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都日瑪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環境監測站 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026200
城市土地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工業化企業的設計格局分布相對集中,直接導致城市內部工業廢水量不斷增加,這樣不僅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還限制了區域內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增強廢水質量監測工作,建立健全質量監測管理體系,增強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城市文明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保障。
1.1 欠缺監督力度 我國現階段廢水環境的監測機構帶有一定獨立性、隱蔽性與權威性。因為我國廢水環境檢測起步較晚,監測工序復雜,導致監測工作的實施難度相對較大,并且相應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所以直接影響到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另外,因為部分工作中只重視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忽略了監測機制的建立健全,從而導致廢水監測工作欠缺規范性。
1.2 監測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廢水環境監測工作人員普遍綜合素質較低,直接影響到各項工作的有序展開。廢水監測工作帶有一定專業性,要求監測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與技術水平。然而,因為部分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當中,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并未達到工作的實際需求,并且人才儲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進而直接導致檢測工作人員整體水平較低,同時因為不具備專業型的技術性人才,現有人員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影響到檢測工作的成效,因此制約了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1]。
2.1 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結合現階段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廢水環境監測機構的實際情況,明確監督管理工作的職能范圍與監管部門職能,保證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的規范性以及標準性。各級政府部門應當定期檢查區域內各個監測機構開展的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的實際情況,調研廢水排放情況與生態環境污染情況等,針對區域內的違法違規行為采取有效的懲處措施,情節嚴重應當取消監測機構的肥水環境監測資格。同時,相關的政府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全面考核廢水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職業水平,針對廢水環境監測的專業技術、各類廢水污染物的具體處理標準與監測工作的規范流程等各個內容展開全面的考核工作,按照考核結果來調整監測工作人員的從業資質,保證廢水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工作能力能夠滿足工作需求。還應當不斷地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明確違規監測行為的懲處條例等,保證生產企業以及環境監測機構不會出現僥幸心理。按照法律法規來組織監管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
2.2 建設高素質的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組織 相關的政府管理部門應當重視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積極引進專業化的技術型人才,增設各大高校的相關專業錄取崗位,以此來進一步的提升廢水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水平。基于信息化時代,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向信息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因此各類信息化技術以及先進軟件程序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從業人員的信息化素養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增強信息化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的培訓力度,針對監測關鍵點以及信息化技術等展開系統化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高素質的信息化工作隊伍。并且還應當積極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讓專業技術性人才能夠充分了解與掌握廢水處理的最新技術以及關鍵因素,增強人員對于廢水環境污染的認識。由政府牽頭,與各大高校合作,開設專門的課程專業,并且給予院校一定的資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扶持,讓學校能夠積極主動的開設廢水環境監測的專業課程,從而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性人才[3]。
2.3 建立健全廢水環境監測質量體系 廢水環境監測體制應當實現地域化與細節化。必須充分的結合我國現階段工業的主要集中地域以及實際分布情況,必須根據發展需求等因素來做好工廠的地域化。針對水源污染嚴重的工廠,應當嚴格的管控工廠日常排放廢水的達標問題,做好廢水的檢測工作,針對不達標的工廠應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罰以及整改措施,并且將情況及時分布,給其他工廠一定警示。同時,還應當確保廢水環境質量控制體系的細節化,保證監測工作以及工作職責等能夠落實到個人,嚴格把控監測管理各個環節的有效性,保證監測工作的有序展開。利用健全且全面細致的廢水環境監測質量體系來規范化企業的生產行為,在保證企業滿足相關需求的同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相關政府部門還應當積極發揮自身職能,建立健全監管信息的反饋機制,引導社會大眾參與到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當中,及時反饋有效信息,從而為工作計劃的調整與優化提供數據支持。并且能夠讓相關部門與單位明確自身在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當中的不足,從而及時的改正與完善。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為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安全,必須深入分析研究監測工作的現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現有問題,提高廢水環境監測的質量,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出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的積極作用,為工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