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銅鼓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廣西實踐”

2021-01-28 21:08:56李富強衛彥雄唐春松
社會科學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文化

李富強,衛彥雄,唐春松

(1.廣西民族大學 民族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6;2.廣西民族大學 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3.桂林博物館,廣西 桂林 541100)

銅鼓文化于春秋戰國時期起源于云南后,逐漸傳播至中國南方和東南亞的廣大地區,形成一個龐大的銅鼓文化圈①趙叢蒼:《銅鼓·銅鼓文化·銅鼓文化圈》,載《聲震神州》,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萬輔彬,韋丹芳:《試論銅鼓文化圈》,載《廣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01期,第109-115頁;彭長林:《銅鼓文化圈的演變過程》,載《廣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01期,第116-123頁。。但與所有的民族傳統文化一樣,進入近現代之后,銅鼓文化逐漸式微,僅存于中國南方和東南亞的一些少數民族當中。隨著民族文化自覺的興起,中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程度不同地開展了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行動。筆者通過考察比較,認為中國廣西的實踐效果顯著,引人注目。

一、廣西銅鼓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區域文化

廣西號稱“銅鼓之鄉”。其發現銅鼓的類型有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北流型、靈山型、西盟型、遵義型、麻江型八個類型,銅鼓種類之多,為全國乃至世界之最。廣西也是世界上發現銅鼓數量最多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廣西各級文物部門收集保存的銅鼓有700多面,占我國乃至東南亞諸地銅鼓總收藏量的50%以上。民間收藏銅鼓更多,在經歷了“大煉鋼鐵”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損失之后,河池尚有約1400面銅鼓傳世[1]。

廣西使用和鑄造銅鼓的歷史大概始于戰國時期。目前廣西出土最早的銅鼓是3面萬家壩型銅鼓:兩面為1993年在田東縣祥周鄉聯福村南哈坡戰國早期墓葬中[2];另一面是1994年在田東縣林逢鄉和同村大領坡出土的銅鼓,被命名為大嶺坡鼓。這3面萬家壩型銅鼓極有可能是從云南中部楚雄、彌渡等地的濮人傳來的,從萬家壩型銅鼓的鉛同位素比值結果分析,萬家壩型、早期石寨山型銅鼓的礦料來源絕大多數為滇中、滇西一帶。[3]說明當時廣西的西甌駱越人在與云南濮人的交流中,逐漸接受了銅鼓文化。在左江花山巖壁畫中有不少銅鼓圖案。據不完全統計,左江花山巖畫中,有能辨認的圓形圖像376個,數量僅次于人物圖像。有學者認為,這些圖像是銅鼓圖像[4]。

自《后漢書·馬援列傳》載:東漢初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交趾“得駱越銅鼓”后,史不絕書。銅鼓貫穿于廣西歷史過程,不僅商周至東漢時期的西甌駱越、東漢至三國時期的烏滸、三國至宋代的俚和僚,崇尚和使用銅鼓,壯、侗、仫佬、毛南等民族在宋、明時期逐漸從俚、僚中分化形成之后,亦繼承了其祖先的銅鼓文化,甚至是唐宋時期從中原輾轉進入廣西的苗瑤民族,也在與壯侗語民族的交往交流中,發展出了自己的銅鼓文化。

廣西古代銅鼓的鑄造技術非常精湛。從銅鼓的合金含量分析,銅、錫、鉛三種金屬的比例,非??茖W合理,說明當時的工匠對銅、錫、鉛三種金屬的性能和屬性已有了透徹的了解。

廣西古代銅鼓的造型和裝飾體現了高超的鑄造技藝和審美。據抽樣分析,壯族地區的銅鼓大部分完全符合黃金律的美學比值,其余不符者,超過或低于美學比值的幅度也比較小[5]。在這極富曲線和韻律美的銅鼓之上,裝飾的雕塑、畫像、刻紋等,題材廣泛多樣、構圖嚴謹、繁縟流暢、工整纖巧。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鼓面所飾太陽紋、暈線紋和幾何形紋表明,當時的工匠已掌握了高度準確的割圓技術及幾何運算方法;銅鼓的外形設計,極符聲音傳播科學和音律學原理[6]。因此,銅鼓不僅音量宏大,音色圓潤、雄渾,而且高低交錯、抑揚變幻,極富節奏感。

