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景明
(作者系成都市溫江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
成都市溫江區地處天府之國腹心,是中國花木之鄉,全國四大花木產業基地。“溫江花工”品牌,以傳承為經,以創新為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攜巴蜀氣韻,鑄花工之精品,探索出一條宜業宜居宜游的鄉村振興之路。
“溫江花工”作為溫江文化傳承、技藝致富、鄉村振興的一張“名片”,代表四川省入選全國100名勞務品牌。今年10月還參加了由人社部主辦的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并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行業引領類勞務品牌”。
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在溫江建都,遍植柳樹為國界,開啟了溫江種植花木的歷史。而今,溫江區四水繞城,林盤掩映,四季花木繁茂,獲評聯合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國際生態宜居典范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多項殊榮,為發展具有溫江特色品牌的花木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名片。一代代守藝人與花木為伍,傳承匠心,不懈地執著追求,不斷地進行藝術審美的提升,“溫江花工”品牌儼然成為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
溫江區現已聚集400余家園林綠化企業、4000多個園藝場、花農2萬余戶,花木品種達1300余類,種植面積超17萬畝,花木產業從業人員達10萬余人。針對蓬勃發展的花木產業,溫江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在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中提出建設中國西部花木生產、研發、銷售“三中心”的戰略構想,全面整合各類資源,搶先樹立溫江標準,持續擦亮“溫江花工”品牌,大力加強人才保障,讓鄉村變景區,宜業又宜居。
溫江區聯合高校名師編制教材,聚集行業專家制定考核內容。通過校地企多方協力,確立了以融苗圃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力學、國畫等為一體的“園林植物編織造型”專項職業能力標準。以園藝大師引領青年才俊,依托盆景班、培訓班、大講堂等形式,構建起全面多元的“溫江花工”職業能力培訓與認證體系。開展系統培訓,以技能提升夯實行業基礎;開展以花木栽培管理技術、法律法規、市場行情分析等為主的一般培訓,使受訓花農至少掌握1至2項花木實用技術,基本了解花木產業的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和操作規范;開展以提高花木栽培管理和園林施工等綜合技能為主的重點培訓,系統學習常見園林花木栽培管理和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組織管理,促進花農由體力型向技術型、管理型轉變,引導“花農”向“花工”轉變。近年來,共開展花工實用技術性培訓7300人次、花工技能培訓2400余人次,帶動就業創業5000余人次,對外勞務輸出6000余人次。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擔當。“溫江花工”以匠心育精品,妝點了杜甫草堂、成都露天音樂公園等旅游景點與城市景觀,以卓越品質助力成都公園城市建設,顯現出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為提升“溫江花工”的技能水平,溫江區以“溫江標準”引領行業方向,用“頭雁效應”助推產業升級。在對轄區大型花木公司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邀請四川農業大學專家教授就園林樹木分類與樹木種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花木市場國際現狀與發展趨勢等進行系統講解,不斷提高花木行業重點企業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和培訓需求。同時,落實跟蹤回訪,以政策保障解決行業難題,對創辦花木企業或需要資金擴大生產規模的,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對于吸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就業達到一定比例的花木企業,給予社保補貼,有力推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溫江區還主動加強區域合作,多方攜手提升品牌影響力,依托在沿海建立的勞務輸出基地廣泛收集花工用工信息,有序輸出高質量、高技能、高水平的“溫江花工”;大力加強成渝地區雙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區域合作,促進人才流通,把更多持證上崗的“溫江花工”推薦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