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蘭 郝建霞 田雪俠 蘇彩虹 許昕 田建霞 劉威威 陳曉香
(1.廊坊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河北 廊坊 065000;2.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放療及微創一區,山東 泰安 271000)
肺源性心臟病又稱“肺心病”,是由于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臟病,可導致右心室肥大,引發心力衰竭,根據該病起病緩慢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臨床上以慢性為主[1]。據調查顯示[2],我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占心臟病患者的38%~46%,因此對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治療是延緩病理性改變的關鍵。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是由76個氨基酸組成的血管活性肽,在心臟系統中呈高表達,具有促進心室肌合成、釋放的作用[3]。有研究顯示,多種心肌酶參與了肺源性心臟病的發展[4]。肌鈣蛋白是特異度及靈敏度較高的心肌損傷標志物,在心肌舒張及收縮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肌酸激酶同Ⅰ酶MB(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組織中,心肌組織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參與了心肌損傷的過程[5]。新活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內源多肽,可以拮抗心肌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內皮素、去甲腎上腺素,在改善心腎功能的作用較為突出[6]。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是一種新型呼吸治療方法,能改善患者缺氧癥狀,糾正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但關于該方法對患者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有待研究[7]。因此,本研究探討經鼻高流量吸氧聯合新活素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NT-proBNP、肌鈣蛋白、CKMB的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廊坊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n=53)和對照組(n=47)兩組。觀察組男38例,女15例,年齡55~79歲,平均(65.36±4.25)歲,體質量指數(24.82±2.18)kg/m2,心功能分級Ⅱ級29例,Ⅲ級24例;對照組男28例,女19例,年齡56~80歲,平均(65.41±4.24)歲,體質量指數(24.79±2.15)kg/m2,心功能分級Ⅱ級25例,Ⅲ級1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基層診療指南》[8],①有慢性咳嗽、呼吸系統基礎疾病史。②活動后呼吸困難、耐力下降。③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③影像輔助檢查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血流動力學穩定。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重癥有生命危險患者。②患有意識障礙、精神障礙者。③患者家屬放棄治療者。④未通過自主呼吸測試患者。⑤上呼吸道出血者。⑥自主呼吸完全喪失者。⑦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控制感染,暢通呼吸道,糾正缺氧及 CO2潴留,糾正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必要時使用利尿劑和/或正性肌力藥物;對照組給予新活素(規格:0.5 mg;生產廠家: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33)1.5 μg/kg 3~5 min內靜脈輸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采用呼吸濕化治療儀,氣體溫度37 ℃,濕度為50%,氧濃度為21%~100%,氧流量為35~60 L/min。
1.4 觀察指標 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1的速度進行離心,時間10 min,提取上層血清后,置于零下20 ℃的冷凍箱內存儲以備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試劑盒購于赫澎(上海)生物科技有公司)測定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水平;使用超聲心動圖測量左室射血分數、每分輸出量,記錄6分鐘步行距離;肺功能采用HI-101肺功能檢測儀測定TLC、FVC、FEV1/FVC水平。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與治療前比較,心肺功能改善2級,生活可以自理;有效:與治療前比較,心肺功能改善1級,能在床上活動;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10-2)]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患者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levels ofNT-proBNP,troponin and CKMB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左室射血分數、每分輸出量、6分鐘步行距離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左室射血分數、每分輸出量、6分鐘步行距離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兩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LC、FVC、FEV1/FVC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LC、FVC、FEV1/FVC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功能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肺源性心臟病多發生于老年人,且累及心血管系統,是一種發病率及死亡率高的一種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該病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據第4位,在全球人群中發病率約為10%,且還可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壓力[9]。故對肺源性心臟病進行及時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多以氧療、控制感染及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為主,缺乏理想的臨床用藥。新活素又稱重組人腦利鈉肽,是由人工合成的B 型利鈉肽,具有擴張血管,降低心臟前后負荷的作用,還能提高腎小球濾過率,促進鈉的排泄,同時在擴張血管降壓的同時不加快心率,但該藥物單獨用于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需聯合其他方法治療,提高臨床療效[10]。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是新型呼吸治療方法,該方法不需要建立人工氣道,通過鼻導管將高流量的氧氣經過濕化后持續提供給患者,可使患者免除插管的痛苦,目前已被廣泛運用臨床治療中[11-12]。有研究顯示,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較為理想的呼吸方式[13]。本研究結果提示,經鼻高流量吸氧聯合新活素治療可提高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原因可能是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是將一定氧濃度的空氧混合加溫加濕的氣體以高流量直接輸送給患者,用于改善患者氧合作用,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NT-proBNP是心肌細胞合成分泌的內源性多肽,主要反映心室壓力變化,是評價心衰的重要指標,其在肺動脈高壓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當發生肺心病時患者在缺氧、肺高壓等因素下引起右心室容量和壓力負荷的過重,出現右心功能不全,其水平升高說明右心室復合加重;肌鈣蛋白是組成肌鈣蛋白其中的一種亞基,只表達于心肌組織,在機體心肌受損時,心肌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肌鈣蛋白釋放入血,其水平升高[14-16]。國外研究[17]顯示,肺心病患者可引起多種心肌酶學改變。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組織中,肺心病患者因能力供應不足,細胞蛋白合成與分解失衡,導致細胞通透性增高,從而使CKBM釋放人血,造成血中酶活性增高[18-19]。本研究結果提示,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聯合新活素可改善患者的心肌損傷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新活素具有抑制交感神經,降低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心臟的毒性作用,從而延緩心肌重構;而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則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管收縮痙攣,降低肺動脈壓的作用,同時還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肺組織的缺血供氧,降低心肌耗氧量,兩種方法聯合治療,從而改善患者心肌損傷。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聯合治療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每分輸出量、6分鐘步行距離、TLC、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輔助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肺功能各指標。陳節等[20]研究也顯示,經鼻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可發揮類似持續正壓通氣的作用,產生一定的氣道內正壓,以高流量氣流沖洗氣道死腔,降低呼吸功耗,從而改善患者肺功能情況。
在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中應用經鼻高流量吸氧聯合新活素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NT-proBNP、肌鈣蛋白、CKMB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