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被義務教育‘遺漏的村落”
2021年1月21日《南方周末》頭版
無論富與窮、貴與賤、智與愚、孝與逆、善與惡……都可以進行教育,都應該接受教育。“有教無類”,先賢孔子的理想教育與教育理想;“有教無類”,既是緣由,又是結果,數(shù)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孜孜以求。因為人類、社會、個人發(fā)展進步的實踐與實例都證明,教育是消除(縮小)差異、激發(fā)潛能、走向文明的堅實“路徑”與有效“捷徑”。
來自17個縣、316戶,因向往美好生活而在過去37年間陸續(xù)“自主搬遷”而成的一個村落,因“難落戶”與處于管理盲區(qū),致使學生“遺漏”而享受不到應有的義務教育。或許僅是個案,抑或是極少數(shù)存在,但也說明“有教無類”之路仍漫長,需要依靠政府公共服務的延伸與覆蓋。
江蘇無錫?盛小偉?市場監(jiān)管局調(diào)研員
(欄目主持: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