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總體看來,疫苗的部署、免疫力的產生,將決定2021年乃至更久遠未來世界的樣子。 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2021年1月12日,美國紐約,民眾在新冠疫苗接種中心外排長隊等待接種。視覺中國 ?圖
★世衛組織和相關組織還在監測新冠變異病毒,“從目前了解到的數據,病毒的傳播性增強,但致病性沒有增強”。傳播性更強意味著感染者和住院人數增加,若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死亡率也會隨之提升。
“病毒正在利用我們的‘抗疫疲勞,疫苗就像隧道盡頭的一束光,它是抗疫旅程中一個巨大的進步,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人們繼續不佩戴口罩、高密度聚集,疫苗也不起作用。”世衛組織如是回復南方周末記者。
“全球新冠疫情確診人數會突破一億嗎?”7個月前,2020年6月20日,有網友這樣在國內問答社區知乎上提問。彼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尚未突破千萬關口,但日均新增確診保持在10萬例以上的“高位”。
北京時間2021年1月27日凌晨,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億,死亡人數超過215萬。這意味著全球75億人,每70-80人中就有至少一個感染過新冠肺炎。考慮到統計口徑、統計誤差和未充分檢測,全球疫情的實際情況可能更加糟糕。
放眼人類瘟疫史,新冠肺炎的傳播和致命程度也位列前茅。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最終感染約5億人,相當于當時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共造成全球約五千萬人死亡。而中世紀流行的黑死病,曾造成歐洲數百萬人死亡。
盡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流行病學周報》,自2020年12月下旬以來,全球每周新增確診病例增速呈放緩之勢,但當南方周末記者詢問世衛組織,這是否表明新冠疫苗已經發揮作用之時,世衛組織新聞發言人在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中表示,“現在那么樂觀還為時過早,目前疫苗的接種數量對各國的疫情走勢沒有影響。”
全球多國相繼報告發現變異病毒,加上北半球凜冬已至,全球疫情的“春天”似乎仍遙遙無期。
“我們將進入新冠疫情的第二個年頭,考慮到傳播動態和我們看到的一些問題,情況可能會更加艱難。”世衛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瑞安(Mike Rya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單周確診仍維持高位
“數字可能會使人麻木,但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人,一個故事。”1月25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在新聞發布會上,重復了一年前的表述。
從時間維度看,全球累計病例數呈加速增長趨勢——從疫情開始到1000萬用時超半年,從9000萬到1億僅用時16天。
截至目前,全球每周新增確診病例仍維持在400萬-500萬人的高位。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德國是確診人數排名前十的國家。
當地時間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上,往年人山人海的民眾變成20萬面旗幟,紀念新冠病逝的亡靈。這一天,適逢美國首例新冠確診一周年。一年中,40萬美國人被新冠奪去了生命,超過二戰期間美國陣亡人數。
“一億病例是新冠大流行中一個嚴峻節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院教授斯蒂芬妮·斯特拉思迪(Steffanie Strathdee)表示,這一節點警示所有國家必須共同抗疫,“我們的強壯程度取決于最薄弱的環節”。
放眼全球,疫情已經談不上“震中”,無論是人口稠密的發達地區,還是地廣人稀的偏遠地帶,從熱帶的太平洋島嶼,到寒冷的南極考察站,新冠病毒已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
在南美,“地球上最盛大的表演”——里約狂歡節,不得不取消或推遲了。巴西受疫情重擊,在面積最大的亞馬孫州,一些醫院的氧氣儲備已經用光,由于沒有空余重癥監護床位,醫院不得不把病人空運至其他州。
2020年3月,意大利城市貝爾加莫曾深陷疫情漩渦,報紙訃告從1頁半擴增到十余頁,每一聲喪鐘,都敲在生者心頭。作為歐洲疫情早期的“震中”,意大利曾實施全境封鎖直至疫情緩和。但自2020年10月以來,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這個亞平寧半島上的國家又遭第二波疫情壓境,不得不重返封鎖。
“我們真的做了我們能做的一切,將生命損失降到最低。”在英國成為新冠病亡突破10萬例的首個歐洲國家后,首相約翰遜在1月26日如是表示,“我對逝去的每一條生命深表歉意。”
僅僅三周之前,愛爾蘭還是全歐洲防疫最穩健的國家之一,2021年開年之后,感染人數卻直線飆升,成為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國家。“我們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問題的嚴重性了。”愛爾蘭衛生服務執行局首席執行官保羅·里德感嘆,在近期抽檢的病毒樣本中,高達45%的部分為變異病毒,而這一比率在兩周前僅為9%。
面對變異病毒,疫苗還有效嗎?
