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任重 ●本報記者 邵一佳 李雪

拜登總統入主白宮一周了,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尚未呈現出清晰的輪廓。然而,這并不能阻礙外界對于未來4年中美關系猜測和建議的熱情。畢竟,在經歷了中美關系呈自由落體狀下墜的特朗普執政的這4年后,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將何去何從,可能是美國新政府外交政策目前留給外界的最大懸念。近幾日陸續走馬上任的拜登政府新閣員,在參議院的任命聽證會上都免不了被共和黨鷹派議員逼問類似“對中國強硬,汝今能持否?”的問題,特朗普時代留給中美關系的負面遺產恐怕不宜低估。不過,另一方面,世界似乎也很難承擔中美關系繼續變壞的風險,呼吁拜登政府“管理與中國的關系”而不是把“挑戰中國”的難題塞給盟友的聲音越來越多。“中國不是單純的合作伙伴、競爭對手或挑戰者,而是三者合體”,美國布魯金斯學會25日發布的“正確處理中國挑戰”報告認為,中美將“被迫共存于雙方都不滿意的戰略競爭環境中”。
打電話的順序
美國國會參議院26日以78票贊成、22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批準前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出任國務卿。
據日本共同社27日消息,當天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與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舉行了首次電話會談。報道稱,兩人就為強化日美同盟和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而緊密合作達成共識。報道還稱,茂木敏充肯定拜登政府把釣魚島作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的姿態,布林肯表示“(美國)態度沒有變化”。這已經是拜登上任后美日官方互動中第三次提到釣魚島。上周,日美防長及另外兩位日美高官通話時均提及釣魚島。
同天,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也與布林肯通了電話,雙方就韓美關系、朝鮮半島問題等深入交換意見。韓聯社27日稱,這或暗示美國新政府將通過加強韓美日三邊合作應對朝核問題并落實印太戰略。
在布林肯打電話給日韓同事之前,媒體注意到,拜登就任后首先打電話的對象是加拿大總理和墨西哥總統,之后是美國的3個主要歐洲盟友——英法德,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緊隨其后,俄羅斯總統普京則是美國新總統正式聯系的第七位外國和國際組織領導人。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的兩個鄰國,利益非常密切,而且在特朗普任內后期,加墨與美關系不太融洽,所以拜登首先打給這兩個國家。而歐洲盟友是美國最核心的“朋友圈”,這符合拜登提出的修復和盟友關系的外交目標,有助于彌合跨大西洋國家之間在特朗普時期留下的裂痕。至于俄羅斯,有預測認為拜登可能會對俄羅斯采取比特朗普更加強硬的政策,但俄羅斯是個大國,上來先探一下口風,可能是有這樣的考慮。
談到拜登尚未打電話給亞洲國家領導人,信強認為,美國先安撫了歐洲盟友之后,才能更好地拉攏它們協同美國在亞太地區進行戰略合作。拜登給外國領導人打電話的順序反映了美國民主黨建制派在外交議程上的遠近有別、親疏有別,但并不意味著拜登政府“將不重視亞太和印太地區”。
剛剛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6日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雷諾茲通話。五角大樓的一份聲明說,兩位防長重申會支持以理念相同的方式應對“印太地區的安全挑戰”。
華盛頓反華氛圍依舊
1月26日,美國候任商務部長雷蒙多以視頻方式出席美國參議院的任命聽證會。她在提交給國會的證詞中表示,美國需要投資于制造業的創新和技術,并采取積極的貿易執法行動,“打擊中國和其他國家削弱美國制造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她還提到中方“違反競爭原則,向美國市場傾銷鋼鐵和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反駁雷蒙多稱,美方口口聲聲要追求公平競爭環境和公平貿易,但事實恰恰相反。他批評美國上屆政府大搞單邊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惡意挑起貿易戰,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各種借口和清單,不擇手段、毫無底線地打壓中國企業,以及脅迫其他國家放棄與中國企業合作。趙立堅說,希望美方吸取教訓、糾正錯誤,中方將繼續采取必要舉措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環球時報》記者26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現場看到,有若干位議員質詢美中經貿關系問題,但都是問如何與中國競爭,如何保衛美國經濟安全,沒人提及是否恢復美中經貿磋商。當著名反華參議員克魯茲問拜登政府的商務部將“如何與中國斗爭”時,雷蒙多稱,中國的行動“一直是反競爭,傷害美國工人和企業”,“因此無論是實體清單、關稅還是反補貼關稅,我都打算盡最大可能使用所有這些工具,為美國工人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拜登總統已經說過,我們在應對中國威脅時采取‘全政府措施,我將在這個團隊中發揮我的作用”。