銅鼓文化的原始本質是稻作文化的組成部分或體現。廣西古代銅鼓本是壯侗語民族先民為了農業豐收,祭祀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一種宗教“法器”。花山崖壁畫所表現的是祭祀水神的場面,其中銅鼓的形象非常之多,顯然是一種重要的道具。溫庭筠《河瀆神詞》曰:“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7]”許渾《送客南歸》詩亦云:“瓦樣留??停~鼓賽江神。[7]”銅鼓之所以能為“法器”,是因為在壯侗語民族人們心目中,銅鼓與司管雨水的“雷王”及能預告雨水的青蛙有關。在廣西的壯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雷王曾立下規矩,家中的老人去世后,其尸首要被本族青年分食。對于這樣一道毫無情義可言的規矩,大家雖有滿腹怨言,但懾于雷王的淫威,都敢怒不敢言。后來有一個特別孝順的青年,在他母親去世后,實在不忍心自己的母親被分食,但又不敢違逆雷王立下的規矩,便心生一計,殺了一頭牛去假冒母親的尸首。雷王知道后雷霆大怒,派出自己的兒子青蛙去調查此事。這家人發現雷王的企圖后,設計將青蛙抓住,并審問青蛙,雷王怎么能有這么大的本事掌控人間的一切。青蛙說,因為他有銅鼓。這家人緊接著問青蛙,雷王的銅鼓有什么特征,青蛙回答,他的銅鼓鼓面上有4個青蛙。善良的這家人不忍為難青蛙,在知道答案后就釋放了青蛙。他們隨即趕造出一面銅鼓,并在鼓面上造了6個青蛙。雷王在青蛙回去向他匯報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便擂著銅鼓前來劈殺這戶人家。因早有準備,這家人也擂起自己的銅鼓與雷王對戰。因為這家人的銅鼓比雷王的銅鼓還多出兩只青蛙,很快便把雷王的銅鼓震敗了。從此以后,雷王再也不敢出來劈人了。而他之前立下的那道規矩也就從此被打破。所以,壯族同胞都將青蛙視為“銅鼓精”,在銅鼓上鑄造青蛙。誠如劉恂《嶺表錄異》云:“僖宗朝,鄭纟因鎮番禺日,有林藹者,為高州太守。有鄉野小兒,因牧牛,聞田中有蛤鳴,牧童遂捕之。蛤躍入一穴,遂掘之,深大,即蠻酋冢也。蛤乃無蹤。穴中得一銅鼓,其色翠綠,土蝕數處損闕,其上隱起,多鑄蛙鼉之狀,疑其鳴蛤,即鼓精也。[8]”