經過一年的傳播,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目前全球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變異毒株,分別來自英國、南非和巴西。根據世衛組織的消息,截至1月20日,分別有6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出現英國變異毒株,23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南非變異毒株。這讓全球抗疫難上加難。
當地時間1月2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僅傳播速度更快,還可能導致更高的死亡率。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表示,變異病毒擴散是英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我們和相關組織還在監測,從目前了解到的數據,病毒的傳播性增強,但致病性沒有增強。”世衛組織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稱。傳播性更強意味著感染者和住院人數增加,如果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死亡率也會隨之提升。
世衛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瑞安將變異病毒比作”足球比賽下半場的換人”,“這會給病毒一些新能量,一些新動力,這增加了我們面臨的挑戰。”
疫苗還有沒有用,成為公眾關心的話題,這也決定著全球疫情防控局勢的走向。
1月25日,Moderna公司在學術論文發布平臺BioRxiv上傳的數據顯示,其mRNA疫苗對英國突變株的保護力效果幾乎無變化,對南非突變株的防護能力有所降低,但依然具有保護力。
“疫苗完全失效的可能性很小。”華裔病毒學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作為一種RNA病毒,突變是新冠病毒的一種天性。他強調,對新冠病毒的長期監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1月20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副總裁張云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近期在英國、日本和尼日利亞流行的毒株國藥是否有較好的交叉中和作用,檢測工作還在進行中。
輝瑞和Moderna公司近期都表示,即便現有疫苗失效,針對新的毒株,重新研發一款疫苗“最多不超過6周”。在陸蒙吉看來,這正是mRNA疫苗的優勢所在——如果發生病毒變異,只要把mRNA中幾個突變的地方換掉就行,其他工藝和流程不變,就能實現快速更新。而滅活疫苗繞不開細胞培養這一環節,拉長了疫苗研發周期。因此,如果不得不重新研發疫苗,“mRNA疫苗的速度更快”。
“輝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有無作用,最好的樣本是以色列,幾個月后見分曉。”病毒學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院教授金冬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當護士為66歲的貝拉·比阿特麗斯·布雷謝爾(Baila Beatrice Brecher)注射新冠疫苗時,她哭了起來。“小瓶里裝著一年的情感和希望。”她告訴《耶路撒冷郵報》。布雷謝爾是以色列接種新冠疫苗群體的一員。這個930萬人口的國家,截至1月20日已有227萬人接種了疫苗,其中55萬人完成兩針接種,接種率接近25%,領跑全球。
“若繼續不戴口罩、高密度聚集,疫苗也不起作用”
總體看來,疫苗的部署、免疫力的產生,將決定2021年乃至更久遠未來世界的樣子。
目前全球已有51個國家啟動疫苗接種,中美兩國接種數量最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月23日,美國接種超過2000萬劑,占人口的6.7%,均為mRNA疫苗。中國接種超過1500萬劑,占人口的1.07%,均為滅活疫苗。
在美國,脫落許久的鏈條終于開始慢慢上扣了。“百日內,美國要完成1億劑疫苗接種。”就任美國總統次日,拜登重申這一承諾。美國當地時間1月26日,拜登宣布美國政府向輝瑞和Moderna額外購買2億劑新冠疫苗,從下周開始,將每周發放860萬劑疫苗的計劃上調到1000萬劑,在2021年夏末初秋前為3億美國人接種。
陸蒙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德國等歐盟國家的接種大幅落后,主要瓶頸是疫苗供應數量不足,“但歐盟的疫苗接種已經有了清晰的線路圖,主動權仍掌握在我們手里。”陸蒙吉介紹,德國計劃在2月中旬前完成境內3萬多家老人院的接種,5月初所有高危人群接種完畢,預計9月初達到群體免疫的水平。
歐盟委員會于1月19日發布一份建議文件,力爭在2021年夏季完成70%成年人的接種。繼輝瑞和Moderna之后,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有望成為歐盟第三種獲批疫苗。“我認為等到3月底,供應將會跟上。”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garitis Schinas表示。
盡管有疫苗,但世衛組織對2021年疫情走勢的判斷并不樂觀。“病毒正在利用我們的‘抗疫疲勞,疫苗就像隧道盡頭的一束光,它是抗疫旅程中一個巨大的進步,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人們繼續不佩戴口罩、高密度聚集,疫苗也不起作用。”世衛組織在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