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鑫
(鄭州圖書館,河南鄭州 450000)
三網融合已成為國際信息相關產業發展的大趨勢,美國通過立法明確規定三網融合業務范圍及管理措施,完成三網融合進程,實現了三屏高度合一,這使圖書館通過電視平臺開展書刊檢索、預約續借、在線互動等業務成為可能。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圖書館電視服務的構想,在70年代至90年代間進行了大量基于有線電視平臺的電視服務研究與實踐,進入21世紀后依托數字圖書館、家庭虛擬圖書館、泛在圖書館項目電視服務得到了進一步深化。美國圖書館電視服務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數字電視媒介成為實現圖書館服務泛在化、智慧化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有必要總結美國圖書館電視服務的成功經驗,為推進我國電視圖書館建設提供借鑒。
美國先期開展了基于有線電視平臺的電視服務研究,后期隨著數字圖書館內涵的不斷延伸,依托家庭虛擬圖書館、泛在圖書館等項目進行了大量電視服務實踐。為盡可能反映美國圖書館電視服務的整體情況,本文采取文獻調研、網絡調研、郵件咨詢的研究方法,案例的選取遵循以下標準:以美國《圖書館雜志》(Library Journal)中介紹的,開展了圖書館電視服務項目并建有專門介紹網頁的圖書館作為調研對象。
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地區圖書館理事會(The Madison(Wisconsin)Area Library Council,MALC)專門設立了圖書館電視服務委員會,目標是采取一切必要行動來促進麥迪遜地區圖書館通過家庭電視進行服務。MALC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向政府有關部門發出圖書館電視服務聲明,收集有關有線電視的資料,經過整理后分發給該地區的各個圖書館,并贊助了威斯康星州大學圖書館學院定期舉辦圖書館電視服務研討會議。另外,向社區民眾積極宣傳圖書館電視服務,與當地的電視公司進行溝通合作。在該項目中MALC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
康涅狄格州的公眾信息項目(The public Information Program(PIP) in Connecticut)對圖書館運用有線電視進行服務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提出圖書館至少可以在四個方面應用有線電視:(1)利用電視機向更多潛在用戶宣傳圖書館服務;(2)使用電視機作為工具,提供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尤其是展示圖書館音視頻館藏;(3)將電視當做聽力裝置,了解并獲取社區民眾對電視服務的需求;(4)將電視機作為一種系統,傳播新技術服務來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2]
印第安納州伯明頓門羅郡公共圖書館(The Monroe County Public Library)一周進行10個小時的電視服務(周一到周五的18:00—20:00)。常規項目包括:“Fireplace fiction”面向成年人的一小時故事時間;“Meet the Artists”播放館藏藝術資源、藝術家采訪視頻;社區問題,涉及貧窮、低收入者的醫療設施保障等社會議題;“Watch a book”在電視機上閱讀館內圖書[3]。
懷俄明州納特羅納郡公共圖書館(The Natrona County Public Library)是圖書館運用電視開展服務的先驅者之一,Kenneth E.Dowlin是項目的領導者。它是第一個運用電視機進行參考咨詢工作的圖書館[4]。納特羅納郡公共圖書館建有自己的CATV頻道,服務了近37000個居民和14000個學生,首次服務開始于1970年。納特羅納郡公共圖書館通過電視平臺開展咨詢服務,首個應用是音像咨詢服務。在這項服務中,用戶向圖書館提出問題,答案信息將通過電視頻道進行傳送。
愛荷華州建立數字公共圖書館時,愛荷華州立圖書館啟動了利用CATV服務項目。該項目的初衷是整合各種館藏影像資源以達到最大化利用的目的,而不是創造一個孤立的媒體資源收藏中心。圖書館利用CATV擴展信息服務,讓社區民眾更加了解圖書館。愛荷華州立圖書館與當地電視運營商進行合作,民眾可以通過四個頻道享受該服務:公共頻道、圖書館專有頻道、教育頻道和政府頻道。
