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衛 / 文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也不平衡。質量經理人分析經濟形勢宜全面客觀,既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又密切關注新情況、新問題,堅定信心、正視困難、扎實辦好自己的事。當前形勢對質量經理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質量經理人進一步加強學法、用法、守法,不斷提高法律意識、法律素養,做學法的先行者、用法的示范者、守法的捍衛者。
法律意識是質量經理人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質量經理人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質量經理人的需要。
質量經理人進一步加強學法,是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新時期質量經理人的基本要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法治保障,依法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質量經理人只有堅持學法,不斷增強法制觀念,不斷增強依法辦事能力,提高法律素養,才能更好地按照發展的要求,依法妥善處理好在質量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產品質量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對于提高質量意識非常重要。懂法知法方可守法。法律法規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告知正確的做法、責任的界定,反之則是錯誤的。國家的要求是對產品的最低要求,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同時也是產品質量發生問題時追責判刑的依據。對于承擔質量責任的質量經理人來說,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尤其重要,要梳理出與本企業業務和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梳理出國家級、部委級、地方級的法規要求。特別是在有關質量方面的重大文件發布之后,要及時組織學習討論,把誠信守法作為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
質量經理人要牢固樹立質量法治理念,認清法律對質量的作用,堅持運用法律手段解決質量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強質量法制宣傳教育,普及質量法律知識,營造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法律對質量的作用:
首先是明示作用。明確告知人們,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
第二,隱含的預防作用。在每個人的心底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根據法律規定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
第三,強制性的校正作用。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正常的法律軌道。

第四,根本性的作用。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的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理順、改善和穩定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提高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
廣義上的法律包括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法律是至高無上的,人人皆受制于法律。好的質量靠法律保護,差的質量由法律制裁。
與質量有關的法律示例如下:
1.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現行八二憲法未直接出現質量字眼,但與質量息息相關,如“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2.法律:由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通過后,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與質量直接相關的有《產品質量法》,還有《計量法》《標準化法》《合同法》等,此外習近平簽發的國家主席4號令《特種設備安全法》、6號令《商標法》、7號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與質量有關。
3.法律解釋:性質為規章,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如《計量法條文解釋》。
4.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通過后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其地位僅次于法律。法規多稱為條例,如《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認證認可條例》。
5.地方性法規: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稱為實施細則、決議、決定等,如《上海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上海市標準化條例》。
6.規章:其制定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僅在本部門的權限范圍內有效。還有一些規章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僅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
質量經理人要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斷提高用法的能力和水平;要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健全質量投訴制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質量投訴信息平臺,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更好地維護顧客和消費者權益。
產品質量責任是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對產品質量負有直接責任的人違反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質量義務應承擔的法律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于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2000年、2009年、2018年進行了三次修正。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2020年7月3日下發關于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改動力度較大。
生產者質量安全義務應當保證其生產的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且不存在危及人體健康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
生產者質量保證義務應當保證其生產的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符合在產品標識上明示采用的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具有產品應當具備的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等質量狀況,但對產品存在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符合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以及當事人關于產品質量的其他約定。
生產者進貨驗收義務應當建立原材料進貨驗收制度,設置進貨臺賬。進貨臺賬應當如實記錄原材料名稱、規格、數量、批號、供貨商及其聯系方式、時間等內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
企業要強化質量主體作用,嚴格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建立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企業質量主管人員對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嚴格實施企業崗位質量規范與質量考核制度,實行質量安全“一票否決”。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理制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切實履行質量擔保責任及缺陷產品召回等法定義務,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
總之,質量經理人學法、用法、守法工作是加強質量經理人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一定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質量經理人學法、用法、守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推進質量經理人學法、用法、守法工作的深入開展。學法是基礎,用法是義務,守法是職責,要做學法的先行者、用法的示范者、守法的捍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