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南繁種業管理局 海南 陵水黎族自治縣 572424
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全球預警重大害蟲之一,草地貪夜蛾的特征:頭部倒Y型紋、尾部呈正方形排列的四個大黑斑,特點:特別能飛、特別能吃、特別能生、寄主廣,能夠適應各種環境,極大程度上增加了草地貪夜蛾的防治難度,需要在今后作出進一步探索。因此,聯系實際分析草地貪夜蛾危害與防治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草地貪夜蛾又稱秋黏蟲,是鱗翅目夜蛾科的害蟲之一,最早是在2019年傳入我國云南境內,在當年的5月份,在信陽市發現了一定規模的草地貪夜蛾,為春玉米生長帶來較大影響。根據長期研究發現,草地貪夜蛾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特別能飛,這種害蟲的成蟲,每天晚上能夠飛行100km以上的距離,若是遇到風向、風速與其飛行方向相同,飛行能力會進一步提升,難以較好防控;第二,特別能吃,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植物的葉鞘、心葉、生長點、果穗等位置,低齡階段的貪夜蛾并不會消耗太多食物,而一旦進入到成蟲階段,對食物的需求量就會擴大至低齡時期的50倍,很多地區是在一夜之間糧食作物被大面積破壞以后,才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的存在,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第三,特別能生,通常情況下,草地貪夜蛾在11℃~30℃的溫度區間范圍內都可以生存在,在28℃以下的溫度環境內,30天就可以完成一個世代的繁殖,而低溫狀態下,一個世代則是需要60~90天左右,一只雌成蟲每次大概可以產出900~1000粒卵,繁殖能力極強,為其繁衍、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第四,寄主廣,草地貪夜蛾屬于雜食性害蟲,會對玉米、棉花、水稻、燕麥等超過80中以上的植物造成破壞,影響范圍十分廣泛;
這種害蟲本身就有著雜食性的特點,食用范圍十分廣泛,取食部位、危害程度與農作物的種類、生育期、幼蟲齡期(分為6個幼齡期)等都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以玉米農作物為例進行分析,1~3齡期的幼蟲,通常都會聚集在葉片背面、心葉叢啃食葉肉,造成半透明、薄膜狀的啃食痕跡,且幼蟲本身還具備一定的吐絲能力,可吐絲下垂,并在風的作用下,移動到周圍的其他玉米植株上繼續進行啃食破壞,危害逐漸增加;4~6齡期的幼蟲破壞力明顯增加,取食葉片以后,會形成不規則的長方形孔洞,嚴重時玉米葉片甚至會被啃食干凈,導致植株死亡。當玉米進入到抽穗期以后,幼蟲會將果穗當成主要食物,導致大部分果穗腐爛、籽粒不全,難以保證玉米產量與質量,進而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1]。
基于上述分析,草地貪夜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害蟲,為玉米健康生長帶來較大的阻礙,如何較好的進行綜合防治,成為農業部門、農戶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防治技術:
(一)生態調控與天敵保護利用技術。目前我國在農業種植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一方面是以大規模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而另一方面則是種植面積較小的農戶。對于不同規模的種植區域,可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3]。大規模合作者、家庭農場可以充分利用職務的多樣性,可與其他植物套種、輪作、改種等方式,吸引更多草地貪夜蛾的天敵,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的優勢,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營造生態阻截帶,防止草地貪夜蛾大規模擴散或進入到種植區域。種植面積較小的農戶,可以在種子選擇、田間管理等方面投入較大精力,可選擇一些抗病性能較強、質量較好的種子完成后播種,采用多種不同的農業措施,提高農作物自身的抗蟲、耐蟲性。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調整農作物播種期的方式,錯開貪夜蛾幼蟲期與玉米的苗期至抽雄吐絲期,避免為貪夜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與條件[2]。
(二)成蟲誘殺技術。通常情況下,草地貪夜蛾成蟲在白天會藏身于地面植物的殘值葉片中,或者是葉片基部的葉腋處,而后在夜間完成遷移、交配、產卵等,尤其是溫暖、潮濕夜晚,是草地貪夜蛾最為活躍的時期。因此,農戶、牧場可以充分利用成蟲夜晚趨光性的這一特點,以及對性信息索的趨進行種群誘測,從而達到消滅成蟲的目的。在成蟲發生期,可多使用光波誘控、如殺蟲燈。食源誘控兩種方式來進行誘殺,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幼蟲防治技術。由于高齡幼蟲會鉆入植物內部啃食作物,常規噴灑藥劑往往難以起到較好作用,因此若是想要較好的防治草地貪夜蛾,就必須要從又重拾起抓起,做好一系列的防治工作。第一,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利用草地貪夜蛾的自然天敵,或者是以人工的方式,釋放天敵或者使用生物農藥,如臺灣甲腹繭蜂、菜粉蝶盤絨繭蜂等,都是幼蟲的天敵,目前我國主要是利用赤眼蜂作為主要的防治手段,能夠起到較好作用,而在蟲卵孵化的初期階段,可以選擇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等,進行生物農藥噴灑,從而達到防治目的[3]。第二,應急防治,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方式方法,我國各個地區紛紛制定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為農業部門提供了更多用藥,以及一系列應急防治藥物,使得農戶、農場能夠在草地貪夜蛾蟲卵使其就進行高效的低毒殺菌工作,比如可以將氟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按照一定比例兌水,以噴霧的形式噴灑在農作物上,達到殺蟲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草地貪夜蛾本身具有較強的抗藥性,因此需要以保證農產品質量為核心,采用輪換、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殺蟲劑,來延緩害蟲抗藥性產生時間,提高藥物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草地貪夜蛾又稱秋黏蟲,屬于鱗翅目夜蛾科害蟲,有著特別能飛、特別能吃、特別能生、寄主廣等諸多特征,一旦爆發將會對農作物造成破壞性影響,必須要根據其自身特點,采取有效分防治技術加以有效控制。就目前我國病蟲害防治情況來看,主要可以采用生態調控與天敵保護利用技術、成蟲誘殺技術、幼蟲防治技術幾種方式來加以有效控制,避免草地貪夜蛾呈現出擴散趨勢,最大程度上扼殺害蟲,從而保證農業種植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