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乾隆重修《元史》卷十九工作本淺考

2021-01-30 13:54:31張祖偉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21年4期

張祖偉

(山東博物館,山東濟南 250014)

由于極富漢文化修養,乾隆非常重視典籍的教化功能,開展了一系列纂修典籍的文化活動,重修遼、金、元三史及《國語解》就是其中之一。其大致以乾隆十二年(1747)改譯《金國語解》為起點,以三十六年(1771)續修《遼史》《元史》為全面展開標志,[1]以四十六年(1781)和珅《三史辦理全竣折》為基本定稿標志。[2]但因三史與先行刊刻的《國語解》尚有齟齬而繼續修改,[3]直至道光四年(1823)鏤刻方徹底告竣。前后歷三朝七十余年,經初步修訂、御審重修、基本定稿、持續修訂、最終定稿等階段,對應產生了諸如工作本、進呈御覽本、四庫全書本、道光本等數個重要文本。進呈御覽本,現存臺灣故宮,名“清內府朱絲欄寫本”;四庫全書本,七閣存三;道光本,唾手可得;唯獨工作本不見兩地故宮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著錄,概整體亡佚。不為眾知的是,山東博物館收藏有一卷《元史》——卷十九《成宗二》重修工作本,原本應是內府存檔之物,概清政權敗亡之際流出散離,其他卷帙或因兵燹蟲蠹等亡佚,獨留此滄海遺珠。

前人已重裝為“金鑲玉”,增配書函及書衣。函簽題:《元史》乾隆重定原稿,藏園老人題。(鈐“傅”“沅叔”連珠印)書名簽題:乾隆重定《元史》稿本,己卯清明日,沅叔題記。表面上看,似傅增湘舊物。但鈐印、題名皆不真,傅氏諸藏書目亦未收錄,概書賈托名增值之舉。不過,其工作本屬性的斷定無誤。依據有三:底本半頁十行,行二十一字,框高22.4cm×寬15.3cm,左右雙邊,板心刻“乾隆四年校刊”,為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最關鍵的是保留了譯名改譯時的編輯痕跡,密布了大量以譯名改譯為中心的浮簽。原書衣題寫的呈品字形分布的3處佚名題記——“大總裁”(居上)、“纂修官陳 輯”(居右)及部分特殊浮簽數量統計——又進一步提供了佐證。是卷保存了以往我們無從探知的被四庫本、道光本等后續版本過濾掉的原始修訂信息,通過這些修訂文,我們可以窺知工作本階段的工作機制、是卷的中高等級修訂者及非譯名勘誤的一些新信息等。

1 三重修訂流程

此卷底本雖首尾無缺,但由于入館前的保護工作不到位,部分浮簽出現移位、殘斷、佚失等。經筆者整理,至少遺存著162個修訂條目219條修訂文繁亂密布在區區24開書頁中,或覆蓋正文,或充斥字行間,或排布書眉上,可謂累累盈目。這些修訂文規制不一,存在明顯差異。表達方式,以白宣浮簽為主,但也有少量逕改;書寫風格,絕大多數為端莊楷書,但也有少量是迥異的肆意大字行書或草書。修訂處對應的修訂文數量也不均等,許多條目僅一兩條修訂文,而有些則是一個由多則修訂文構成的群組,且組內諸修訂文間存在著主輔及層級的呼應關系。綜合以上因素,可以確定這些修訂文絕非出自一人之手及一次完成,也非屬同一個而是三個依次針對的邏輯層,展示了一個由初次修訂、再修正、批閱修正構成的三重修訂流程。

