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東平縣人民醫院,山東 271500
肺炎是患兒多發的疾病,咳嗽、發熱是主要的臨床癥狀,嚴重降低了患兒生活治療[1]。疾病發生后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接受治療,很有可能引起患兒肺換氣功能障礙。目前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是臨床中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患兒治療的依從性低,導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2]。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無縫隙護理在臨床中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本文為探討無縫隙護理在肺炎患兒治療中應用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治療的104 例肺炎患兒,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52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23 例;年齡范圍為3.2~10.3 歲,年齡(6.4±1.5)歲;病程范圍為5.5~20.8 d,病程(12.5±1.5)d。研究組男28 例,女24 例;年齡范圍為2.9~10.8 歲,年齡(6.2±1.7)歲;病程范圍為5.2~21.5 d,病程(12.9±2.0)d。納入標準:(1)經肺部查體、影像學及外周血化驗確診為肺炎;(2)患兒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3)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4)對本次藥物無禁忌證或過敏史患兒。排除標準:(1)患兒家屬拒絕本次研究;(2)患兒合并肺部其他疾病;(3)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障礙。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1 ml 布地奈德霧化混懸液+2 ml 氯化鈉注射液霧化吸入治療,2 次/d,連續用藥2 周,同時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無縫隙護理,方法如下。(1)成立無護無縫隙護理小組,通過講座、會議的形式對組內的人員進行培訓,加強組內人員的專業能力,對于培訓的知識、內容進行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崗。(2)入院后:患兒入院后及時與患兒進行溝通,疏導其不良情緒;同時要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將有關吸入治療的注意事項告知;在宣教過程中可以播放有關護理注意事項的動畫來吸引患兒的注意,并就動畫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來提高患兒對護理知識的理解。(3)治療前:根據患兒的年齡選擇霧化吸入器,年齡小、配合差的患兒給予面罩,其他的患兒可給予噴嘴,面罩、噴嘴使用前后都要進行消毒。(4)治療中: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要注意霧化的溫度、霧化量及氧氣流量的控制,同時要采取適當措施防止藥物進入患兒的眼睛;如果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躁動等不配合治療的現象,可以給患兒講感興趣的故事或播放音樂、視頻等方式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同時多對患兒講“你真棒、真厲害”等鼓勵的語言,從而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5)治療后:協助患兒進行翻身,取患兒俯臥位,頭略向下的姿勢,適當的拍打患兒背部,指導家屬叮囑輔助患兒漱口,并對患兒的飲食進行干預,多飲用淡鹽水、使用高熱量、蛋白、低脂肪的食物。(6)出院后:通過電話回訪實施跟蹤護理,針對患兒的恢復情況調整干預措施,并叮囑定期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根據治療過程中的哭鬧次數及程度進行評價,將因哭鬧厲害導致治療暫時停止的歸類為依從性差。(2)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統計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以及住院時間。(3)同時記錄兩組患兒因霧化吸入治療引起的痙攣性嗆咳、喉頭水腫以及呃逆不良反應的發生。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 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依從性好的患兒為94.2%,高于對照組6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n(%)]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 s,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 s,d)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n 52 52咳嗽消失時間4.72±1.31 3.26±0.89 19.035<0.001體溫恢復正常時間5.62±1.14 4.19±0.78 18.844<0.001住院時間10.47±1.32 7.52±1.62 19.266<0.001
2.3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8%,低于對照組2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臨床數據顯示,小兒肺炎的發生率逐年增長,不僅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而且會給患兒及家長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因此其治療效果影響患兒的預后[3]。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能夠使藥物更直接的作用于患兒的呼吸道黏膜,從而更直接有效的控制炎癥反應,以治療效果好、操作方便等優勢在小兒肺炎的治療中廣泛應用[4]。但由于患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自主控制力差,治療期間容易哭鬧不配合治療,對治療效果、家屬滿意度均會造成影響,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兒實施護理干預來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無縫隙護理的出現臨床被廣泛應用[6]。無縫隙護理是結合個性化護理、人性化護理以及成功護理的案例完善發展起來的新型模式,該種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以患者為中心,針對患兒的病情、性格等特點,從生活、操作以及心理上實施的一種全面的護理,使整個護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7-8]。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依從性好的患兒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無縫隙護理的實施能夠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對患兒實施治療之前需要對患兒的心理進行分析,對于其出現的不良反應采取注意力轉移的方式進行緩解,并且在治療的過程中給予患兒安慰、鼓勵,不斷的夸獎患兒,在交流的時候保證語氣及態度的溫和能夠拉近與患兒的距離,提高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性[9-10]。同時研究發現,研究組咳嗽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示無縫隙護理的實施促進疾病的治療,是因為該種護理能夠使患兒更好的配合治療,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11]。在治療期間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無縫隙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并在選擇合適的霧化吸入器后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控制好霧化的速度、量及溫度,以此來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12]。研究發現,研究組痙攣性嗆咳、喉頭水腫、呃逆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無縫隙護理的實施能夠降低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中,實施無縫隙護理的干預效果理想,能夠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縮短臨床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同時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