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SO發布與氣候變化和金融相關的新標準系列中的最新標準ISO 14097《溫室氣體管理和相關活動-包括評價和報告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投資和融資活動的原則和要求的框架》。該標準涵蓋了投資決策對實體經濟溫室氣體排放趨勢的影響,投資和融資決策與低碳轉型路徑和氣候目標的兼容性,以及氣候目標或氣候政策產生的金融資產所有者(如私人股本、上市股票、債券、貸款),有助于融資方評價和報告其行動,并了解他們對氣候目標貢獻的真正價值。其他正在制定的標準,包括未來用于綠色債務工具環境績效評價的ISO 14030系列標準、綠色金融項目評價的ISO 14100標準和專注于為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機制的ISO 14093標準。
7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針對媒體反映的“部分網購平臺可購買質檢報告”一事,要求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企業依法履行平臺主體責任,對在平臺上銷售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網店立即進行處置。同時,已責成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即依法調查相關檢驗檢測機構,堅決打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維護檢驗檢測市場秩序。同時,將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推動各部門共同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其中多項涉及質量檢測認證領域:1)2021年底前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理、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社保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4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完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跨省通辦”服務專區,規范省際“點對點”跨省通辦。2)在全國范圍內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并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3)加大強制性產品認證監管力度,對指定認證機構開展全覆蓋檢查,對兒童用品、家電、電子電器等重點領域的獲證產品開展認證有效性抽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4)加大對持證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督抽查力度,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并向社會公開。5)制定出臺關于優化車輛檢測的政策文件,規范提升車輛檢測站服務,優化檢測流程和材料,減少群眾車檢排隊等候時間。加強對偽造檢測結果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和查處。推動檢測機構公示服務項目、內容和價格,加大對檢測機構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等行為的監管和查處力度。
今年1月,認監委正式發布和施行新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過渡期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7月1日。過渡期內,認證機構可按照新版或舊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要求實施認證。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應盡快依據新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修訂管理體系文件,并做好新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的宣貫。對7月1日后申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應按照新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要求實施認證。按舊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認證的獲證企業,由頒證認證機構結合監督審核活動進行轉換。
旅游業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來受打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最新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讓旅游業損失1.2萬億美元、1億多個工作崗位。近日,ISO發布一項新的可公開提供的規范ISO/PAS 5643《旅游業和相關服務-減少COVID-19在旅游業中傳播的要求和指南》,旨在幫助旅游供應方實施最佳措施確保每個人的安全,并讓游客相信他們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該標準涵蓋范圍廣,將幫助該行業所有的供應方(住宿、博物館、運輸、體驗、活動和導游)確保更安全的服務和防止病毒傳播。目前,該標準已被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采納為歐洲旅游COVID-19安全標志。
6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6部門共同啟動2021年度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工作。該項監督抽查工作計劃檢查300家機構(含國家質檢中心80家),將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國土資源檢驗檢測、水利水質監測、醫療器械防護用品檢驗檢測和食品檢驗作為重點監管領域,重點領域的平均抽查比例為17.8%。啟動會上,各部門現場見證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和執法檢查人員。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藥監局將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現場檢查。
我刊已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知網)”、“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本刊錄用的稿件都將納入“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知網)”,“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供上網查詢瀏覽。作者若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說明。本刊所付稿酬包含上網服務報酬。特此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