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檢察院辦公室 天津 300200
(一)新聞機關自身存在局限。一方面在傳統觀念中,新聞宣傳工作不是檢察機關的重點工作,導致宣傳意識淡薄、新聞素材匱乏,直接影響新聞宣傳成效;另一方面檢察機關的信息篩選和對外發布有著嚴格的審核簽批程序,導致新聞采編效率不高,與當前講究“短平快”的融媒體環境格格不入。
(二)新聞宣傳內容專業化。檢察宣傳專注法治新聞領域,擁有大量司法案例資源,但長久以來宣傳重點多為法律政策、規章制度、會議活動等內容,與大眾讀者的喜好有所偏差,新聞報道受眾面小,往往成為檢察系統“內部的狂歡”。
(三)新聞宣傳專業力量薄弱。當前正處于融媒體時代,各種宣傳資源、傳播手段不斷翻新,對新聞采編人員要求較高,需要既懂新聞策劃、傳播技術,又懂法律實務,但檢察機關尤其是基層檢察院有過新聞實踐經驗的宣傳干警并不多,同時受過法律和新聞兩種專業培訓的干警少之又少,作為“源頭活水”的業務部門檢察官忙于辦案而無暇撰寫宣傳稿件,導致稿件數量少、質量差。
(一)樹立檢察宣傳與檢察業務“一盤棋”思想。新聞宣傳“本”在檢察業務,四大檢察是新聞宣傳的“金礦”,業務做不好、抓不實,檢察新聞宣傳就是無本之木。因此,檢察新聞宣傳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一是業務部門要通過工作創新、狠抓辦案,把新聞宣傳的基礎做實、源頭做活。同時在辦案中要時刻注意挖掘有宣傳意義的業務工作,積累第一手素材。二是檢察官辦案思維與新聞宣傳思維存在差異,宣傳部門要深入辦案一線親自采寫新聞,搜集工作亮點,必要時可查看筆錄案卷等材料找尋信息點,再進一步提煉加工,用新鮮準確的新聞事實,講好檢察故事。
(二)加大檢察新聞宣傳報道策劃力度。一是在策劃重點上,要以檢察司法辦案理念為旗幟,圍繞公益訴訟、認罪認罰從寬、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民法典等重點檢察元素主動謀劃,同時全方位把握社會法治需求及輿論關注點,以百姓視角做好檢察新聞策劃。如疫情期間,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官方新媒體賬號適時策劃推出“天津檢察戰‘疫’進行時”欄目,圍繞檢察工作及社會熱點,發布權威政策及辦理的銷售假口罩、非法買賣野生動物等案件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二是在宣傳方式上,要注重用故事化、可視化的方式講辦案經驗、典型案例,特別要注意采用涵蓋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元素的傳播方式,提升報道的可讀性與影響力。如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檢察院新媒體工作室制作的“西檢法治小劇場”系列作品,以小品舞臺劇的視頻表達形式宣傳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典型案例,并邀請轄區居民參與劇本創作與視頻錄制,切實增強群眾法律意識。三是在語言表達上,要樸實親民、活潑嚴肅,避免法律術語過于專業使受眾產生閱讀困難。同時要基于案件事實進行宣傳,準確把握、反復核實案件細節,保證報道的真實準確性。
(三)構建內外聯動的新聞采編力量。一是檢察機關內部要加強銜接配合,優化統籌宣傳資源,每個業務部門安排1-2名聯絡員,與宣傳部門人員組成新聞采編團隊,共同提升宣傳實效。二是成立新媒體工作室,配備專用電腦及電子顯示屏等設備,安排新媒體專員負責工作室日常運營維護,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實現工作室規范化管理。三是借力外包公司,與互聯網媒體公司合作,形成檢察機關宣傳部門提供創意思路、開展策劃設計,外包公司負責編輯排版,制作包裝的運營模式,有效彌補檢察機關新媒體宣傳力量薄弱的短板。
(四)探索“請進來,走出去”的檢察新聞宣傳工作路徑。一是與媒體發展良好互動關系。嚴格實行新聞發布會制度,定期向新聞媒體公布檢察工作情況,同時在開展“服務民營經濟”、“弘揚憲法精神”等主題檢察開放日活動時,廣泛邀請傳統媒體記者或新媒體運營團隊走進檢察院參與宣傳報道,拓寬檢察工作監督渠道,消除“檢察”神秘感。二是與媒體建立培養實習機制。安排宣傳干警深入新聞機構特別是“中央廚房式”的融合型媒體進行交流學習,通過實踐性的新聞搜集、傳播等形式培養新聞敏感度,提高新聞宣傳技能。
最高人民檢察院張軍檢察長指出,要讓新時代檢察新聞宣傳成為檢察中心工作的“進軍號”。因此,檢察機關要樹立運用檢察信息服務業務工作的意識,不斷提升檢察新聞宣傳策劃水平,創建一批有亮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檢察新聞品牌,培養一支真正適應現實媒介生存環境的宣傳隊伍,用檢察新聞宣傳工作助力司法體制改革,助推法治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