缺乏精神服務等。但這并非是社會化模式本身存在制度性缺陷,而是由于從企業到社區的交接過渡不甚系統化所致。因此,新時期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不僅需要社區大幅優化管理制度,豐富管理形式并積極探索深度服務模式,也需要企業與社會加強交流互動,構建聯動機制并保持信息反饋,從而持續提升社會管理模式的服務水平。這不僅是新形勢下社會化養老體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舉措,也是通過對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模式幫助企業減負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