克魯茲又質詢雷蒙多是否承諾將這些中國公司繼續留在實體清單上,雷蒙多答:“我會和你一起合作。”克魯茲更具體地逼問:“你能否承諾華為將繼續留在名單上?”雷蒙多沒有正面回應,而是說:“我承諾,我將審查政策,與你,與行業,與盟友磋商,對怎么做對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最有利做出評估。”
25日,一向持反華立場的共和黨議員羅姆尼、盧比奧、科頓和薩斯聯名致函新財長耶倫,敦促她在應對中國經貿議題上采取強硬立場。耶倫一周前表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與特朗普不同,她強調美國應該投資基礎設施和研發來加強自身經濟。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執政4年,加劇了美國整體的對華負面情緒。根據皮尤中心最新民調,超過70%的美國受訪者對中國持有負面印象。前特朗普政府官員不斷在公開場合敦促拜登團隊保持“對中國強硬”,大環境制約著拜登政府不敢輕易對華示好。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總體來看,在國內對華非常消極的氛圍鉗制下,美國官員近日各種對華表態普遍是小心翼翼的,并沒有特別的新意。在特朗普任期的4年里,美國兩黨對華強硬共識已經基本形成,即便拜登已經上臺,想要扭轉這種態勢的難度也很大,“更何況,他未必想去扭轉”。
美國“耐心”,中國也需“耐心”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晚以視頻方式出席達沃斯論壇發表的講話受到包括美國在內各國主流媒體的強烈關注。《華爾街日報》稱這是中國領導人“對拜登發出的隱晦警告”。美國CNBC網站26日稱,拜登上任不到一周之際,習近平以自信的語氣呼吁世界領導人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日本時報》27日評論稱,拜登的外交安全新班子里包括奧巴馬和希拉里的忠實擁護者,他們堪稱民主黨的“夢之隊”,他們熟悉游戲規則,但問題是,如果游戲改變了怎么辦?這些過去的華盛頓外交政策精英們,是否有能力應對一個蓬勃發展的中國?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26日稱,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最大挑戰將是管理與中國的關系。拜登政府需要找到一種與中國接觸的方式,以尋求從氣候變化到全球經濟治理等全球利益,避免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損害。國際社會需要推動中美在多邊環境下解決問題。就經濟和政治安全而言,中國對世界上許多國家來說都太重要了。拜登希望與其他國家一起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但是,除非美國找到不損害盟友利益的方式與中國接觸,并找到以合理條件給予盟友和伙伴與中國接觸的空間,否則美國可能會發現,“美國優先”將成為“美國孤軍作戰”。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過去幾天中美關系似乎沒有因為拜登新政府上臺呈現緩和的跡象。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多次不點名嚴批美國的作為及多項美國對華政策,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25日則強調,中國領導人的呼吁不會改變拜登政府的戰略方法,稱拜登希望以“耐心”處理與中國的關系。
袁征對《環球時報》表示,關于白宮新聞發言人提到的“耐心”可能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說拜登目前首要關注點是美國國內事務,像抗疫、經濟復蘇等,對華關系的處理還沒排上號。第二層含義,暗示在對華關系問題上,拜登政府不急于馬上亮出明顯的姿態。他希望先跟盟友伙伴溝通,達成默契之后再來處理。第三層含義則是考慮到中美之間有諸多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慢慢溝通、接觸,需要耐心。
袁征說,針對上述情況,中國肯定也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國內的抗疫和經濟搞好。另外考慮到拜登政府面臨的處境,我們在處理對美關系上,也同樣要有“耐心”。▲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任重 ●本報記者 邵一佳 李雪