初次修訂的主修訂文為黏貼在原文之上以取代之的擬定浮簽,書眉等處常黏有起配合作用的輔助浮簽,共涉及近160個條目。擬定浮簽由與原文字體等大的楷書書寫,輔助浮簽則用與夾注等大的小楷書寫。后者或說明修訂依據,如“忽都魯迷失非昭睿順圣太后所生”(7-B-3)(1)(7-B-3)為詞語位置:7為殿本正文第7開,B為左半面(A為右半面),3為右起第3行。下文格式同。,“忽都魯迷失”改譯為“和塔拉奇爾穆蘇史”,輔助浮簽稱,“和塔拉奇爾穆蘇史,原文作忽都魯揭里迷失,此處又作忽都魯迷失。考忽都魯揭里迷失于元世祖時下嫁高麗,不過被以公主虛名。迨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嗣位,始有安平公主之封。事見前卷,至是史官誤記于《實錄》。故斥之也,謹仍照前改譯。”“賜大都守門合赤剌等鈔九萬錠”(20-B-6),“合剌赤”改譯為“合赤剌”,配簽“按刻本合赤剌舊本作合剌赤,謹仍以哈喇齊畫一改對。”也有對修訂結果是否合適的請示,如“給可溫種田戶耕牛”(9-A-8),“可溫”改譯為“琨”,配輔助浮簽“可溫疑即┈,此處則脫┈裁示”。(2)┈,表示浮簽殘斷造成的闕文,下同。若懷疑原文有誤,但不便或無據可修訂,也配簽說明,共4條。如“丁亥,太陰犯上相。乙酉,樞密院臣言”(8-A-1),丁亥、乙酉顛倒次序,配簽“丁亥、乙酉系日顛倒,原文不便概行更易,謹識其訛而仍之。”“詔晉王所部衣糧”(4-B-5),配簽“按衣糧分給已見下文,此處晉王所部句下衣糧二字似是衍文,但無可據刪,謹識。”“賜馬八兒國塔喜二珠虎符”(13-B-6),配簽“元制虎符有雙珠、三珠之名,但無二珠。似可加簽,與卷前畫一改。”“增給云南廉訪司驛”(17-A-7),配簽“云南廉訪司驛下刻本原空一字,舊本亦然,無憑訂。按《兵志》載元時站赤之制,各道總管府憲司皆給鋪馬札子,少者三道,多者至二十道,所以憑起馬也。本卷十二頁‘以諸王伊爾根遣使祀岳瀆,命追其驛券’即指此。原本不加考核,遂┈。”

再修正也由楷書書寫,數量較少,涉及13個條目。主修訂文的表達方式略有差異,一是以“、”號標記出擬定浮簽中需要修正的文字,就其旁小楷徑改,如“貴赤”(1-A-9),初次改譯為“桂徹”,再修訂者以點號標記更正為“珪齊”。還有以“、”號標記出的待修正字,但旁無替換字,則表示刪減。“鐵赤脫鐵木而”(1-A-10),初次修訂為“布圖克齊托克特穆爾”,再修正中以點號表示刪除“布圖克”。二是不改動擬定浮簽而另加浮簽,指出該如何修正。如“以藥木忽而等所部貧乏”(9-A-3),“藥木忽而”初次改譯為“永和爾”,配小楷輔助簽“刻本藥木忽而與岳木忽而系一人,后十二頁岳木忽而所部和林屯田云云,即此處藥木忽而也。謹聲明畫一改對。”再修正者加簽,“岳木忽而、藥木忽而固系一人,即前頁之要木忽而亦屬一人,應照例總注于前,┈刪”。又有規格同前的小楷輔助浮簽回稟“已另擬注”。三是補充修訂初次修訂的遺漏,也以點標記并直書修訂文,涉及到同一修訂內容的2個條目。“汪總帥等部軍貧乏”(6-B-10),再修正者將“汪總帥”更正為“汪惟和”,小楷輔助簽補充說明,“┈刻本作汪總帥,簽見前卷┈。”“詔總帥汪惟正所轄二十四城”(21-A-7),再修正者也將“汪惟正”逕改為“汪惟和”。

