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雪松
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阿壩州南坪林業局經歷了林區開發建設與保護53個春夏秋冬;半個世紀星移斗轉,光陰荏苒,經過數代南林人的艱苦創業和數十年的頑強拚搏,它由原來落后單純木材生產的森林經營企業變成育苗、造林、森林防火、森林資源綜合培育,公益林建設、康養、旅游、產業發展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創造了無窮的社會效益,并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林產品,營造了上百萬畝郁郁蔥蔥、一望無垠人工林,受到社會的普遍贊譽,成長為一個值得信賴的林業生態單位,成為林業生態建設的排頭兵。
阿壩州南坪林業局始建于1966年,系林業部部屬企業,1969年下放四川省,1981年下放阿壩州。上世紀60、70年代該局的4000余名職工分別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開啟了企業創業史,更是吹響了川西建設的號角。建局初期走路靠步行,辦公睡覺住茅屋,白手起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當時國家以建設為中心,大量需要林產品支援國家,先輩們就夜以繼日伐木生產大量的原木(在砍樹的同時,也更新造林,恢復森林植被,實現森林資源的有序利用),源源不斷的運出大山,支援了國家建設,同時這顆鑲嵌在九寨溝縣這塊大地的璀璨明珠,正以前所未有的光彩展現在世人面前。從創業到發展、從蹣跚到成熟,53年風雨歷程,53年勤勉拼搏,鑄就了南林人在阿壩林業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局機關職工在高半山義務植樹造林


職工在苗圃起苗

職工在荒山造林
在國家建設需要木材時,為國家提供商品材近300萬立方米,上交利稅(費)2億多元;修建林區公路490公里,為當地社會及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了支持九寨溝旅游事業,地處九寨溝縣的南坪林業局將投資313萬元在九寨溝內修建52公里的公路、4717平方米的房屋、裝機46千瓦的水電站,以及143436立方米木材產品等無償移交九寨溝自然保護區。1980年和1982年,哲澤(124)林場、日則(126)林場分別遷出九寨溝,荷葉林場停建。這片風景區被移交給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隨后,林業工人們全部撤出,繼續守護著景區外圍更大面積的山林,九寨溝森林旅游資源開始得到切實保護和恢復。如今,九寨溝成了中國最熱門的旅游勝地和最“吸金”景區之一,成了外來創業者、無數商人和當地居民的淘金地,但林業工人們依舊領著較低的工資,義無反顧地守護著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建局以來,南坪林業局先后被國家林業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省林業廳及阿壩州人民政府等分別授予全國封山育林先進單位、四川省林業建設先進集體、四川省天然林保護先進單位、天保工程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53年來,南林局積極落實惠民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扎扎實實打造民生工程,從創建職工滿意的和諧企業到切實提高職工的幸福指數,最大限度地將改革發展成果惠及職工群眾。建局初期,由于受國家投資不到位和“先生產后生活”的指導思想影響,從機關到各林場形成了大量的“簡易房”、“板夾泥”等棚戶區,歷經幾十年風雨,職工住房常出現“室外下雨室內掉淚”、“用水到河邊挑,解便到公廁”的情況。企業房子破、生活條件差是林區的真實寫照。
2008年、2009年國家先后出臺了災后重建和林區棚戶區改造的政策,如春風一般給林區職工帶來了溫暖和希望。企業領導班子搶前抓早,第一時間制定出了災后重建和棚戶區改造方案,通過艱辛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完成了5萬余平方米的災后重建和棚戶區改造任務及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實現局機關住宅樓房化,林場住宅磚瓦化,數百戶林區人告別了四十多年的蝸居,住進現代化的新樓。機關職工辦公、全局職工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住房面積由以前的人均不足15平方米,達到現在的人均近30平方米;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職工年均收入大幅度增加,2019年人均年收入力爭達到7.7萬元;企業為職工生日送禮品等件件好事實事的落實,讓職工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在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需要生態文明作支撐的今天,南林人全力以赴履行了建設川西北生態阿壩的神圣職責。實施天保工程以來,該局共完成人工造林21.1萬畝,封山育林66.3萬畝,中、幼齡林林撫育13.2萬畝,省級防沙治沙0.475萬畝,藏區沙化土地治理4.5萬畝,對287.3萬畝森林資源實行了常年有效保護,森林防火實現了連續32年無較大以上森林火災,森林覆被率已由工程實施前的62.81%提高到現在的67.53%,,森林蓄積量、生長量均實現了“雙提高、雙增長”,實現了林區的可持續發展,為九寨溝外圍保護和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