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
南陽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 473000
心理資本是個體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心理特征,具有可測量性和可開發性,強調個人內在力量與積極性對工作反應的影響,能直接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1]。ICU 作為監護、醫療救治技術最密集的科室,收治對象主要為各種急危重癥患者,具有病種復雜、風險高、暴力事件多等特點。ICU 護士每天對危重癥患者實施救治,護理程序繁瑣,精神高度緊張,長期高壓下超負荷工作使身心健康受損嚴重,易產生工作疲勞感,屬于職業倦怠的易感高發人群。“90后”ICU護士為1990—1999年出生的新生代,多數為低年資新護士,其人生觀、價值觀受改革開放社會環境的影響,個性特征突出,講究專業生活品質與主觀幸福感,極易對枯燥瑣碎的護理工作產生困惑與厭倦,加之工作經驗相對不足,較難適應節奏緊張、強度高、壓力大的工作環境,其職業倦怠感更為強烈。高強度的職業倦怠感,不僅會降低護理工作質量和管理效率,而且對護士個人心理、情緒、健康均有消極影響。研究發現[2],心理資本對職業倦怠有明顯的預測作用,心理資本較高的護士,其職業倦怠感及離職率相對較低。本研究從實證的角度出發,探討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的現狀及其相關性,旨在為積極激發和培養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降低職業倦怠及離職傾向、杜絕護理人才的流失和浪費提供可靠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9 年1 月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本院的198名ICU護士進行問卷調查。(1)納入標準:①在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出生,在職注冊護士;②ICU工作年限≥1 年;③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次研究。(2)排除標準:①輪轉ICU 或進修護士;②有抑郁癥等精神疾患;③懷孕、病假、事假或外出進修護士;④ICU工作年限不足1 年。
1.2 調查工具與方法 (1)調查工具。①ICU 一般資料問卷: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民族、職稱、ICU 專科證書、婚姻、學歷等。②中文修訂版護士心理資本問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revised version,PCQ-R)由駱宏和赫中華[3]翻譯修訂,包括堅韌性(5 個條目)、樂觀(3個條目)、自我效能(6個條目)、希望(6個條目)4個維度,共計20 個條目。采用likert 6 級評分法,各項條目均為正向得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賦值0~5 分;得分越高提示心理資本水平越高,問卷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24,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739~0.925,重測信度系數為0.518~0.893,信效度良好。③護士職業倦怠量表:采用Mashach等編制,李超平等[4]修訂的工作倦怠量表一通用版(MBI-GS),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個人成就感3 個維度,總計22 個條目??侰ronbach"s α 系數0.854,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758~0.857,內部一致性較好。采用likert 7 級評分,正性條目正向得分,負性條目反向得分,從“從來沒有”到“每天發生”分別賦值0~6 分,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維度評分越高,表明職業倦怠程度越重;個人成就感得分越高,表明職業倦怠程度越低。(2)調查方法:由研究者統一選拔和培訓研究員,在征得醫院相關領導同意及配合的基礎上,先進行預調查,調查正式開始時,由經過培訓的研究員到各科室發放問卷,統一指導ICU 護士以匿名的方式現場填寫問卷,現場回收并檢查填寫的完整性與正確性,發現問題,及時核對。共發放問卷198 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驗、Pearson 相關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等,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現狀 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總均分為(4.24±0.61)分,各維度得分按降序排列依次為:樂觀、自我效能、堅韌性、希望,見表1。

表1 90后ICU護士心理資本得分(n=198,-x±s,分)
2.2 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現狀 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總均分為(2.53±0.86)分,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情感耗竭(3.05±1.06)分、個人成就感(2.30±1.09)分、去人格化(1.89±1.18)分。
2.3 不同人口學特征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得分比較 不同工作年限、編制、職稱、學歷、婚姻狀況、家庭支持、夜班次數、??谱C書獲取的90 后ICU 護士其心理資本得分均不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4 不同人口學特征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得分比較 90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得分在不同工作年限、職稱、學歷、婚姻、編制、??谱C書獲取、職務、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度、每月夜班數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意義(均P<0.05);但在年齡、性別、獨生子女情況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見表3。