批閱修正的主修訂文為批閱浮簽,其最與眾不同,以肆意大字行書或草書書寫,內容或批復或指示,甚至部分署有批閱者姓氏,有些還配有回稟性的與初次修訂規格相同的小楷輔助浮簽。此外,前兩重修訂中的許多浮簽上有粗筆圈批符號,筆意與批閱浮簽一致,應也是批閱者手筆。遺憾的是,批閱浮簽通常較大,常超出書頁,超出部分易折斷損傷,故殘斷佚失情況尤為嚴重,今僅存完殘不等的17條,其中7條完整可釋讀,僅有的3條皆署“于”的署姓浮簽幸存其中。不過,批閱浮簽應該不止這17條,因為原書衣有關于此特殊浮簽的題記,雖然雙行小注部分字跡不可辨識,但足可提供關鍵證據。“于閱簽廿五,七月……”“錢閱,七月……”“金閱簽一,……”。非常明顯,前半部分為署姓浮簽數量統計,后半部分為批閱時間。即使僅將遺漏統計數量的“錢閱”浮簽視作1條,署姓浮簽至少也有27條。且從所存的完整批閱浮簽來看,并不是每一條批閱浮簽都署姓,所以其實際數量應該更多。

文意相對完整的7條批閱浮簽,功能大致有三。一是對前兩重修訂的質疑,共4條。如“命札剌而忽都虎所部”(2-B-4),“札剌而”初次改譯為“扎拉”,批閱者提出“扎拉下應有爾字否”,初次修訂者回稟“扎拉,蒙古語帽纓也,無爾字”。“八都馬辛擊平之”(5-B-10),“八都馬辛”初次改譯為“巴特瑪琳沁”,批閱者提出“巴特瑪琳沁不甚合”,回稟稱“另擬巴特瑪新,唐古特語,蓮花之色也”。“賜……伯真孛羅鈔四千錠”(13-B-10),“伯真孛羅”初次改譯為“伯奇博洛特”,批閱者指出“伯奇對伯真,不合”,回稟“另擬布展,滿洲語樹林也。”另外,“江南、山東、江浙”(20-B-7)有殘斷批閱浮簽“上文┈江浙┈”,配回稟浮簽,“元制有江浙行中書,又有江南諸道行臺,故江浙、江南并稱,謹復”。可見,殘斷批閱浮簽是質疑“江南、江浙”并稱。二是對前兩重修訂的肯定,共3條。如“丁亥,太陰犯上相。乙酉,樞密院臣言”(8-A-1),初次修訂者認為二者次序顛倒但不便更易,仍其舊。批閱者批示“丁亥如查《五行志》無訛,┈當移乙酉條下,不可仍其誤也。”回稟“查系丁亥,遵改按。”“詔晉王所部衣糧”(4-B-5),初次修訂者懷疑“衣糧”衍,批閱者批示“刪”。“增給云南廉訪司驛”(17-A-7)下闕字,初次修訂者認為是“券”,批閱者批示“驛下缺字似系券,前卷驛券數目曾屢次見。”回稟,“遵擬按”。三也是指出前兩重修訂的遺漏,如“宣微等十三站”(17-A-8),批閱者懷疑站赤名“宣微”有誤,“宣微是宣徽否,查”。回稟,“查《兵志》,否,宣徽系院名。”

2 中高等級修訂者考

由修訂文的邏輯關系可知,底本先由初次修訂者修訂,然后提交再修訂者修訂,并返還前者落實指導意見;最后提交批閱修訂者修訂,再返還初次修訂者落實指示。根據諸修訂文書寫風格的差異及主輔修訂文互動時使用的“謹”“請示”“裁示”“回稟”等用語可知,以上三重修訂者并非重復工作的同一批人,而是地位依次增高的三批人。而在是卷批閱浮簽署姓氏及書衣題記提及的三位批閱者、一位再修訂者這四位中高等級修訂者可以考知。

據乾隆三十六年續修上諭,三史重修由方略館負責。“……若俟《遼》《元國語》續成匯訂,未免多需時日。著交方略館,……仍添派纂修官分司其事,總裁等綜理考核,分帙進覽侯定。”[1]清制,方略館設兼職的四級官員:總裁,軍機大臣兼任;提調與收章,四人;纂修,九人,軍機章京內派充;校對,無限額,六部司員、內閣中書兼充。[4]結合“添派纂修官分司其事,總裁等綜理考核”、方略館館臣級別、書衣上的署姓浮簽數量統計題記及“大總裁”“纂修官陳 輯”,基本可以斷定初次修訂出自校對官,再修正出自纂修官,批閱修正出自總裁。因有明確旨意,后者最容易考知。

