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慧 長春現代商務職業技術學校 邵二臣 長春九臺區卡倫中心小學
教育作為全社會的一個重要領域,越來越多的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如火如荼的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傳統教學的講授相對于借助于科技手段的信息化教學顯得有些單調枯燥,現代的多媒體教學聲像并茂、視聽結合,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信息化教學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目前,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達到這個目標,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探索的方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計算機,多媒體走入了老師學生的視野,網絡環境、電子白板等軟硬件已基本普及到每一所學校,進入了傳統教學課堂。
多媒體的使用為課堂教學帶來重大變化。圖文并茂的導入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課的導入可以說就像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展示生動的圖像、優美的音樂、好玩的動畫,可以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資源的配置、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安排怎樣的教學結構以及信息反饋等多個教學環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導入,運用信息化多媒體手段,創設好的課程開始,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們的求知欲,就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信息化技術使得教師的教學設計得以充實、合理,給教師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導入新課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以音樂、圖片、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去理解。如在道德與法律的《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一課中,可以一曲《愛的奉獻》導入新課,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立刻吸引了學生,引起了繼續探究的興趣。進入新課講授時,配合課程內容可以制作幻燈片,配以圖片文字,突出重點難點及案例分析,適當加入視頻音頻資料,以直觀的形象使學生準確的接收信息,投入到新知識的體驗學習中。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不再像過去只靠口述講授、平面黑板來講解學習內容,而是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支持教學,可以通過文字稿本、圖片文件、影音文件、動畫、媒體鏈接等方式靈活多變、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如講道德與法律的《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一課時,播放視頻四川藏族自治縣的投遞員王順友同志20年跋涉53萬里,一人一馬,一條路,從沒延誤一個班期,從沒丟失過一份郵件,投遞準確率達到100%。學生們通過短片從王順友同志的身上,看到了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的工作態度和奉獻社會的職業精神,如果只是單純靠講述這一段事跡,學生們可能不能如此深刻的認識到服務和奉獻的真諦。學生通過對多種感官的刺激以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促進學生從表象水平、動作水平感知知識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擴展思維、拓展視野。利用不同多媒體的表現形式,適時多次呈現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加強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特別是其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信息化教學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一段視頻,一段音樂,或是幾張圖片,導入新課,第一時間就吸引到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教學中老師單純的靠黑板和教材來傳授知識,學生則處于被動,依賴性的接受新知識。而通過多媒體和白板的加入,使老師的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學生更愿意跟著老師的節奏一步一步的探索下去。學習本身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單憑興趣沒辦法長久的支撐學生堅持下去。那么就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圖像處理項目式教程中,講到《老照片處理》內容時,學生們人手一臺電腦,跟隨老師的步驟從素材到濾鏡再到圖像調整,一步一步和老師同步操作,很快一幅修改成功的圖片就完成了,學生們很有成就感,也激發了下一步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懂、學會、會學,體會到成功的美好,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學習內容變難為易、促進理解,大大激發了學生熱愛學習,積極學習的積極性。很多學校配備了電子學習包或是信息化教室,每個學生人手一臺電腦,可以和老師同步練習并上傳答題過程和圖片,還可以在教育云平臺保存自己的學習成果。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進入搜索引擎搜索,獨立找到問題的答案,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所以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而是點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從被動學生變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信息化教學的今天,教師的角色由從前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引路人,網絡和計算機的發達,學生們可以在互聯網的里接收全世界的文化和知識,老師不會的學生可能早就會了,所以教師的角色已發生了轉變,網絡世界紛繁復雜,不僅負責為學生答疑解惑,還要對學生的網絡學習起到領航的作用,規避網絡危險,正確運用網絡,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下學習成長。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計算機知識,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還要熟練使用多種軟件。不斷的學習研究‘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全面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有效運用不單是對于教師有要求,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考慮,更在于對學情的把握,對學生認知心理、成長規律的尊重。所以,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從把握學生學情角度出發,正確地理解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學科教學。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課堂的積極有效,這對于教師也提出巨大的挑戰。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獲得新的教學輔助技術。同時,教師要貼近學生的認知心理,尊重他們的生活態度,以孩子般的純真心發現并欣賞學生對生活的一切,并感知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能根據學生所處階段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好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總之,把現代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傳統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增強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