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安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服務業是內需型產業,發展服務業對挖掘內需潛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近年來,甘肅服務業持續保持良好的態勢,2017 年在全國服務化排行榜位居第21 位,2018 年甘肅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4%;地區生產總值占比為54.94%,2019 年1 至11 月,服務業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達到62.5%,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最大的潛能。2020 年上半年,克服疫情影響,服務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增加值微幅增長,穩步回歸正軌。
甘肅省“三二一”產業結構已經形成,服務業表現突出,呈現出更加具有滲透性、輻射性和柔和度的特點,發展潛力大、韌性強,恰如滲透在各個經濟領域的“經脈”,在吸納就業、激發消費、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保障改善民生層面釋放出巨大潛能。大力發展服務業,抓住“經脈”,則綱舉目張,為甘肅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無論是從短期滿足疫情催生的新需求還是從長遠發展考量,甘肅服務業多元融合發展不失為一條有效之路,即打破長期以來服務業固有的概念及其領域和板塊,創新發展方式,以“服務+”“互聯網+”的思維,進入全鏈接的大服務視野,通過優化服務業發展流程、平臺再造,促使各種服務業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完善支撐體系,實現服務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服務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服務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服務新業態,以此催生和壯大新型消費,推動服務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盡快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帶動關聯產業“水漲船高”的格局,以服務產業勢能拉動甘肅經濟增長。
目前,甘肅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持續提速,消費結構升級加快,以汽車、住房、旅游、文化、教育、福利、保健等為主要內容的富裕型、發展型消費已經形成,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時機。滿足多樣化、差異化需求是文旅產業的重頭戲,也是服務業多元融合發展的內驅動力。以服務業促進文旅產業、以文旅業提升服務業,和合共生,有利于服務業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協調發展。
(一)促進農業、文化、旅游、地產的深度融合。農業、地產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載體。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重點旅游項目及其配套服務設施為契合點,嵌入農業與文化、休閑與度假等多元功能,突出現代科技和時尚元素,運用全覆蓋的新型土地綜合開發模式,構建休閑農業與地產業緊密結合的休閑農業地產。合理、有序開發利用地方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和自然遺產資源,激發產業活力,完善文化旅游產業名錄,加快旅游目的地全域開發進程,做靚“如意甘肅”品牌,改變長期以來困擾甘肅的文旅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不清晰、游客增長態勢強而綜合收入不高、輻射牽引作用不強的狀態。第一,推進以農家樂為基礎的地產開發。以農家樂為基礎的旅游地產開發是農家樂升級版,它整合鄉村旅游與旅游地產,使旅游經濟和地產經濟深度融合,實現鄉村旅游憑借旅游地產提升消費品質,旅游地產依托鄉村旅游提高品牌價值,促使服務資源高度聚合。第二,加快以農業觀光園為依托的地產開發。通過政策扶持、服務平臺搭建、科技轉化、消費市場培育等多種舉措,打造以高科技農業或規模化種植、養殖為主體的新型農業休閑產業,以滿足人們在休閑活動中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第三,推進以古村落(民居)為依托的地產開發。古村落(民居)是經過時間和歷史沉淀,完全或部分保留下來的人類居住區域,它集中反應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及勞作狀態,具有各自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通過保護性開發,既豐富文旅產品,又能展示文化遺產的魅力。第四,加快以景區為依托的地產開發。可考慮采用兩種方式,即在自然風景周圍的度假型地產和與景區融合實施的地產開發,賦予地產新的內涵,讓人們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享受現代的舒適。第五,推進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導向的農業新村及農村房地產開發。目前,農村房地產市場潛力巨大,隨著配套設施投入的加大,農村房地產開發條件和基礎更加完善,農村房地產服務業實質上是蘊藏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滲透農業文化所形成的一種延伸,有著廣闊的前景,是未來房地產服務業發展熱點,也是新的經濟增長極。
(二)加快服務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國家戰略。敦煌文博會是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融合的戰略平臺,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新興的服務業態。目前,敦煌文博會已成功舉辦三次,形成了強大的輻射效應,國際社會反響良好。第一,要以長遠的發展視閾,將節會經濟作為推動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經濟后發優勢,以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作為切入口,利用已舉辦的國際文化旅游節(展),廣泛開展國際文化會展活動,持續拓展文旅產業的內涵與外延,豐富產業項目功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節(展)品牌。第二,加快釋放蘭州新區綜保區的潛力和動能,凸顯省內唯一新型產業發展平臺、創新空間的作用,以搭建國際文化貿易中心為目標,以離岸化、全球化為方向進一步拓展倉儲物流、國際中轉、文化貿易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廣度,放大功能區整體溢出效應。