在紅水河流域的螞蟲另節中,銅鼓的使用貫穿始終。“螞蟲另”是當地方言對青蛙的稱呼。因而螞蟲另節又稱“蛙婆節”或“埋螞蟲另”。螞蟲另節每年舉行一次,時間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經歷時間長短則因地因年而異,有的3至5天,有的7至9天,有的整整一個月。螞蟲另節的活動大致要經過找螞蟲另、孝螞蟲另、葬螞蟲另的程序①周作秋:《壯族的螞蟲另節和〈螞蟲另歌〉》,《載民間文學》1986年第6期;盧孟生:《螞蟲另葬》,載廣西民族研究會秘書組編印《廣西民族研究通訊》第7期。。關于這個節日的由來,東蘭壯族民間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遠古人未開化之時,非常殘忍,人之將死,即會被后人殺來吃掉。時有一個青年名叫東林郎,因不忍坐視自己將死的母親被別人吃掉,便將奄奄一息的母親背到一棵空心樹里藏起來。母親死后,東林郎守在一旁為其守靈。此時,總在旁邊叫喚的青蛙,惹惱了悲痛中的他,一怒之下,東林郎將一盆開水向青蛙潑去,燙死了青蛙。這一下招來了大禍,天長時間不下雨,土地干旱,莊稼顆粒無收。人們不明所以,去討教于布洛陀。布洛陀告訴人們說,青蛙是天女,她媽是雷王。你們現在傷害了他的女兒青蛙,他自然十分惱怒,所以讓你們這里滴雨未下。東林郎自知理虧,便與其他村民一起,敲起銅鼓去田垌里尋找青蛙,并用花轎恭恭敬敬地將青蛙請回村中過年。全村所有男女老少都來陪伴青蛙,好菜好飯敬供青蛙。就這樣30天后,他們又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為死去的青蛙送葬。于是雷王原諒了東林郎,這里又是年年風調雨順,人畜安寧,五谷豐登。從此,人們敬奉青蛙的螞蟲另節也就沿襲了下來。

縱觀螞蟲另節的過程及其傳說,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螞蟲另節是壯族為祈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的祭祀活動。而在這個節日中,之所以自始至終有銅鼓伴隨,是因為“青蛙是天上雷公的兒子,青蛙節是為了祭祀青蛙、討好雷公才舉辦的。敲響銅鼓就是要讓雷公知道我們在祭祀青蛙。只有銅鼓的聲音才能傳到天庭,沒有銅鼓就不能舉辦青蛙節?!盵9]

由于歷史早期的宗教事務往往為部族首領掌握,銅鼓隨著歷史的演進而又被賦予了權力重器的性質和功能。這些在古籍中均有記載。如《隋書》卷31云:俚人“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于庭中,置酒以招同類。來者有豪富子女,則以金銀為大釵,執以扣鼓,競乃留遺主人,名為銅鼓釵。俗好相殺,多構仇怨,欲相攻則鳴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10]”《宋史》卷495亦曰:“其族鑄銅為大鼓,初成,懸庭中,置酒以召同類,爭以金銀為大釵叩鼓,去則以釵遺主人;相攻擊,鳴鼓以集眾,號有鼓者為‘都老’,眾推服之。[11]”所以,如果說中原以鼎為禮器,象征權力,南方則以銅鼓為禮器,象征權力和財富。因而可以說,銅鼓文化是迥異于中原文明的另一種文明的象征。

二、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廣西實踐”: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中國故事”

隨著現代化、全球化的深入,廣西銅鼓文化與所有的民族傳統文化一樣,也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逐漸式微。其主要表現:一是銅鼓的鑄造在清代以后就已經停止,傳統的鑄造技術隨之失傳;二是隨著一些傳統祭祀活動或節日的簡化或消失,以之為載體的銅鼓文化枯萎、消亡,包括敲奏銅鼓的技藝也隨之失傳。但廣西保護、傳承與發展銅鼓文化的實踐卻尚未從此開展。盡管由于西學東漸,我國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觀念于清末即有萌發,但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傳統文化成為落后的代名詞,因而在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上乏善可陳。

保護、傳承與發展銅鼓文化在廣西作為一種自覺的社會實踐,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才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以民族平等為基礎的民族團結政策,不僅在政治上保障了各族人民當家做主人的權利,而且以各種有效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規保障了各族人民平等、自主地發展各民族經濟、文化的權利。在此背景下,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成為自覺的社會實踐,廣西亦開啟了保護、傳承與發展銅鼓文化的探索。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現代化經濟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不可忽略,對包括銅鼓文化在內的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工作,被提上了重要議程。自21世紀我國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以來,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掀起高潮,廣西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實踐亦隨之開創了新的局面。2003年“,廣西紅水河流域銅鼓藝術”項目被國家文化部列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10個試點項目之一;2006年,“壯族銅鼓習俗”“壯族螞蟲另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國家文化部命名河池市東蘭縣為“中國民間(銅鼓)文化藝術之鄉”;2009年,“壯族銅鼓習俗”列為國家文化部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推薦項目;2010年,河池市“壯族銅鼓傳統鑄造技藝”被公布為第三批廣西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開展,保護、傳承和發展銅鼓文化的工作走向深入。

