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一大標志性項目,設立在張江科學城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正在升級3.0版。7月21日, 10家金融、投資及專業服務機構簽約成為基地聯盟成員,徐州等7座長三角城市簽約成為基地聯盟城市,上海服務長三角、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的“朋友圈”再次擴容。
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對外公布后推出的首個實質性舉措。
“引領區”建設文件提出,浦東要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尤其是針對科創板,《意見》明確了“試點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使用人民幣參與科創板股票發行交易”“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等新的重大舉措,為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打開了更多改革引領的空間。
總部位于浦東張江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是鏈接科創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橋梁。自2018年11月揭牌啟動以來,基地始終圍繞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科創版注冊制改革任務,發揮金融要素市場的集聚輻射作用,呼應長三角企業的投融資和上市需求,形成了覆蓋長三角區域的服務網絡和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十大功能。
隨著新一批金融、投資及專業服務機構簽約成為基地聯盟成員,基地聯盟成員總數增加到136家。與此同時,徐州、淮北、蚌埠、六安、麗水市、棗莊、臨沂等7座城市簽約成為基地聯盟城市后,基地聯盟城市也正式拓展到35座,實現了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全覆蓋。
基地建設已納入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科技部《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要求,基地不斷完善長三角一體化服務網絡,并進一步拓展到山東省棗莊、臨沂等城市。目前科創板長三角力量日益凸顯,截至7月15日,長三角科創板企業已達142家,首發募集資金2074億元,總市值2.38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的46%、54%和50%。這些企業“硬科技”成色十足,高度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各地高精尖“隱形冠軍”的高密度上市,在長三角區域形成了強大的創新“引力波”,描繪出了一幅“硬科技”產業群加速集聚的創新畫卷。
“引領區”文件出臺后,基地抓緊構建精準培育硬科技企業對接科創板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服務能級和手段有望進一步提升。
目前,基地已構建了一套“種子企業”智能篩查機制。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科創企業三年之內的知識產權、科創能級、經營指標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從海量企業中“大海撈針”、“沙里淘金”,為科創板注冊制提供源頭活水。通過這一機制,已經有5537家企業進入了儲備庫,520企業進入了培育庫,120家企業進入了推薦庫。基地還通過預審評價功能,對照科創板上市標準和上市審核問詢要點,對進入推薦庫的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和綜合打分,幫助企業發現自身差距、查缺補漏。
為提升服務能力,基地未來還將全力打造3.0升級版,開發建設“金證創通”等科創金融服務平臺。該平臺將建立企業庫、專家庫和產品庫,支持長三角科創企業與基地聯盟成員單位資深專家、投融資產品的在線對接和在線撮合,涵蓋輔導培訓、專業咨詢、上市預審、上市政策指引等全生命周期云服務,成為擬上市企業登陸科創板的一站式“服務窗口”。
(綜合自中國經濟網、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