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劉立利 梁凱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梁家煤礦堅持把辦好員工的關鍵小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持續加強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集中解決了一批職工最愁、最急、最難、最盼的事,助推黨史學習教育入心入腦。
“今年,我們為全礦所有下井員工在保證勞保足額發放的基礎上,又增發了兩套春秋款的工作服,并為全礦一線工人趕制了1734套夏季工裝,這樣一個‘普惠性’覆蓋全礦井下工人的服務舉措,既是提振干事精氣神兒的體現,也是確保‘我為員工群眾辦實事’活動落地的硬核措施……”該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同仁介紹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礦以解決與員工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問題為落腳點,瞄準員工“小需求”,確定工作“小目標”,做好服務“大文章”。從“生產輔助防疫安全送健康”“住宿員工送生活用品”到“基層單位送清涼到崗位”“職業查體送健康”……一項項接地氣的惠民行動,覆蓋民生熱點,真真切切地提升了員工的幸福指數。截至目前,梁家煤礦投入資金97萬余元,惠及員工達9135人次。
“孩子考上學本來挺高興,可是,我生病的治療費再加上學費,多虧了組織還想著我們,為我們減輕了不小的壓力……”說話間,困難職工于明華眼圈泛紅。當得知綜掘隊員工于明華身患尿毒癥,一周三次透析,兩個孩子又在今年同時考取學校的實際,醫藥費、學費成了這一家最大的憂愁。該礦工會迅速啟動了臨時救助通道,開展了“金秋助學”專項慰問活動,組織的關懷讓于明華一家有了生活的奔頭。
該礦著重在“用足政策”和“真情用心”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完善了員工互助互濟保險金救助機制,并依托于互助互濟基金會,將大病職工、特困職工、困難子女入學、節日走訪慰問等類別全部納入救助范疇,建立起全礦范圍內的困難職工初審檔案,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員工群眾服務的動力。
“現在,我們主副井的澡堂都在進行維護改造,女澡堂從零幾年投入使用至今,頂棚出現脫皮掉塊現象,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目前改造工作正在全力推進。”梁家煤礦工會兩堂一舍巡視組成員孫磊介紹說。“前期,我們圍繞員工吃住行明確了最期盼解決的九件實事,實行清單項目化管理,以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模式,讓員工都能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按照“兩堂一舍大巡視”活動要求,自4月份開始,該礦工會以“解決問題在基層、化解矛盾在現場”的原則,主動對接市場,通過采取“聽、看、查、問、測、評、改”等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巡視活動。為找準問題和不足,以走訪、問卷的形式,廣泛征集就餐員工對“兩堂一舍”管理、經營、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用問題清單對接民生民意。
截至9月7日,該礦“兩堂一舍”巡視組先后進行多種形式的專題巡視5次,發放調查問卷700份,巡視排查問題19條,征集意見建議7條,全部納入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