制造業和服務業高度融合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大趨勢,在服務經濟主導的背景下,摒棄制造業與服務業割裂的陳腐觀念,加快制造業服務化步伐,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既是適應新階段的必然舉措,也是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主動變革。
(一)創新體制機制,拓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空間。制定和實施符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的融合規劃,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多種經濟恢復利好政策,充分提供土地、財稅、金融和人才支持,設立鼓勵融合發展的專項扶持基金,有序引導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當前,重點需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破除稅率差異大、服務業供地少、金融支持不足等體制機制性障礙。
(二)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融合的重要載體。現代服務業是信息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產物,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實質上就是一個產業鏈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提升附加值的活動過程。選擇好載體對于融合發展成功非常重要,應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全力支持省內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業、科技研發以及科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間的深度融合,加快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三)創新運營模式。把握“新型基建”對服務產業產生顛覆性變革并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的切入機會,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動5G 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傳統服務業融合,以數字化、融合化、高端化重塑運營模式。改革經營管理方式,提高供給質量,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衍生二次消費產品,提高服務產品影響力和購買轉換率,在融合發展中促使傳統服務產業優化升級。
(四)大力發展和提升服務外包,參與國際生產性服務業分工。服務外包是服務產業鏈條中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部分。加快制造業服務外包步伐,使甘肅企業逐步融入全球創新資源體系,成為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一,以國際大視野,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接國際服務市場。運用ETC 工程總承包、整體解決方案、供應鏈管理等形式廣泛開展發包服務,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交織、融合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擴大了價值空間,促使企業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第二,適時調整發展策略。百年變局帶來了新興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巨變與調整,甘肅省內制造業面臨著發展和提升服務外包業務參與國際制造業服務分工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應該看到,全球疫情仍然非常嚴重,對經貿活動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影響,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著嚴峻挑戰。科學研判全球疫情形勢,適時調整應對措施,加大政策對企業參與國際循環的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更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信息、資本等資源要素投向生產性服務部門,促進形成省內制造企業與國際服務外包企業的合作與聯盟機制,擇機進一步提升國際服務市場份額。同時,優化國際服務市場細分,借助已有的服務外包試點區域,鞏固和穩定國際供應鏈,以高品質的服務及其增值,提升服務品牌,保持離岸、在岸服務外包的有機銜接,不斷增強服務外包能力。
城鎮是人口高度集聚的載體,由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不斷加快,必然形成人口在城鎮的集聚,商貿、餐飲、教育培訓、地產、物業管理、醫療保健等生活性服務需求隨之大量產生,從而加快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進程。
甘肅省城鎮化率相對較低,農村服務消費的有限性與市場空間的廣闊性并存,矛盾十分突出,服務業發展未能形成有效的集聚輻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要選擇以現代服務業為引導的產城一體化模式,以城鎮特別是區域中心城市為載體,聚集人口,特別是農村人口,優化布局服務資源,大力發展商貿、金融、物流、信息軟件、中介、地產、社區等服務業。同時,依托傳統服務業市場空間,運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組織方式和技術手段,加快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推進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抓住疫情催生的新需求,發展壯大服務新業態,拓展線上零售、餐飲、醫療問診、教育、娛樂、文化旅游等平臺,逐步形成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配套的節點式現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