2.5 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的相關性分析 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各維度分值與職業倦怠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分值均為負相關,心理資本及其中的自我效能、樂觀、希望3 個維度對職業倦怠均有明顯地負向預測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6 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職業倦怠總分為因變量,將有影響的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首先將性別、年齡、ICU 工作年限等一般資料納入回歸方程,接著將心理資本納入,最后將希望、自我效能、樂觀、堅韌性納入回歸方程。相關自變量具體賦值為:年齡(20~25 歲=1,26~29 歲=2);性別(男=1,女=2);ICU 工作年限(<5 年=1,>5 年=2);職稱(主管護師=1,護師=2,護士=3);最高學歷(???1,本科=2,研究生=3);勞動關系(人事代理=1,在編=2);職務(護士長=1,普通護士=2);婚姻狀況(未婚=1,已婚=2,離異=3);家庭支持(不夠=1,一般=2,充分=3);月收入水平(≤4 000 元=1,4 001~8 000 元=2,≥8 001 元=3),獨生子女(是=1,否=2);每月夜班數(≤4個=1,5~7個=2,>7個=3);??谱o士培訓證獲?。o=1,院級=2,省級及以上=3),其他自變量均輸入原值。經回歸分析發現,將工作年限、家庭支持、心理資本、堅韌性輸入回歸方程后,心理資本可獨立解釋職業倦怠的31.5%(R2=0.431-0.116=0.315);心理資本與堅韌性可共同預測職業倦怠的34.2%(R2=0.458-0.116=0.342),見表5。
3.1 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現狀及不同特征護士心理資本分析 本研究表明,198 名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及各維度處于中低水平,這與郭元超和劉應杰[5]研究結果一致,提示90后ICU護士的心理資本仍有廣泛提升的空間。分析原因,首先ICU 收治的患者病情復雜、危重,需要護理人員具備過硬的知識技能和較高的綜合素質,能時刻保持高度的工作效率和敏銳觀察力、思維能力去及時解決患者生命問題,稍有不慎即導致嚴重后果,工作環境封閉,晝夜顛倒,工作時間及工作量超負荷,職業風險性更高,導致護理人員常感身心疲憊。其次ICU 患者病死率相對較高,護士頻繁面對生死離別的場景,心理壓力負荷過重,易受患者及家屬負性情緒影響,難以理性掌控自我情緒,致使心理資本水平明顯降低。本研究中,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各維度得分按降序排列依次為:樂觀(3.36±0.83)分、自我效能(3.31±0.57)分、堅韌性(3.22±0.56)分、希望(3.13±0.54)分,樂觀得分較高,自我效能和韌性得分處于中等,希望水平最低。這表明90 后護士年紀較輕,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醫院工作,學習、工作生涯相對較順,成長過程中有較多的長輩及同輩支持,無須獨自面對和承擔因家庭經濟困難導致的生活壓力,不懼困難,心態開朗樂觀,對自我人生價值及工作勝任力充滿自信。同時90 后護士初入職場,對工作充滿年輕的激情,謙虛好學,努力改變自己,愿意發揮自我潛能去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各項技能水平,繼而不斷完善自我,以足夠的信心去較好地完成當前救治工作。但與高年資護士相比,90后護士過于年輕化,年資較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仍處于逐步成熟和待成熟階段[6],角色、環境、人際交往轉變適應困難等矛盾依然突出,一旦出現工作現狀與自我預期期望不一致時,難免地會對職業發展前景感到迷茫,對自己的護理工作價值喪失希望。提示90 后ICU 護士的心理資本具有較大的延展性,護理管理者可給予心理輔導、職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激勵措施,激發其自身優勢和樂觀心態中所蘊含的正能量,促進個體心理資本不斷成長和發展,以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表2 不同特征90后ICU護士心理資本得分比較(n=198)

表3 不同人口學特征90后ICU護士職業倦怠得分比較(n=198)

表4 90后ICU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的相關性分析(r)

表5 人口學變量及心理資本對職業倦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現不同工作年限、編制、職稱、學歷、婚姻狀況、家庭支持、夜班次數、??谱C書獲取的90 后ICU 護士其心理資本得分均不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ICU 工作年限越長,職稱越高的護士,其心理資本水平越高,原因可能為護士工作年限越長,社會經歷及臨床護理經驗越豐富,能更靈活自如地處理各種臨床突發事件,對自我有較強的自信心,同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更易被領導委任技術性含量更高的工作,如實習帶教、科研項目攻關等,使護士在工作中更充滿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自我效能提升,因此心理資本水平相對越高?;橐鰻顩r穩定、家庭支持度高的護士心理資本得分高于婚姻狀況穩定性差、缺乏家庭支持的護士,說明良好的家庭功能對于護士的心理資本水平具有重要影響。家庭穩定性越好,家人對護理工作的支持力度越強,能更利于護士較好調節生活與工作的壓力,自我調節與適應能力越強,在面對同樣挫折情形下更易增強心理抗壓能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正式在編的護士心理資本得分略高于人事代理護士,這可能與編制護士在社會地位、福利待遇上普遍高于人事代理,職業安全感與組織支持感較強,利于激發自我效能去追求高績效,繼而有效降低工作心理負荷有關。已經獲得專科培訓證的護士心理資本得分相對較高,這與其職業能力被認可、職業認同度與工作滿意度較高有關。