拜登總統入主白宮一周了,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尚未呈現出清晰的輪廓。然而,這并不能阻礙外界對于未來4年中美關系猜測和建議的熱情。畢竟,在經歷了中美關系呈自由落體狀下墜的特朗普執政的這4年后,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將何去何從,可能是美國新政府外交政策目前留給外界的最大懸念。近幾日陸續走馬上任的拜登政府新閣員,在參議院的任命聽證會上都免不了被共和黨鷹派議員逼問類似“對中國強硬,汝今能持否?”的問題,特朗普時代留給中美關系的負面遺產恐怕不宜低估。不過,另一方面,世界似乎也很難承擔中美關系繼續變壞的風險,呼吁拜登政府“管理與中國的關系”而不是把“挑戰中國”的難題塞給盟友的聲音越來越多。“中國不是單純的合作伙伴、競爭對手或挑戰者,而是三者合體”,美國布魯金斯學會25日發布的“正確處理中國挑戰”報告認為,中美將“被迫共存于雙方都不滿意的戰略競爭環境中”。
打電話的順序
美國國會參議院26日以78票贊成、22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批準前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出任國務卿。
據日本共同社27日消息,當天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與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舉行了首次電話會談。報道稱,兩人就為強化日美同盟和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而緊密合作達成共識。報道還稱,茂木敏充肯定拜登政府把釣魚島作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的姿態,布林肯表示“(美國)態度沒有變化”。這已經是拜登上任后美日官方互動中第三次提到釣魚島。上周,日美防長及另外兩位日美高官通話時均提及釣魚島。
同天,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也與布林肯通了電話,雙方就韓美關系、朝鮮半島問題等深入交換意見。韓聯社27日稱,這或暗示美國新政府將通過加強韓美日三邊合作應對朝核問題并落實印太戰略。
在布林肯打電話給日韓同事之前,媒體注意到,拜登就任后首先打電話的對象是加拿大總理和墨西哥總統,之后是美國的3個主要歐洲盟友——英法德,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緊隨其后,俄羅斯總統普京則是美國新總統正式聯系的第七位外國和國際組織領導人。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的兩個鄰國,利益非常密切,而且在特朗普任內后期,加墨與美關系不太融洽,所以拜登首先打給這兩個國家。而歐洲盟友是美國最核心的“朋友圈”,這符合拜登提出的修復和盟友關系的外交目標,有助于彌合跨大西洋國家之間在特朗普時期留下的裂痕。至于俄羅斯,有預測認為拜登可能會對俄羅斯采取比特朗普更加強硬的政策,但俄羅斯是個大國,上來先探一下口風,可能是有這樣的考慮。
談到拜登尚未打電話給亞洲國家領導人,信強認為,美國先安撫了歐洲盟友之后,才能更好地拉攏它們協同美國在亞太地區進行戰略合作。拜登給外國領導人打電話的順序反映了美國民主黨建制派在外交議程上的遠近有別、親疏有別,但并不意味著拜登政府“將不重視亞太和印太地區”。
剛剛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6日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雷諾茲通話。五角大樓的一份聲明說,兩位防長重申會支持以理念相同的方式應對“印太地區的安全挑戰”。
華盛頓反華氛圍依舊
1月26日,美國候任商務部長雷蒙多以視頻方式出席美國參議院的任命聽證會。她在提交給國會的證詞中表示,美國需要投資于制造業的創新和技術,并采取積極的貿易執法行動,“打擊中國和其他國家削弱美國制造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她還提到中方“違反競爭原則,向美國市場傾銷鋼鐵和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反駁雷蒙多稱,美方口口聲聲要追求公平競爭環境和公平貿易,但事實恰恰相反。他批評美國上屆政府大搞單邊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惡意挑起貿易戰,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各種借口和清單,不擇手段、毫無底線地打壓中國企業,以及脅迫其他國家放棄與中國企業合作。趙立堅說,希望美方吸取教訓、糾正錯誤,中方將繼續采取必要舉措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環球時報》記者26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現場看到,有若干位議員質詢美中經貿關系問題,但都是問如何與中國競爭,如何保衛美國經濟安全,沒人提及是否恢復美中經貿磋商。當著名反華參議員克魯茲問拜登政府的商務部將“如何與中國斗爭”時,雷蒙多稱,中國的行動“一直是反競爭,傷害美國工人和企業”,“因此無論是實體清單、關稅還是反補貼關稅,我都打算盡最大可能使用所有這些工具,為美國工人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拜登總統已經說過,我們在應對中國威脅時采取‘全政府措施,我將在這個團隊中發揮我的作用”。