三史重修并非同時開展,《金史》最先完成,遼、元二史隨后同步,且重修者多同兼理。乾隆四十二年(1777)之前,因二史重修由軍機大臣兼管而無總裁專辦,進度緩慢。三月,舒赫德等奏陳,“應派有專管之員,重以責成,方能陸續纂就,按期呈進。”[5]四月,金簡、錢汝誠首任總裁。[6]次月,于敏中“同原派之大臣等閱辦”。[7]因二史卷帙較多,難以按期完成。四十四年(1779)十二月,再添派和珅、曹文埴同辦。[8]此后再未增派總裁。故書衣題記中的批閱者錢氏、金氏、于氏(即署姓浮簽的于氏),應是前期出任的錢汝誠、金簡、于敏中。

由于目前尚未見具體到卷的重修者資料,書衣題記中的纂修官陳氏不能直接得知。不過,通過僅見的3次與三史重修者有關的奏陳可間接考證:四十二年四月英廉等奏,“查《遼史》《元史》原派纂修官編修宋銑、御史劉錫嘏、檢討王仲愚、修撰陳初哲四員,協修官檢討孔廣森、編修劉種之二員,均系熟手,應仍其舊。惟是卷帙繁多,譯改對音,考訂文義,事較繁細,臣等擬再添派編修平恕、李堯棟二員協同辦理,似更為迅速。……其原辦三史對音之滿纂修官中書呈麟、筆帖式穆圖、七德、五官正巴達爾瑚等四員,協修官中書依期善、候補筆帖式善慶二員,均系熟手,仍應令其專辦。再查有唐古特學司業巴忠、內閣中書達桑阿二員,亦俱熟于翻譯,應請添派協同辦理。臣等仍隨時核訂,上緊趕辦,按月恭呈御覽,仰候睿裁指示。”[9]四十六年十一月,內閣奉旨將三史纂修照例敘用,所列人員除呈麟、平恕、李堯棟、善慶外,又有黃壽齡、朝樂二人。[10]四十八年(1783)九月,永璇奏稱,“臣等遵旨辦理遼金元三史等書……此項書籍原系校對官呈麟一人總辦,今呈麟病故……請將富炎泰坐補。”[11]奏陳中僅有一位陳姓者陳初哲,其是否即是陳姓纂修官?時間是一條重要線索。

據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上諭及四十二年英廉奏陳,《遼史》《元史》重修是按月分帙進呈御覽,工作本自然也是同節奏。是卷工作本為卷十九,重修的次序肯定排前。三位批閱者又是前期出任者,故此卷不太可能拖延至和珅、曹文埴(乾隆四十四年)出任總裁后才重修,因為此時據《元史》二百一十卷重修基本完成(乾隆四十六年)僅余兩年。由此可推知,此卷重修時就僅前三位總裁在任,即工作本需要每一位在任總裁批閱。故是卷批閱時間必在錢汝誠、金簡、于敏中的共同任期內,即乾隆四十二年五月至四十四年十二月之間。據英廉奏陳,陳初哲至晚在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已經參加重修工作,故其或許就是纂修官陳氏。陳初哲(1736-1787),字在初,號永齊,今江蘇蘇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充任方略館纂修。從是卷僅陳初哲負責的書衣題記來看,似乎再修正時一卷由一名纂修官專責。至于參與是卷重修而未署名的校對官,雖暫時無法考知,但當存在于英廉奏陳中與陳初哲同列的協修官中。

3 校勘有據的非譯名勘誤

三史重修起于但不限于譯名改譯,還有一定數量的非譯名勘誤,學界對二者持基本一致的兩極評價。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書局稱,重修對“三史譯名進行了謬誤百出的妄改,……對《元史》的任意改動很大,但對史文也作了不少有根據的校訂”。[12]是卷工作本除145個譯名改譯條目外,還有17個非譯名勘誤條目,它們保留了完整的原始校勘信息,使我們知其所出而具有較高價值。