俄亥俄州阿克倫城薩米特縣公共圖書館(The Akron-Summit,Ohio library)跟電視運營商Marks Cablevision合作開展圖書館電視服務項目,此舉被認為是聯系起Marks Cablevision與圖書館的強大力量。該項目的圖書館負責人Steven Hawk和社區關系專家Patricia Latshaw一同撰寫項目規劃,Marks Cablevision則提供技術支持。關于圖書館與電視運營商的合作,Steven Hawk表示圖書館很希望能通過電視進行服務,這個項目拓展了圖書館在社區中的服務,喚醒了圖書館的潛在用戶[5]。
美國國會圖書館從1990年元旦起開展“全球圖書館計劃”,通過有線電視臺將其8830多萬種文獻資料(包括3600萬部手稿、1000萬張圖片、2600萬冊圖書和小冊子、700萬件音樂作品、8萬部電影、5萬部電視劇、400萬張地圖、35萬種廣播節目等)進行數字電視化處理,展示給美國用戶。這個計劃獲得國會批準,得到瓊斯國際有限公司(美國十大有線電視公司之一)100萬美元的贊助。該計劃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瓊斯公司聯合完成,其中美國國會圖書館負責編制節目內容和加工軟件,通過瓊斯公司旗下的“智力開拓大學”有線網向全國免費播放。原定為每周1次1小時,后來應公眾要求逐步發展到每天1小時。為朝著“泛在圖書館”和“泛在知識環境”目標的邁進,在國會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圖書館啟動了美國國家數字圖書館項目——美國記憶(USA Memory)[6]。具體做法是將美國國會圖書館及美國國內所有重要公共圖書館的全部多媒體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開發其適用于電腦、數字電視等終端的呈現方式,利用數字電視等各種終端載體為公眾開展服務,使全國公眾可以隨時通過電視網和廣域網自由免費獲取需要的多媒體數字資源。
美國圖書館的數字電視服務在積極探索中實現了服務創新、合作共贏、推廣發展,其資源建設成果和服務效益日漸明顯。
在所調研的國外圖書館網站和電視服務專門網頁上,均發布了本館的電視服務規劃。不同之處在于有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之分,部分圖書館在其使命愿景聲明中也展示了電視服務對實現本館總體戰略的積極作用。電視服務致力于為用戶的知識學習、信息獲取提供支持,強調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將其服務理念的標識或口號以醒目的字體或顏色顯現在電視屏幕上。服務理念設計得簡明凝練,有力傳達了圖書館電視服務最看重的要素。如納特羅納郡公共圖書館將其電視服務理念“have a television,have a library”置于電視屏幕首頁及宣傳冊上[7]。
美國圖書館電視服務項目不僅有政府撥款的制度保障,還包括有社會人士的資助和捐贈。根據網絡調研,選取的圖書館在其電視服務頁面都有“捐贈(Giving)”“支持我們(Support us)”等模塊,一般包含有詳細的捐贈者名錄、捐贈用途,并附有圖書館電視服務的年度報告等。例如亞拉巴馬州公共圖書館規定捐贈數字資源10G以上的捐贈者每年將收到兩次圖書館電視服務報告郵件,向其介紹捐贈用于電視服務建設的使用情況。此外,亞拉巴馬州圖書館也在每年圣誕節前對本年度電視圖書館服務情況進行調查,包括用戶使用率和用戶滿意度等,并公示調查結果,有利于發現運行問題和用戶需求變化、獲得反饋,為下一步開展電視服務提供事實依據。電視服務年度報告的透明化,及時展現了電視服務的效能和魅力所在,讓相關政府部門和捐贈者看到電視服務的社會影響,也為圖書館繼續獲得撥款和捐贈樹立了良好形象。
美國電視圖書館注重規范化管理,隨著實踐的深入,管理規則更加細化。圖書館通過加強數字電視服務行業性標準的制定,對整個工作流程(采集、制作、傳輸、播放)實現了規范化管理。比如,美國相繼出臺了《圖書館電視服務節目管理制度》《圖書館電視服務節目采購、復制、轉碼、上載工作流程》《圖書館電視服務節目編目、保存制度》《圖書館電視服務節目采購制度》等,促進圖書館電視服務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以美國圖書館電視服務資源制作相關標準為例,在互聯網電視統一的技術框架下,建立起圖書館電視服務的標準化服務體系,各方資源得以共建共享,電視服務取得了規?;某晒?。為了將成功的電視圖書館服務模式加以推廣,各個圖書館在本館電視服務專門網頁上公布近期電視服務活動項目、節目播放安排和負責人員聯系方式等,圖書館界可以相互學習其它館特色的電視服務內容和項目設計,不斷創新節目種類和服務形式,實現圖書館電視平臺的資源集成、服務整合,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