(一)銅鼓的收藏保管和展示。長期以來,有關部門非常重視銅鼓的收藏保管和展示。原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和現在廣西民族博物館,是自治區層面負責銅鼓收藏保管和展覽的業務機構,其中有固定的銅鼓文化專題展覽。2009年,廣西又立項建設銅鼓博物館,進一步加強銅鼓的收藏保管和展示工作。另外,在一些民間銅鼓較多的地區建立博物館。如2011年在東蘭縣建立了民間銅鼓收藏館。

(二)銅鼓的復制和仿制。古代銅鼓的鑄造技術到清代已經失傳,而民間傳世的銅鼓基本上都是麻江型,且經過千百年的不斷使用,如今已破損不堪。2000年,河池市文物站進行銅鼓抽樣調查:所調查的87面銅鼓中,完好無損的僅22面;嚴重破殘、已經完全不能使用的9面。2005年,河池市政協組織專家學者對該市傳世銅鼓情況進行調研后指出,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估計在50年后,該市1/3的民間銅鼓將完全損毀;100年內,2/3的民間銅鼓將完全損毀,世界“傳世銅鼓之鄉”的美名將不復存在。[12]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銅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如何讓銅鼓重現往日的光彩,也成了廣西文博考古界以及相關研究部門一直思索并期望解決的一個問題。其實早在198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就與北京鋼鐵學院冶金史研究室(今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進行了合作,對八大類型92面銅鼓取樣,并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對這些銅鼓的成分進行分析,這些分析數據都為日后銅鼓的復制和仿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其后,一些高校、博物館、科研院所等單位也紛紛就銅鼓的復制問題,展開了鑄造試驗,但效果均不理想。

真正的突破是在2003年由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上朝社區平治村板才屯農民韋啟初、韋啟叁兄弟實現的。韋啟初兄弟出生于鑄造世家,韋啟初兄弟從小耳濡目染,幾乎學到了父親的全部技術。1993年12月因一次偶然機會,韋氏兄弟萌發了復制古代銅鼓的念頭。在歷經多次失敗之后,終于在2003年取得了重大突破,鑄造出外觀幾乎一致的麻江型銅鼓。后韋氏兄弟與河池市文物管理站展開合作,在一年多時間里,鑄造出一百多面麻江型銅鼓。這些銅鼓經南丹、東蘭等地壯族、瑤族群眾一年多的使用,證實完全符合他們的要求。其后,韋氏兄弟在成功鑄造麻江型銅鼓的基礎上,又開始進行大型銅鼓的鑄造試驗。其鑄造技藝日臻成熟,并將自己的銅鼓鑄造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06年6月他們鑄造的銅鼓,被作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禮物,在北京舉辦“廣西文化舟”活動時贈送給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韋氏兄弟又成功鑄造了一個面徑6.68米,厚為2.8米,凈重近50噸的巨型銅鼓。該銅鼓由黃銅一次澆鑄成型,現安放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城的花竹帽廣場,創造了“世界最大銅鼓”吉尼斯世界紀錄。