喬姍姍和石美霞[7]研究發現,每月值夜班頻率較高的護士,其心理資本水平相對較低,這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護士值夜班時不能正常休息,容易導致身心俱疲,同時夜間值班人員少,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情況危急,需要護士獨自緊急處理多方面的問題,心理壓力大,工作中更容易發生焦慮等心理障礙。建議管理者應重視90后ICU護士心理資本現狀,強化護士隊伍建設,科學彈性排班,增加高年資護士工作的可替代性,鼓勵低年資護士參與決策,為90 后護士創造更多的支持性環境,提升她們的希望特質及樂觀特質,同時多關心護士的身體健康和家庭生活,持續增強護士的自信心和職業獲益感,繼而不斷提升護士的心理資本水平,促使其以更大的熱情和自我效能投入工作,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3.2 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現狀及不同特征護士職業倦怠分析 本研究中,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整體水平處于中度倦怠水平。其中,情感耗竭、個人成就感兩個維度處于高度倦怠水平,去人格化維度處于中等倦怠水平,與周雨詩等[8]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與本院為綜合性三級醫院ICU 救治量大、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護士長期在密閉ICU 環境中被迫從事高強度的體力與腦力勞動,精神緊張,機體持續處于應激狀態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負性情緒泛化,勞動成果易被患者及家屬忽視,導致護士職業倦怠、情感耗竭嚴重,個人成就感偏低有關。隨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開展,人文關懷理念深入人心,面對急危重癥患者,ICU 護士均能竭盡全力地積極救治生命,因此去人格化維度處于中等倦怠水平。
本研究表明,90 后ICU 護士職業倦怠得分在不同工作年限、職稱、學歷、婚姻、編制、??谱C書獲取、職務、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度、每月夜班數方面均存在差異(均P<0.05)。高年資高職稱的護士專業思想穩定、臨床經驗豐富,專業技術和知識功底相對扎實,見多識廣,處理緊急情況時更能沉穩果斷、有條不紊的參與搶救,職業倦怠相對不明顯。婚姻與家庭生活矛盾較少,月收入水平較高的護士,職業倦怠感較輕,說明家人的關心支持是強化護士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的有效來源,能促使護士將護理工作視為最重要的人生事業,將全部身心均投入到工作中,成就感增加。同時高薪酬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滿足護士的物質需要,激發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較少出現情感衰竭,不斷鞭策自我努力工作的強大信念。學歷較高的在編護士,對自己的專業期望和自身定位更高,樂于接受工作挑戰,眼界更開闊,對工作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樂觀,晉升、教育、職業發展機會相對較多,主觀支持較高[9],職業倦怠相對較低。每月夜班頻率較高的護士,面對繁重的ICU 工作從體力到心理均無法勝任,工作投入水平低,缺乏職業獲益感,職業倦怠顯著。職務較高的護士,在醫院多年工作中已經積累了廣闊的人脈,處理問題時能求助較多的資源,自我效能感相對較高,對自己更加自信,易受到領導的重視,能更多地參與帶教、學術交流等體現自身價值的活動,決策的自主性強,晉升空間大,對臨床應激事件能作出積極的歸因,能更樂觀地看待護理職業及發展前景。獲得??谱C書的護士,對于工作任務更能熟練高效完成,屬于事業上升期,對于工作的職業價值體驗、成就感和自豪感更高,更容易感知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3.3 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的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198 名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r=-0.597,P<0.05),經進一步回歸分析表明,心理資本可獨立解釋職業倦怠的31.5%(R2=0.315);提示90 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水平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輕。王忠云等[10]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及其自我效能、樂觀和希望3 個維度對職業倦怠均有明顯的預測效應,心理資本在職業認同及職業倦怠間發揮完全中介效應。心理資本是促進護士成長與績效提成的最重要心理資源,心理資本水平較高的護士,自信、樂觀、充滿希望、富有韌性[11],自我效能感和勝任感更強,能正確地評估自身工作價值并保持良好的專業態度與素養,有較高的自信心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有條不紊地處理突發情況,對職業倦怠的產生有良好的歸因并能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現狀,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更高,抗挫折能力較強,對未來充滿希望,離職意愿較低,較少出現職業倦怠。建議管理者應多關心90 后ICU護士的身心健康,重視其心理資本水平,及時給予定期??浦R培訓、優化組織結構、增加授權與賦能、開設心理學課程、指導規劃職業生涯、建立科學性獎懲機制、實施崗位績效考核、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及職位晉升機會、增加福利待遇等措施,以提高護士心理資本水平,增強其工作幸福感,降低離職傾向[12],減輕職業倦怠狀況。
90后ICU 護士心理資本水平越低,職業倦怠程度越高,且受到工作年限、職稱、學歷、婚姻、編制、專科證書獲取、職務、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度、每月夜班數的影響,建議管理者應高度重視90 后ICU 護士的心理資本及職業倦怠感,并根據個體不同需求采取適宜策略,有效調動其內心的積極資源,挖掘個體自身優勢,增進職業心理健康,從而提升其心理資本水平,促進工作投入,提高職業成就感,預防或減少職業倦怠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