美國圖書館電視服務內容以項目的形式推進,結合用戶需求,開展了別具特色的支持性項目。美國對圖書館通過電視進行的服務內容做過調查,發現提供的服務項目主要有:面向書籍的常規基礎項目和特別項目、兒童項目、錄像帶項目、特別主題項目、地方歷史項目、盲人閱讀項目等活動。另外還有“新手”關懷服務項目,如新手爸媽項目,是通過互聯網電視專為父母提供育兒知識咨詢、兒童動畫點播、在線互動交流等活動;新手廚師項目,提供各種菜譜制作的音視頻影像,用戶可以在家看見電視機上的烹飪步驟指南。利用項目的形式開展服務,能夠明確突出服務主題,用戶根據項目列表快速找到所需服務。[8]
開展圖書館電視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人、財、物各方面的支持和協調。在館內外尋求致力于共同目標的合作伙伴來建設和運行電視服務,是取得成功的關鍵點。圖書館是進行電視服務的熱心者和組織者,可以說是電視服務的建設主體和關鍵力量。合作伙伴的選擇并不是隨意或盲目的,合作各方必定互有所求,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出現優勢互補、實力增強,發揮整合效應。在電視服務項目中,合作伙伴中常常出現的是電視運營商公司和其它圖書館、博物館,圖書館具有資源內容優勢,數字電視運營商具有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比如,圖書館與數字電視運營商的合作方面,俄亥俄州阿克倫城薩米特縣公共圖書館跟Marks Cablevision的合作,美國國會圖書館與瓊斯國際有限公司“全球圖書館計劃”等等;圖書館間的相互合作方面,如“美國記憶”就是國會圖書館與美國國內其他公共圖書館共享數字電視資源的產物。
美國圖書館緊跟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云技術等發展趨勢,改進電視服務模式。目前美國電視服務主要以互聯網絡電視為載體,建設自有服務平臺,雖然仍與電視運營公司在節目播放層面存在合作,但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電視運營公司在節目制作層面的技術限制,服務更加自主靈活。表現在:第一,技術方面。圖書館直接利用自有的內容發布服務器實現資源對象的存儲、與客戶端的交互,可以根據用戶指令迅速定位內容資源并傳送,在數字電視用戶終端展示資源查詢結果。第二,管理方面。圖書館通過自有的內容管理系統實現內容自主管理、版權保護、節目設置和賬戶管控。針對互聯網絡電視的特點,根據美國統一的圖文和視頻內容格式標準,愛荷華州圖書館與當地大學合作研發出了相應的電視資源制作加工工具集,可以進行電視資源處理的批量轉換與發布,并申請了專利,該專利得到了廣泛應用。愛荷華州公共圖書館電視服務因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不少經費。目前美國國內圖書館電視服務也多利用此加工工具集實現了電視資源制作過程的批量化和自動化。
圖書館電視服務具有覆蓋廣泛、傳播快捷的特點,是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界創新服務形式、拓寬服務渠道的有益嘗試,也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遍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國率先完成了三網融合進程,積極進行圖書館電視服務項目實踐,在資源建設、平臺設計、宣傳推廣、培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機制體系,極具借鑒意義。近年來,我國電視圖書館建設熱潮不斷高漲,國家圖書館、紹興、常州、杭州、寧波、佛山、東莞、青島、新疆、貴州、重慶等地陸續開展了電視圖書館建設,并成為我國圖書館界一大亮點。但是相比較而言,我國電視圖書館實踐起步較晚,尚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以推進我國電視圖書館構建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