這些非譯名勘誤數量雖少,但內容較為豐富,大致分7小類:一是干支訛誤更正,共6條。“丁亥,太陰犯上相。乙酉,樞密院臣言”(8-A-1),丁亥、乙酉次序顛倒,初次修正者當初打算仍其訛,但后據批閱者要求乙正。中華書局做同樣更正。“乙亥朔,中書省臣言……辛丑……丙午”(2-A-3),初次修訂者將“乙亥”更正為“己亥”。中華書局本的底本百衲本作“己亥”。“癸卯,徙揚州萬戶鄧新軍……甲申,諸軍民相訟者……丁未,省打捕鷹房府入東京路……”(9-B-5),因為癸卯、丁未之間只有甲辰而無甲申,故初次修訂者將“甲申”更正為“甲辰”。中華書局認同《續通鑒》的同樣更正,但未更正。“乙酉,車駕幸上都……丙子,以梁德珪為中書平章政事”(19-B-8),一月之內“乙酉”之后不可能出現與之相隔超過50余天的“丙子”,故初次修訂者將“丙子”更正為“丙戊”。中華書局認同此更正,但亦未更正。“壬子,御史臺臣言……壬子,詔加封東鎮沂山”(20-A-9),一月之內出現兩個“壬子”,明顯有誤。初次修正者提出“三月丁亥朔至壬子為二十六日,中間不應無一事可紀,……前壬子當是壬辰之誤”,并更正。中華書局認為二者之一必系衍文,但苦于無據而保持原樣。“己丑,命行臺監察御史……辛巳,賜貴由赤戍軍……”(6-A-1),“己丑”“辛巳”相隔超過50余天,二者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月之內,故初次修正者“合前后干支”將“辛巳”更正為“癸巳”。中華書局未發現而沿用舊訛。

二是人名訛誤更正,3條。“以……趙與票……皆耆德舊臣”(18-B-7),初次修訂者將“趙與票”更正為“趙與”,并配簽“字,刻本訛作票,今改正,簽見前卷。”趙與(?-1303),《元史》卷一六八有傳,字晦叔,宋宗室子。入元后,授翰林待制,進直學士,轉侍講,累遷翰林學士,多次因清貧守職而受賞。中華書局作同樣更正。“汪總帥等部軍貧乏”(6-B-10)及“詔總帥汪惟正所轄二十四城”(21-A-7),再修正者將久戍邊疆的“汪總帥”及“汪惟正”都逕改為“汪惟和”。汪惟正(1242-1285),汪德臣長子,1259年襲父職鞏昌便宜都總帥,屢有戰功,至元十九年(1282)罷帥,二十二年(1285)調任上都,不久病卒。汪惟和(?-1302),惟正三弟,繼惟正鞏昌總帥職,率部北征,至元二十九年(1292)升鞏昌等二十四處便宜都總帥,三十年(1293)率部攻吐蕃,戍守瓜、沙等州。因至元二十二年(1285)汪惟正已經病卒,故元貞二年(1296)久戍邊疆的“汪總帥”及大德二年(1298)的總帥“汪惟正”都只能是汪惟和,絕非前者。中華書局未發現而沿用舊訛。

三是同音訛字更正,1條。“所計月日”(7-B-5),初譯修訂者稱“紀,刻本訛作計,謹從舊本改。”中華書局本沿用底本百衲本,作“紀”。

四是刪減衍文,1條。“詔晉王所部衣糧”(4-B-5),初次修訂者、批閱修訂者一致認為當刪“衣糧”。中華書局保持原樣。

五是補充闕文,1條。“增給云南廉訪司驛”(17-A-7)下闕字,初次修訂者、批閱者一致認為系“券”字。中華書局本的底本百衲本即如此。

六是異體字通假字變更,2條。“行臺御史秩滿而有効績”(11-B-10),及“還淘金戶于元籍”(19-B-5),初譯修訂者據字意將“効”“元”分別更正為“效”“原”。中華書局保持原樣。

七是誤判的“訛誤”,3條。“賜馬八兒國塔喜二珠虎符”(13-B-6),初次修訂者認為虎符表述為“雙珠”更精準,批閱修訂者要求核實《兵志》;“宣微等十三站”(17-A-8),批閱者懷疑站赤名“宣微”有誤,初次修訂者后查證原文皆無誤;“江南、山東、江浙”(20-B-7),批閱修訂者懷疑“江浙、江南并稱”有誤。