克魯茲又質詢雷蒙多是否承諾將這些中國公司繼續留在實體清單上,雷蒙多答:“我會和你一起合作。”克魯茲更具體地逼問:“你能否承諾華為將繼續留在名單上?”雷蒙多沒有正面回應,而是說:“我承諾,我將審查政策,與你,與行業,與盟友磋商,對怎么做對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最有利做出評估。”
25日,一向持反華立場的共和黨議員羅姆尼、盧比奧、科頓和薩斯聯名致函新財長耶倫,敦促她在應對中國經貿議題上采取強硬立場。耶倫一周前表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與特朗普不同,她強調美國應該投資基礎設施和研發來加強自身經濟。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執政4年,加劇了美國整體的對華負面情緒。根據皮尤中心最新民調,超過70%的美國受訪者對中國持有負面印象。前特朗普政府官員不斷在公開場合敦促拜登團隊保持“對中國強硬”,大環境制約著拜登政府不敢輕易對華示好。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總體來看,在國內對華非常消極的氛圍鉗制下,美國官員近日各種對華表態普遍是小心翼翼的,并沒有特別的新意。在特朗普任期的4年里,美國兩黨對華強硬共識已經基本形成,即便拜登已經上臺,想要扭轉這種態勢的難度也很大,“更何況,他未必想去扭轉”。
美國“耐心”,中國也需“耐心”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晚以視頻方式出席達沃斯論壇發表的講話受到包括美國在內各國主流媒體的強烈關注。《華爾街日報》稱這是中國領導人“對拜登發出的隱晦警告”。美國CNBC網站26日稱,拜登上任不到一周之際,習近平以自信的語氣呼吁世界領導人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日本時報》27日評論稱,拜登的外交安全新班子里包括奧巴馬和希拉里的忠實擁護者,他們堪稱民主黨的“夢之隊”,他們熟悉游戲規則,但問題是,如果游戲改變了怎么辦?這些過去的華盛頓外交政策精英們,是否有能力應對一個蓬勃發展的中國?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26日稱,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最大挑戰將是管理與中國的關系。拜登政府需要找到一種與中國接觸的方式,以尋求從氣候變化到全球經濟治理等全球利益,避免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損害。國際社會需要推動中美在多邊環境下解決問題。就經濟和政治安全而言,中國對世界上許多國家來說都太重要了。拜登希望與其他國家一起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但是,除非美國找到不損害盟友利益的方式與中國接觸,并找到以合理條件給予盟友和伙伴與中國接觸的空間,否則美國可能會發現,“美國優先”將成為“美國孤軍作戰”。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過去幾天中美關系似乎沒有因為拜登新政府上臺呈現緩和的跡象。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多次不點名嚴批美國的作為及多項美國對華政策,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25日則強調,中國領導人的呼吁不會改變拜登政府的戰略方法,稱拜登希望以“耐心”處理與中國的關系。
袁征對《環球時報》表示,關于白宮新聞發言人提到的“耐心”可能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說拜登目前首要關注點是美國國內事務,像抗疫、經濟復蘇等,對華關系的處理還沒排上號。第二層含義,暗示在對華關系問題上,拜登政府不急于馬上亮出明顯的姿態。他希望先跟盟友伙伴溝通,達成默契之后再來處理。第三層含義則是考慮到中美之間有諸多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慢慢溝通、接觸,需要耐心。
袁征說,針對上述情況,中國肯定也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國內的抗疫和經濟搞好。另外考慮到拜登政府面臨的處境,我們在處理對美關系上,也同樣要有“耐心”。▲
環球時報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