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麗 滕 騰 張昌軍
1.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章丘分局 山東 濟南 250200;2.山東初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 250014
3.濟南章丘東昌建筑裝飾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 250200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關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對生存環境提出了美好的要求,環境保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這個熱點,也成為當前信訪工作的焦點,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保護自身權益。信訪人要求解決的問題是自身環境權益被侵害,要求環保部門查處污染對象,維護其環境權益。如一住戶反映臨近建筑工地施工噪音大,影響其休息;信訪人反映企業噴漆味大;四周鄰舍反應樓下飯店油煙污染等。
2.討公道。信訪人認為部門在同一類事情的處理上不公平,給自己造成了損害,想通過信訪達到討回公道的目的。這類主要體現在污染糾紛賠償金額的確定、同一類企業綜合整治過程中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后,當事人覺得處理的不公平,心理不平衡,想通過信訪達到自己的解決目的。
3.攀比。在同樣的政策下,信訪人發現與自己相同類型的企業沒按照政策執行,從而向環保部門舉報,達到心理平衡。比如,在集中取締散亂污企業過程中,有的企業發現該關停的企業沒關停,偷偷干,受嫉妒心、經濟利益驅使,擔心別人偷干了會賺錢,自己吃了虧,于是打電話舉報該企業偷偷生產的行為,從而達到心理能平衡的目的。
4.個人利益。信訪人與某企業存在過利害沖突或有過節,或想通過信訪達到個人的某種利益,從而告發企業的行為。
5.維護社會公益。信訪人為環保熱心人士,對周圍的環境給予熱切關注,通過信訪表達出來對環境的關注。比如一市民經過某條河時,發現河道管網里流出黑水,打電話讓信訪人員去查看處理。這種情況大多為熱心人士、有公益心,對周圍環境污染問題關注,不存在某種利益關系,只是出于公益心、熱心的需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訪數量呈逐年上漲趨勢;人們關注的環境范圍越來越廣泛,由以前關注較多的企業廢水、企業廢氣、企業噪聲,進而關注到一般性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輻射、道路揚塵、餐飲業油煙、建筑施工揚塵、土壤污染等;信訪數量呈現一定變化規律,當上級集中督導檢查、環保部門集中整治階段時,環境問題反映數量增加;再者,由于部門管理職能交叉,在一些不涉及環保部門的環境問題時,由于當事人不明確,一看見污染問題,就以為是環保部門的職責,找不到合理的訴求渠道,直接將問題反饋到環保部門。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在實踐中建立對疑難復雜的環境糾紛問題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制度可以是多個職能部門、兩級以上政府相關部門協同行動的一種有效的工作處理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可積極會同工商、公安、交通、執法等部門對涉及的問題進行會商,群策群力。這項制度非常有利于整合各相關部門的合力,集中解決涉及多個部門的疑難復雜的環境糾紛問題。
2.環保法律法規宣傳到位,避免投訴渠道混淆。人們對涉及環境污染的問題,首先想到環保,這說明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人們對環境給予了充分關注,但是由于職能部門的交叉,有一些部門管理職責和權限需要進一步宣傳到位。比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有關規定,社會生活噪聲案例(室內裝修、高音喇叭、集會等)由公安機關監督管理;生活垃圾污染由環衛部門管理;露天焚燒秸稈、落葉、露天燒烤等由執法局管理。當有幾個執法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對某一環境事務出現交叉管理權時,勢必會出現職能混淆、老百姓不明白的狀況。因此,加強各職能部門有關環境職能方面的宣傳,叫老百姓知道各部門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職能,做到及時訴求。
3.樹立源頭控制的理念,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環境糾紛問題的產生。為了減少新的環境糾紛問題,樹立源頭控制的理念,從源頭抓起,變事后處理為事前處理,嚴把企業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審批工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通過建設項目公示制度,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增加公眾參與度,加大建設項目審批透明度。引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糾紛產生的因素。
4.加大對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堅決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全面清理整頓.積極發展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不斷提升企業污染治理水平。
5.探討建立環境信訪工作預警及查處機制。探討建立環境信訪動態管理機制。重點加大對農藥、化工、制革、有色金屬冶煉、焦化、電鍍等重污染行業的環境信訪糾紛多發區域的環境監管力度,深入工廠、附近居民、農戶了解掌握企業自始至終發展的動態、現狀、管理水平,及時建立企業污染隱患排查制度,并將隱患排查制度落到實處,及時掌握反映的環境問題動態,采取相應的合理措施,將反映的環境苗頭性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6.加大環境監察力度,提高超前防范意識。針對污染類型、污染種類、行業類別、污染特點,將環境保護工作重心前移,提高問題的預見性,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策略性,適時采取合理的監察方式,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把開展階段性監察和日常監察、重點污染源的排查與一般污染源監察結合起來,加強監督,提升污染治理技術水平,及時發現企業的違規行為,并及時糾正及查處。
7.提升自身能力,努力適應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是做好信訪工作的保障,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環境信訪工作,解決廣大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強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應急處理、公正調處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