以上非譯名勘誤除“効”“元”異體字通假字變更多此一舉,“衣糧”保持或刪減皆難通,“二珠虎符”“宣微”“江浙、江南并稱”誤判外,其他皆有可取之處,相對高的準確率印證了中華書局對非譯名勘誤的評價。高準確率源自館臣較全面的校勘,除干支勘誤的本校,“趙與票”(18-B-7)、“總帥汪惟正”(21-A-7)的理校,還有“所計月日”(7-B-5)、“云南廉訪司驛”(17-A-7)及“合赤剌”(20-B-6)的對校。雖然三處對校沒有說明校本“舊本”的具體版本,但《元史》版本體系非常簡明,早于殿本的只有明洪武三年刻本及由其衍生的南、北監本,且二本3處文本的確相同,故舊本即明洪武三年刻本。單純譯名改譯無需明本對較,此舉應是為了非譯名勘誤。

從校勘方式多樣化及勘誤仔細程度可以看出,各級館臣對非譯名勘誤都非常積極、用心。特別是誤判事例,說明他們甚至有些“任性隨意”。然而,非譯名勘誤實際上是館臣違旨的自作主張,因為乾隆本意自始至終都僅限于譯名改譯。如標志著全面開展的三十六年圣諭,“……命館臣就《遼》《金》《元史國語解》內人地職官氏族及一切名物象數詳晰厘正。……除史中事實、久布方策,無庸復有增損外,其人地職官氏族等,俱依新定字音確核改正。”[1]四十年(1775)御制《金史序》也強調,“遼金元三史人地名,音譯訛舛,鄙陋失實者多。因命儒臣按《同文韻統》例概行更錄,蓋正其字,弗易其文。”[13]館臣這一長期持續行為為何沒有被禁止?大概是因為乾隆強調的“史中事實、久布方策,無庸復有增損”等有特定含義,專指“制度之理亂,君臣之得失”此類事關主旨思想的訛誤,[14]故有益于史書完善的一般性非譯名訛誤得到了默許。

非譯名勘誤系館臣的主動行為,他們自然希望這些成果能夠保存下來。重修工作接近尾聲的乾隆四十六年,和珅奏陳,“三史內人地名前后異同及事實顯然訛錯脫落之處,并經臣等援據各書,逐加案語,恭呈睿鑒。應請將原簽擇取其精當者改為考證,刊附原史各卷之末,庶信史益為完善。”[15]即沿用殿本卷末附《考證》的方式以保存這些勘誤成果,道光本三史卷末《考證》的確新增了許多勘誤記,如《遼史》卷一《考證》最終增至38條。但意外的是,本卷工作本的這些勘誤并未保存到道光本卷末《考證》中,各訛誤皆作無任何說明的逕改。這說明,和珅的合理提議并沒有徹底貫徹,相當部分非譯名勘誤被隱蔽地吸收消化。這一處理方式的缺點非常明顯,直接導致原本修訂有據的附加信息喪失,給后人帶來眾多勘誤無據的誤解,極大削弱了勘誤成果的效力。

4 結語

是卷工作本不僅是《元史》,也可能是三史重修工作本的唯一存世物,保持著重修時的編輯面貌,保存了被四庫本、道光本等后續版本過濾掉的原始附加信息,第一次以實物形式展示了初次修訂、再修正、批閱修正的三重修訂流程及三級修訂者之間的互動狀態。顯示了再修訂由編纂官一人專責一卷,而批閱修訂需全部在任總裁官審批的工作機制,反映了非譯名勘誤皆有理有據的原貌,體現了重修者對自發進行的非譯名勘誤的重視,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及獨特文獻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一区| 麻豆精选在线|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欧美人人干| 国产迷奸在线看| 香蕉网久久| 性欧美在线| 久久综合成人| 911亚洲精品|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一级α片| 超碰91免费人妻|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成人国产小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在线国产91|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av色爱 天堂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成人精品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彩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香蕉| 婷婷亚洲天堂|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亚洲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二区|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免费看美女毛片| 国产一线在线| 国产视频你懂得|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久草视频一区|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激情在线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99久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婷婷六月| 91福利在线看|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www.av男人.com|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成人国产免费|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