(三)銅鼓文化的展示和傳習。針對銅鼓文化萎縮、失傳的危機,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如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東蘭國際銅鼓文化旅游節、壯族螞蟲另節等,引導恢復原生態民俗活動,加強壯族銅鼓文化的宣傳和展示。同時,建立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和銅鼓習俗傳習基地,如2010年6月廣西區文化廳正式批準設立自治區級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并于其中組織民間銅鼓表演隊對外開展民間銅鼓文化展演展示活動;在東蘭縣建立了廣西壯族銅鼓習俗傳習基地;在東蘭縣的周樂屯,南丹縣的蠻降、化橋、化圖屯建立了銅鼓藝術生態保護村和銅鼓藝術傳習班,推動銅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四)銅鼓文化的再生產。一是銅鼓工藝品的生產。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浙江、江西和廣西等一些樂器廠、工藝品制造廠均在做銅鼓工藝品的生產工作。東蘭縣的民間工藝師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探索,研制出的音樂銅鼓,既保留了傳統銅鼓的古雅神韻,又融進了現代的鑄造工藝,攻克了傳世銅鼓音域窄,音階不全的難題?,F在,東蘭縣成立了東蘭音樂銅鼓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東蘭音樂銅鼓研發和生產[13]。現在不少的工藝品商場都有銅鼓工藝品銷售。在浙江省義烏市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上,河池市選送的“壯鄉銅鼓系列產品”還榮獲銅獎。[14]二是在各種形象設計中,融入銅鼓的元素。如廣西民族文物苑銅鼓建筑設計、廣西民族博物館的設計、廣西圖書館的設計等,都已做了有益的嘗試。三是在繪畫、音樂、歌舞、戲劇等創作中,融入銅鼓文化的元素。這方面也已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很多知名作品都采用銅鼓文化的元素,以突出民族特色。

以上便是廣西在保護、傳承與發展銅鼓文化中的實踐探索,這些實踐探索是中國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實踐探索的一個縮影,是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生動的“中國故事”。

三、余論:從“廣西實踐”到“中國經驗”

放眼中國和東南亞,近現代以來,各國的銅鼓文化經歷了一樣的命運:逐漸式微。但面對相同的命運,各國有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行動,自然也有不同的效果。從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廣西實踐”這個“中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傳承發展民族文化“中國經驗”的核心:創造與創新。銅鼓在廣西乃至中國南方古代文明中既是一種法器、樂器,又是一種禮器。銅鼓文化不僅包括銅鼓的鑄造,而且包括銅鼓的使用技藝、禮俗,及借助銅鼓的使用所表達的觀念、價值和信仰等。因此,廣西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實踐,不僅包括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而且包括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一方面,要借助博物館,對銅鼓這種寶貴的民族文物做收藏和保管;另一方面,還要繼續深化已失傳的銅鼓鑄造技術的研究,恢復和發展銅鼓的鑄造工藝技術。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種文化,必須融入生活,成為一種活的文化,才能得到傳承與發展,否則只能待在博物館中,成為逝去的歷史文化,因而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將銅鼓文化的傳承、開發與現代文化相結合。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韋氏兄弟在復制銅鼓方面的突破,對于銅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這一意義重大的突破從根本上說來源于創新。他們把傳統工藝與現代鑄造的科學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不斷取得成功。其實,不僅物質層面的銅鼓文化保護傳承發展需要創新,非物質層面的銅鼓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因為時過境遷,現代境遇已與傳統銅鼓文化所孕生的境遇大不相同,銅鼓文化必須適應新時代,因而銅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必定是對傳統銅鼓文化進行改造、創新的過程。廣西銅鼓文化展示、傳習和銅鼓文化再生產的實踐即代表了這方面的探索。而經過這些探索,銅鼓文化得到了彰顯與弘揚,成了廣西的文化符號。

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廣西實踐”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其中蘊含的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中國經驗”,是引領新時代中國人提升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5]”不斷地從中國人民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努力構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從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廣西實踐”中提煉和升華出來的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中國經驗”,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而且對國際社會具有借鑒意義:不僅可資東南亞國家在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時借鑒,亦可資世界各國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中加以借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要求:“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15]”我們研究保護傳承發展銅鼓文化的“廣西實踐”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之一。為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我們仍需一如既往地、堅持不懈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世界奉獻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91伊人国产|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91丝袜乱伦|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网|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美女久久|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18p| 在线看AV天堂|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亚洲永久色|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 色综合网址|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91精品国产一区| 成人午夜久久|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情侣一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91系列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99成人在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久久伊人操|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